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优化小班区域游戏活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更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游戏是让幼儿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幼儿通过各类游戏,不仅可以发展技能、语言能力,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将区域活动游戏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相对自由的区域空间里会形成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人交往,与同伴合作,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同时,根据幼儿对活动地反映,及时做出反应、调整,使区域化游戏活动成为预设活动生成活动的桥梁。但区域游戏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感受。
一、创设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区域游戏
小班幼儿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刚来到幼儿园,陌生而焦虑、恐惧而恋亲的心理会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情绪。选择的区域并不在于多,既要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又要适应小班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区域:
1.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情绪十分不稳。要给小班幼儿一个“家”的感受和体验,就得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与幼儿直接对话。我创设的第一个区域便是“娃娃家”,幼儿在娃娃家内主要是操作摆弄材料布绒玩具、娃娃等,后来自己选择角色当妈妈、当爸爸等,帮娃娃洗脸、喂水、给娃娃做饭;角色行为容易转移一会抱娃娃,一会做饭,做着做着饭,又去抱娃娃;同伴间往往相互模仿动作。在娃娃家游戏过程中,除有简单的洗脸、洗手、喂奶、喂水、做饭等操作活动外,还有打电话、请人吃饭、孩子生病、照相等行为或语言或二者交织的情节。在这些类情节中,既能让小班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又能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起到平复情绪的作用,给他们心灵的抚慰,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2.美工活动的展开。刚入院的孩子特别依赖自己喜爱的各类玩具。除了在“娃娃家”能用外,还可以用于美工区。将汽车的车轮沾上颜料在白纸上滚动呈现车轮滚滚的画面;“娃娃家”的蔬菜瓜果都可以成为拓印的工具,展示一片花的世界;幼儿的小手小脚也是作画的工具,把手脚印拓印下来再稍微加工就是大树、小路。孩子们的玩具都成为工具,有效激发孩子们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
3.益智区的操作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及时得到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更生动地展现了教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教师近期教学发挥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4.“表演区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玩,并不是为“观众”而表演。表演的目的在于自身的专注,促使幼儿喜欢的原因是“好玩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验到游戏的愉悦感。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因为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活动范围匮乏和狭隘,所以在为他们创设活动区时,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同时时刻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活动区材料。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玩具游戏。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应尽量考虑它的真实性。区域游戏的材料一定要“足”。孩子们的玩具、纸盒、瓶盖、树叶、果壳、废光盘、纽扣、布、旧报纸、保鲜膜和卷筒纸芯等,无需再对它们进行加工,因为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组合,充分地想象。
2.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投放活动区材料。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
3.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活动区材料。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活动区是幼儿学习和交往的自由天地,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因此,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适时地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地更换材料。
区域游戏材料的“足”其实给了幼儿更广阔的创意空间,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真正享受游戏的乐趣。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无疑是更适合他们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区域游戏中,只有多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并正确地引导,才能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游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还是幼儿自由活动、展示个性的场所。区域游戏活动因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是一个自由发现探索的过程,对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个性潜能的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幼儿真正感兴趣、易投入、能持久、有发展的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应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孩子的需要,解放孩子的小手,了解孩子的童心,把创设环境的权利还给孩子,充分给予孩子自,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得有益于一生发展的经验。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把环境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活动中。
四、制定合理的区域游戏规则
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还不太熟悉,一方面对环境、材料好奇,另一方面还没摆脱对家庭的依赖,情绪波动较大,规则意识差,还没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这时我们在活动区的创设上以半开放的区域为主,是指出入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只能从一个地方出入,四周有隔断,幼儿在一个区域活动不会影响别人,如图书角、娃娃家、拼插区等。这样的区域设置,一方面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使幼儿的活动尽可能地在老师的视野之中,让幼儿及时得到成人的关注和保护。另一方面约束孩子的活动范围,让幼儿明白每一个“小屋”的游戏内容是不同的。教师在每个区域的门口放置颜色不同的小口袋(数量与要求的入区人数相同),每次幼儿入区都要上教师这要小卡片(卡片的颜色与口袋的颜色相同),这样就能很好地调控如去人数。教师在每个玩具材料下贴上相应的照片,指导幼儿把玩具物归原处。
五、区域游戏中教师的引导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过指导,能促进幼儿活动的质量,并促使幼儿的身心水平不断发展,指导不是领导,更不是包办代替,教师只能是参与者,只能在尊重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原则下进行间接指导。幼儿对于老师,或多或少有一种敬畏感,所以老师在参与幼儿区域活动时要努力以幼儿欢迎的角色进入,这样,幼儿才能完全放开自己,和平时一样活动。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在幼儿的立场看待幼儿的活动,正确对待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教师要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营造积极的环境气氛――鼓励幼儿创造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要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容忍、多欣赏,小班幼儿更爱听好话,所以教师在参与幼儿活动时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表现出来的创造。
六、区域游戏评价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的关键在于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共解难题,共享快乐,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切记把幼儿对游戏的自由讨论变成教师对幼儿游戏与行为的评价判断,同时评价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变成一种说教。
通过这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正确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