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贫困生的这种现实状况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发展有所影响,也会给我们的高等教育带来重重挑战和阻碍,所以高校贫困生的教育问题己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大都开展了对高校贫困生的专门教育,但是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从认识层面上看,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表现在:第一,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和出台的政策多,而贯彻落实不到位。第二,从工作层面上看,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尚未专职化,由任课教师兼任甚至由新入校的硕士研究生代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部分高校存在贫困生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第三,迫于师资不足,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高校没有设置正式专职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使贫困生有了心理问题也找不到地方倾诉,得不到帮助;第四,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未设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未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二、高校贫困生的人格自立问题关注度不够

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对高校贫困生的教育已从经济上的资助扩展到心理上的关注和精神上的支撑,并着重从青年成长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心理健康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积极探索形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近几年来,高校贫困生人格自立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主要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付出,工作中依然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许多高等院校对贫困生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积极措施,以吸收来自社会各界提供的无偿补助以及争取企业设立奖学金等手段来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但是上述各种手段并不可取,容易使许多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青年消极的等待别人的资助。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学校在提供资助的形式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改进。帮助高校贫困生养成自立自强的坚韧品质,独立地面对社会。

三、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高校贫困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高校贫困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需要有创新。就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主要是心理课程的开设和心理辅导的开展。但高校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而对高校贫困生缺乏专门的研究。教育的目标也是局限在环境适应、学习、交往和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意图缓解学生暂时的情绪紧张。

现在高校常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两种:榜样教育法和个别咨询法,这两种方法在对高校贫困生的教育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仅仅期待这两种方法就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的探寻更好的更适合每个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法。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塑造者,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数量和素质依然令人担忧。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要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200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该规定于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高校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和学生比例也应该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有效的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国家要求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师生比为1︰3000,实际中很难达到。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素质堪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选聘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总之,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不是一个偶然的、短期的现象,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这个问题也会不断显现,这将使对高校贫困生的教育步履维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在实际中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教育工作,看清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寻一条适合并且可行的教育途径,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苏民.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1994,(9).

[2]林良夫,吕澜,费英勤.高校贫困生助学策略管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3]黄雅燕.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5).

[4]苑素梅.试论精神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意义[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9).

[5]朱英萍.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化教育[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6]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2).

[7]何建娥.贫困对贫困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8J顾春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贫困生解困[J].教育评论,2004,(3).

[9]蔡如鹏.心理咨询业的双重尴尬[J].中国新闻周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