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洛扎诺夫教学法引入VB教学的几点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洛扎诺夫教学法引入VB教学的几点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7-0056-03

摘要:本文通过对洛扎诺夫教学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的探讨,论述了在VB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几种暗示策略来调动学生的潜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并给出了在此教学法下VB教学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洛扎诺夫;暗示;VB教学;无意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南宋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可见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以及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的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继传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极大的冲击。其中“洛扎诺夫教学法”便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分析教育专家奥尔基・洛扎诺夫(G. Lozanov)首创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洛扎诺夫教学法原理及其技术特点

洛扎诺夫教学法,又称“暗示教学法”(Suggestopedy Teaching),是指“创造高度的机动,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Lozanov,1978)”,通过将有意识和无意识高度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洛扎诺夫认为:传统教学低估了学生巨大潜在能力,认为学习者只能吸收教师、教材和教育管理部门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只强调刻苦而不注意方法的引导,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限制了学生潜力的挖掘。

洛扎诺夫教学法的理论源于无意识心理活动,为了开发学生潜力使之达到充分自我发展的目的,有六种暗示技术可以来促进这种活动。

2.1权威性(authority)

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既指经过时间考验过的观念和教材,也指获得学生尊敬而产生信任感的对象,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启智作用,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

2.2幼稚化(infantilization)

在教学中使学生退回到小孩似的心理状态中,排除成人的忧虑的干扰,降低心理屏蔽,回复儿童的情感和直觉力,变得更善于吸收知识,轻松学习。

2.3双重面

(double-planeness)

双重面指的是无意识的信号如声调、步态、用语以及身着打扮方面的微妙变化都能对学生产生刺激,可以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2.4语调和节奏

(intonation-rhythm)

说话时语音高低轻重配置而形成的腔调和有规律的运动形式。洛扎诺夫认为,语调节奏有助于潜意识反应的产生,使大脑能吸收、保持并回顾更多的所学的东西。

2.5假消极(concer

pseudopassivity)

是指接受者在深度放松状态时最容易实现暗示的一种状态。假消极的特征是个体身体放松,但心理活动却处于积极状态,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3洛扎诺夫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尝试

洛扎诺夫教学法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应用于感性思维占主导的语文外语教学中,而理性思维占主导的计算机语言教学却很少涉及此类教法研究。其实不然,实际教学中很多理工课程的教学设计、安排都暗含其中。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当人们把教学法应用于数学、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范围(学科)中十分复杂的新概念时,才会瞥见它的巨大力量。”

3.1环境暗示,激发学习兴趣

VB作为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一门课程,其可视化、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等特点,使得学生较易上手,然而随后语法算法的学习又是极其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能创建一个特有的外部学习环境,让学生无意识地进入到学习环境中自觉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便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环境暗示不仅仅是教室的布局、光线、音响等,更多的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建立学习自信心。如精心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选择简洁明快、色调搭配和谐的外观模式,将会使学生更乐意关注课件上的内容;课件休息时播放几首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或者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和精彩的MTV,都能学生更加地放松,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为了强化自己班级环境而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也不要模仿别的“环境”,毕竟重复暗示对学生来说是会产生厌倦情绪的。

3.2关联暗示,树立学生自信心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和概念都是非常陌生的,如果没有任何背景知识,一开始便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术语,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认为课程很难掌握,难以学好。通过与以往知识的衔接关联,暗示课程并非晦涩抽象,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等感觉和情绪。vb与以前学过的Office软件同属微软产品,可以参照对比学习,并引入趣味例题,让学生对学好VB充满信心。如利用VB实现“伦敦眼”的工程演示效果,清楚使用VB语言可以设计出如其他软件一样的界面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利用VB实现“汉诺塔”移位操作,清楚程序执行需要耗费系统资源(如内存和CUP),如我们选择10个盘的汉诺塔移动可能只是一眨眼的时间,但选择15个盘可能需要十几秒,选择20个盘需要几分钟,通过移动次数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执行程序是有时间性的。这种关联暗示可以消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活跃起来,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才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3.3“旁逸”暗示,激发求索欲望

洛扎诺夫认为教学中最难克服的是学生的记忆问题。VB中的概念术语和算法思想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然而仅仅围绕课本只能是“填鸭”式的短时记忆,如何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不仅要考虑学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意志、喜好等心理过程。

所谓“旁逸”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从书本字面意思跳脱出去,引入带隐喻性质的事例、经验,再巧妙地联系当前所学知识,使学生顿悟。VB理论课上讲到“对象”概念时,笔者在课件中插入一张图片幻灯片,第一幅图片是一对男女在咖啡屋面对面喝茶,第二幅图片是这对男女各自在家回想对方的样子,讲述的是男女约会之事,学生自然听得津津有味,“对象”很容易被学生所联想成男孩或女孩,此时引出“对象”的抽象概念是具有某种特征行为的物体,表现在上述故事中便是人,而表现在VB程序界面中便是具体控件。再有,讲解文本框LoseFocus事件的例题时,首先向学生痛诉QQ密码被盗的经历,在引起学生共鸣后打开QQ聊天程序,在密码输入错误时提示学生程序是如何响应这种错误的,从而引出LoseFocus事件的原理,使学生恍然大悟。事实证明,通过巧妙地使用“旁逸”暗示这种教学艺术,可以控制学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4语言暗示,强化教学效果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说的便是相同的教学有时仅仅是语言的差异便会导致天壤之别。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在所有暗示中,是最普遍、最常见的。计算机知识有些是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打比方、类比等方法暗示教学,同时不失时机地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VB程序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即以“建立用户界面的对象DD对象属性的设置DD对象事件过程及编程--运行调试程序--保存程序”的程序创建过程为主线,以三种控制结构为发散点辐射,而这种思维并不能很快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来,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暗示提醒回忆,使学生的无意识和有意识结合,强化教学效果。语言暗示还要结合语调和节奏的暗示技巧。在语流上,应语速适中,顿挫有序,以利于学生的思考和跟进;在语气上,应以简明,清晰的陈述、解释、论说为主,间有必要的提问与讨论,以不断提高学生思考和参与的兴趣;在语调上,应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的思索状态。

3.5体态暗示,彰显教师魅力

洛扎诺夫指出“不管哪种暗示和权威,即使它的语言在逻辑上是可接受的,倘若和与之相伴的特定信号相背反,还是达不到效果。”说的便是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态教貌,得体的衣着,微笑的神情,从容的步伐,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非语言的暗示,会产生无意识的刺激,能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气氛达到“愉快而不紧张”,活泼而又严肃,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地接受暗示,并从中获得知识。而对VB这种相对“专业”的课程来说,教师更是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塑造,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辅之以轻松洒脱的手势,如有条件甚至可以沐浴更衣,或者清洗手脸,保持旺盛的情绪,以讲台为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强化教师自身和所授内容的权威性,稚化学生,使之感觉轻松愉悦,进入假消极这样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觉内心充溢、如沐春风,也能让教师感觉通身舒畅、畅快淋漓。

4洛扎诺夫教学法下的VB教学设计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无论是智育还是德育,无论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都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洛扎诺夫教学法的VB教学设计可用图1来示意。

5结束语

洛扎诺夫教学法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教学法之一,其理论和应用实践还在继续研究中,但在诸如协同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效果是否显著等方面还有待科学验证。而在VB教学中借鉴这一教学法也只是浅显的尝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 Georgi Lozanov. Review of Suggestology and Outlines of Suggestopedy[J]. TESOL Quarterly,1979,(13):255-266.

[2] 龚沛曾等.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廖坤. 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的技术特点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3,(6):65-69.

[4] 李咏天. 暗示教学法与非指导性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探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2-86.

[5] 周娟芬. 论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61-63.

[6] [美]珍妮特・沃斯等. 学习的革命[M]. 上海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