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可是,以往的计算教学,不仅机械、枯燥乏味,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学生大多充当“计算器”,不能顾及计算方法的理解,更谈不上计算方法的探索与形成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学得有滋有味?
一、情境融入——让“食欲”明显增加
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特级教师徐斌也曾说:我们要给计算教学加点“甜味”。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设法让情境融入课堂,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一旦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思维就会激活,自然就会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时,用“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入,“足球98元、运动鞋48元、书包57元,凡购买其中任意两种商品可赠送精美的卡片”。由于“想买什么,花多少钱”是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此时的计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意愿,他们不但知道为什么要算,还知道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在解决问题中,激起了学习计算的欲望,体验到计算的作用,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从而体现出计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自主选择——让“套餐”满足差异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成就大小,不完全取决于他是否聪明、幸运,很多时候取决于他是否懂得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选择性学习为不同学习水平、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提供了自我表现、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对教学内容往往是逐项过关,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忽略了学生的学力差异,往往造成上层生“吃不饱”、下层生“吃不了”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尝试让上层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相关的、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让下层生暂缓放弃一部分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利用课余补缺补漏。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9+5时(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
生1:9+1=10,10+4=14;
生2:5+5=10,10+4=14;
生3:10+5=15,所以9+5=14;
生4:8+5=13,所以9+5=14;
生5:在9后面接着数出5个数,是14。
……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学习方法,适宜的学习形式掌握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反思、比较,使其对这些思路有所领悟,并不断进行优化。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四)、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后作业。在课后,可以通过设计A、B、C等梯级作业,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在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花样变换——让 “悦感”长久回味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形成新知基础上的巩固过程,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因此,教师应设法使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变成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乐园。
(一)、练习形式多样化。把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如口算、估算等)设计成游戏形式。如“小白鸽送信”、“小猫钓鱼”、“猪八戒吃西瓜”、“摘苹果”、“采花蜜”、“走迷宫”、“夺红旗”、“谁的火车开得快”等等,让学生有动手的操作、有数学故事的创编,有独立的练习和思考,又有相互的合作与竞争,既创新了练习的形式,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人人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练习设计层次化。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简便计算中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有梯度探究练习:①2.74×63+2.74×37 ②5.19×8.7+1.3×5.19 ③ 6.85×99+6.85 ④4.57×49-4.57+4.57×52 ⑤1.27×38+12.7×4.5+127×0.17……这样有层次的探究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主动改进自己的算法,从而实现算法优化。
(三)、练习内容开放化。例如,有位教师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练习设计中,创设了为小鸟找家练习情境。提出:“把玩了一天的小鸟送回家”,“给没家的小鸟造个家,再给他找些伙伴”,“根据房子的编号组成算式”等问题,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想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渗透了函数,集合等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练习内容针对化。例如, 有位朱老师在执教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设计了以下计算题: + 、 + 、 + 、 + 、 + 、 + 。学生进行计算后,再让他们根据分子的特点,把两个加数分子都是1的分一类,分子不是1的分一类。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分子是1的这类算式,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 + = = 、 + = = ……于是,有了这样的猜想: + = 。课堂上,朱老师善于收集学生的典型错题,分析错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练习,以减少练习中的盲目性,从而使练习效果事半功倍。这样的练习给计算增加了思维含量,使原本枯燥的计算练习有了数学思考,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以后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
新课程标准呼唤新型的计算教学,呼唤高效的计算教学课堂,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学得快乐、算得准确,让学生品尝到思维的乐趣、体验到计算的快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打造出有滋有味的计算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