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益于课堂教育的完善和提高;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促进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以暑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为主要框架的实践活动,得到了高校和师生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虽然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开展和效果。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得到社会的全面配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在各高校所在地的农村和社区开展。目前,我国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的历史机遇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但是,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期间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会遭到实践地区有关负责人的拒绝和反对。本人多年来一直作为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每次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都会遇到许多难题。当我们在农村和社区联系实践地点的时候,当地的领导的态度经常会让我们十分失望,他们常常以没有条件、没有精力甚至没有必要等借口拒绝接收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更有甚者还直接问到我们能给他们捐多少款、捐多少物、能带来多少“实惠”,否则就不予接待。在具体工作中,带队教师在联系社会实践地点的时候往往要通过团市委、团县委或者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被接纳。大学生的热情和社会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广大师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效果。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不够丰富
尽管从整体来看,我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但现实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还不够充实,形式还有待于创新。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对于综合性的大学和学院来讲,由于其专业的多样化,经过师生精心的筹备,可以准备比较丰富的实践内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在我国综合性大学数量毕竟十分有限,对于一些专业比较单一、学校规模较小的院校来说,因为其专业和规模的限制要全面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是十分困难的,他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来做。同时,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受到实践地点的客观条件限制,比如缺乏必要的活动设备和场所、偶尔还会遭遇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因此社会实践的开展形式也受到很大制约,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来讲,就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力求从实践中验证书面的知识,也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 使自己的情智得到提升。而现实的状况是除了一部分工科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很多同学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一些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现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进行说明,近年来学校每年暑假都组织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并且多是以学院或系为单位组织,按照专业特点来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应该围绕当地的经济和管理开展实践和服务,才能将所学知识利用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却很少有机会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村里没有太多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供他们去实践,即使有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广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很难有所建树,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四)社会实践的效果评价不够客观
效果评价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否科学,能否对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具有的长期性,是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使得人们不知道怎样来评价活动效果,社会没有一个标准来作出中肯的评价,所以很难得到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当前,一部分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一些学校和领导社会实践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是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宣传自己学校或自己表功的手段,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搞形式主义,不注重实践的实效,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可见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来对社会实践进行评价,不给那些搞形式主义者任何投机机会。
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
(一)逐步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仅靠教育部门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切实保证广大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地方顺利接收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城市、农村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在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所应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基地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基地化是社会实践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具有长远的活动计划,使社会实践活动得以保持连续性,使双方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促进共同发展,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更好效果。大力抓实践基地建设也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正是在这些具体的行动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巩固。高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基地,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二)组建专业优势互补的综合性实践团队
要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的问题,保证社会实践的效果,组建一支专业优势互补的综合性实践团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实践课题需要多个专业的知识理论来支撑,因此实践队伍必须要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相互交叉,这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使活动开展顺利,内容丰富,也更具有价值。在组建社会实践团队时,要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来确定成员,人数控制要得当,参加实践者都必须承担某一方面的具体任务,分工要明确,应该包括负责人、参加人等数名人员组成。另外,各成员承担的任务应与自身的专业、学识、能力、特长相适应,以便更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检验所学知识和提高社会实践效果的目的。
(三)制定科学的社会实践效果评价标准
当前大学生实践活动迫切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效果评价标准来规范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评价是提升活动质量、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1.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社会效应。社会实践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它给实践地区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产生了多少影响。这个社会效应有些是近期的,但更多是长期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社会实践考核时不能仅看当时的效果,更要从长期来看。
2.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我们在社会实践的考核中不能仅看学生有没有完成布置给他们的任务,不能仅看他们是否撰写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而要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启发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3.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所起的推动作用。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所学专业效果的主要方式,是考察学生思想道德和品德意志的重要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检验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所以通过社会实践能否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思想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评价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