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海底出击》在“狼群”捕猎的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海底出击》在“狼群”捕猎的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联邦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于1981年拍摄了《从海底出击》,为观众揭开了二战中德国“狼群”神秘的面纱。长达四五个小时(剧场版136分钟、导演剪辑版216分钟、未剪辑版293分钟)的影片真实得让人觉得冗长,没有激情的战斗,只有日复一日漫长无味的搜寻、躲避、等待、搜寻、躲避;头顶穿梭着敌军的驱逐舰时,只能双手握于胸前,紧闭双眼,在黑暗里听着潜艇外那由远至近的螺旋桨打水声与深水炸弹爆炸声……让《从海底出击》成为历史上最真实的潜艇影片,也使本片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与编剧两项金像奖。

这部影片是当时德国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影片,投资达2500万德国马克(时值1500万美元)。影片道具的逼真性空前绝后,一丝不苟的德国人几乎还原了一切,镜头里的螺母都要求使用与真实U艇(德文U-Boot,“潜艇”Unterseebootswaffe的缩写)相同的型号;甚至按照美国芝加哥科技工业博物馆保存的二战U艇图纸,造出了两艘全尺寸的VIIC型艇。一艘用于拍外景,一艘拍内景,拍外景的那艘甚至还装了动力可以航行。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为照顾狭窄的潜艇内景空间,特意改制了一部小型摄影机,以追求写实与纪录片风格。而且,整部电影打破了拍摄常规(众所周知,一部电影并非按照放映的物理时间先后来拍摄),尽量依照故事的顺序来拍,所以观众甚至可以留意到演员的胡须生长程度。为了拍摄的真实,影片拍摄过程中所有演员都被要求不得外出,他们有差不多1年的时间没晒太阳,个个脸色苍白,以逼真再现潜艇艇员漫长出航后的憔悴模样。 为照顾狭窄的潜艇内景,导演改制了一部小型摄影机

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小说作者罗塔尔・根特・布赫海姆在1941年曾作为战地记者登上U96,随艇战斗出航一次,正是这次出航成就了日后不朽的经典。《从海底出击》的主角是U96艇和上面的43名艇员。这部电影可算是历史上真实U96艇命运的概括。这艘1939年9月16日在基尔船厂下水的潜艇属于VIIC型。VIIC型是德军潜艇部队的主力,也是最著名的型号,建造工作从1940年第一艘下水服役的U69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共生产了568艘。其中,由于《从海底出击》的缘故,U96是其中最出名的一艘,它先后战斗出航11次,击沉各类舰艇28艘,总吨位达19万吨,另击伤4艘,可谓战绩显赫。1943年3月31日该艇退出一线作战部队。1945年3月30日,在威廉港外被美军轰炸机炸沉。

电影中的U96艇从开始遂行任务到完成任务,回到母港时被敌机击沉,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没有战争带来的波澜壮阔和激动人心,只有生命的卑微与人类求生本能的挣扎。随着最初神采飞扬的士兵逐渐转变成长须凹眼、目光呆滞的弱小个体,战争的残酷已经暴露无遗――在历史上,参加德国潜艇部队的4万官兵中,有3万人最终长眠于冰冷的大西洋海底。难怪有人评论,“站在这部影片面前,斯皮尔伯格只不过是在讲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