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考验我们的境界和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考验我们的境界和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我们一提金融就很宏观,大家总喜欢在到底应该持多少美国国债、哪个都市能成为金融中心等宏大篇章上打转转。或者就很简单,说说吸蓄放贷什么的,或哪个地方哪个行的贷款怎么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关金融的问题很写实很具象,毕竟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从城市的决策者到普通公民――也许更想知道的是,一个中小型的城市特别是一县、一区究竟如何充分利用金融来发展经济,金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有这么一个比喻:如果把资金比作市场经济躯体中奔波不息的血液,那么金融系统就是这庞大躯体中的大血脉,没有金融市场,经济运行将不可想象。而如何高效利用金融来助燃地方经济。恰恰考验的是一城一地执政者的境界智慧。这就是我们本期想探讨的,一个非常平实的话题

同一版图下,不一样的金融景象

凤阳、元谋、义乌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地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再拉近,把焦点对准几个典型的地区。之所以选择这几个地区作样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其一,它们不是某个囊括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特大型城市,而是亲切可感的一个县、一个区或一个中小型城市,得到的优待眷顾并不多,因此更接近于现阶段市场本身的“原生态”。其二,这三个地方位居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一般和不发达的三个区域,在同类中小城市、区、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凤阳・草根银行

没有人否认,安徽凤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所具有的历史地位。今日今时,这个各种资源天分并不高的小城,在利用金融发展经济方面,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野路子”,其把握市场的能力不逊当年。

2006年9月,安微风阳临淮镇有12户村民分别拿出2000元钱,经有关部门批准注册成立凤阳县第一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濠州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开创了该县农民金融合作的先河。“社员如果需要钱,先要向合作社打申请,说明资金用途,晚上社员一开会,他们就可以拿到这笔资金。很方便,比起银行贷款,手续要简单得多。农民可以利用的扶持资金将会越来越多,互助资金也将成为更多贫困农民的‘草根银行’。”

在总结“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近三年成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凤阳县于2008年6月18日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给予合作社一系列扶持政策,允许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52个,入社会员达1811户,筹集资金1170万元,有效缓解了当地农民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拉动农民创业就业4300余人。元谋・有金融资源却够不着

西北部地区在利用金融发展经济方面,其活跃度明显弱于东部沿海城市。其金融主要依托地区优势产业来做,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以银行信贷为主。这方面较有起色的,有张掖甘州区利用金融发展肉牛产业基地、新疆哈密利用金融支持煤炭资源的开发等等。不得不说,在利用和发展金融业方面,很多经济落后的城市和区县都在低水平徘徊。

笔者从网上调到元谋县近期公布的一份资料,“目前我县金融市场发育不全,股票、债券还未形成市场,仅农行有部分基金销售,但宣传也不足,人们对金融产品的知识缺乏,仅有银行存款这一唯一的选择;加之社会信用环境差,直接融资更是困难,大量社会资金难以转变为资本……金融资源的闲置与外流突出。我县不是缺乏金融资源,而是有资源够不着、用不到,银行也无投处,渠道不畅通。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开发利用它,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元谋,也可算是同类县市中的一个典型。

义乌・金融大动脉伸向市场每个角落

作为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是义乌经济的命脉,而金融是市场体系的中枢。如今,在义乌金融这条大血脉已经伸向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小商品市场这艘“航母”足迹遍布全球。

走进义乌,你会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漂亮、雄伟、现代化金融大楼,遍布城乡分支机构。步入各专业市场,随处可见各家金融网点密布其间,简直有“银行多于米铺”之感,形成了一个以小商品市场为依托的贸易金融区,密度之高,实属罕见。

1987年,义乌就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以“以存定贷,以贷促存”为主要内容的“存贷积数挂钩”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当地个私经济的发展。

2006年12月28日,浙商银行人驻义乌,这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级市设立的第一家分行,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

2008年上半年,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湘财证券等金融机构相继开业,东亚银行、汇丰银行、三和住友等国外金融机构也派人前往考察……义乌银行业开放速度之快,引进数目之多,可谓叹为观止。目前,义乌市拥有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区域性银行2家、地方银行2家、邮政银行l家、证券营业机构5家、保险公司23家,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机构高度集聚的县(市、区)之一,已基本形成了以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风险资本市场等构成的金融服务业体系。

一张市民卡或许也是一个答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量,没有金融的支持,就没有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此观念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决策者的共识。

引进银行,发展上市公司,开展企业债券融资,研究利用股指期货……东部沿海地区,尤其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市区、中小城市乃至个私经济活跃的县,在利用金融发展地方经济如城建、企业融资、市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各有招数。

如,杭州两三年前就推出了市民卡,其金融支付功能一直为人所称道。小小一张卡,承载了医保卡、公园卡、城市通卡等多项功能,且沪杭通用,大大便捷了市民的生活。近几年杭州的金融容量一直稳居全国各城市排行榜的第一梯队,紧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绝非偶然――透过一张卡,我们可以管窥这座江南名城对金融的认知程度……

利用金融民间智慧尤令人刮目相看

中小企业、个私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此轮金融危机对此类经济的打击却偏偏是最大的。在处理个私经济投融资的问题上,中国个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温州,搞得最活,其中不少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和升华:

1 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10月13日上午,温州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由民间资本担纲的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张迎客。与商业银行相比,该公司在放贷程序上进行了创新,实行绿色通道、快速反应等措施,对手续齐备的贷款业务当天上午申请,下午资金就可到位。之后,温州商人又在上海成立了异地小额贷款公司――上海神农小额贷款公司,这是全国首家依托商会由温州企业在外获批的小额贷款公司,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小额贷款公司,让大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民间资本得以堂皇步入主流殿堂。

2 搭建政府与银行合作的网上融资平台。温州的中小企业如果有了钱财之忧,只须登录温州市经贸委网站(http: //),搭乘“民生银行贷款直通车”即可。该网上融资平台于2008年12月10日启动。据悉,政府部门联合银行共同开通网上融资平台,在国内并不多见,如果合作成功,温州将会全面推广。

3 网银贷款。不久前,建行瑞安支行为瑞安市华新胶鞋厂办理了一笔lOO万元电子商务速贷通业务,这是温州的第一笔网络银行贷款。目前,已有几十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向瑞安支行提出贷款申请。电子商务贷款,让大量被传统银行信贷门槛拒之门外的中小企业有机会通过网络银行业务机制获得金融支持。贷款的全部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获批的重要依据是网络信用。

4 网络联保贷款。相比较电子商务贷款需要提供足额担保,另一个贷款新品“网络联保贷款”更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由于不用提供抵押物,在互联网上做生意的中小企业,相互担保,组成一个联合体,就可以去申请贷款。建行温州市分行透露,目前温州已有125家小企业组建了37个网络贷款联保体,提交了贷款申请。

5 小企业联保贷款。在温州,一些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始通过企业联保贷款进行互助式的自救。所谓企业联保,即数家缺乏抵押物的小企业凭借供应链或从事的行业形成相互的担保,并以“户”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共同获利、共担风险。譬如“生意圈联保”、“老乡联保”和“同行联保”。

6 股权质押激活资产。2008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温州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试行)办法》,把原本一直被忽视的企业“静态资产”――股权一举“激活”了。温州市工商局注册处处长林萍说,在手续上,股权质押登记十分方便。股东只要持相关持股证明、股权质押合同等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即可。而股权质押究竟能不能成功,要看银行的审批,银行如果认为你的股权值得信赖,质押才能最后成功。

天津新金融领军城市

近年来,天津在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实现了重要突破,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天津又将目标瞄向了打造新金融领军城市。

打造新金融领军城市,就是在巩固和发展传统金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一个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租赁、保理、财务公司等总部为主体,包括信托、证券、期货、服务外包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金融机构体系正在天津形成。

眼下,可以说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这条路上,需要改革需要创新,需要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但一区一县是不是也需要好好地借鉴外地的一些经验和开拓精神,特别是在思想观念上认真地比对比对,真正进一步解放思想?

宁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分析

宁波经济与金融发展状况

宁波作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毗邻杭州、上海,是我国最有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2000年以来,宁波市经济呈现出较触曾长的态势,尤其是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连续6年快速增长,分别以15.6%、15.5%、12.6%、134%,14.8%和10.1%的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2008年全市GDP总量达3964.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3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196.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600.01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036%,比上年上升0.0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69997元。从GDP总量和人均GDP两项关键指标看,宁波市经济已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与此同时,金融业作为宁波市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8年宁波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了18%,金融相关比率达到了200%,经济金融化程度明显上升。

从银行业发展现状看,2008年末宁波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63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5820.8亿元,增长17.9%。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较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5%。从2001年以来,宁波市存贷比有所回升(图1),2008年的存贷比为9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宁波近几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在不断的上升。

宁波市上市公司数量和筹资额稳中有升。自1989年宁波中元钢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甬中元)上市以来,宁波拉开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帷幕,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宁波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以来,宁波上市公司一直保持着无亏损、无ST、无退市的“三无”业绩。截至2007年8月,宁波已有上市公司32家,比2004年增加12家;累计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募集资金21638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00,22亿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宁波的证券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08年宁波市证券成交总额10938.2亿元,下降36.3%。但相对于浙江省其他城市来说,宁波市的资本市场仍较为积极踊跃,2008年新增境内发行企业1家、境外上市企业2家,新增拟上市公司14家。

同时,从保险业发展现状看,宁波市保险保障功能发挥得较为充分。2008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20.6%。共有41家保险公司在宁波设立了分支机构,比去年年底增加8家。保费总收入包括产险业务40.3亿元,同比增长17.2%;人身险41.1亿,同比增长25.8%。2008年宁波市保险密度为1533元/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简单分析

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实证部分对金融发展的定义未囊括保险和证券机构及其市场。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由储蓄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以及资本的产出比率决定,因此,只要影响到上述三个变量的任何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为了解释金融发展对宁波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选取了《宁波市统计年鉴》和宁波统计局1989--2008年调查提供的数据来分析,结果发现:

随着宁波市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了金融市场化程度提高。

根据Patrick的理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有“需求跟随型”和“供给引导型”两种模式,“需求跟随型”强调随着经济增长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更多需求,从而导致金融的不断发展。“供给引导型”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宁波尚处于金融“供给引导型”的阶段。也就是说,加大宁波的金融服务供给,将有利于促进宁波的经济增长。

几点建议不仅仅针对于宁波

第一,改善金融交易环境,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我国的金融服务供给者――金融机构,大多是全国性的和跨区域的,地方政府自然无法直接影响;少数地方性金融机构,除了也要同样受中央监管机构的监管外,其经营决策也要受其所追求的利润目标的制约,地方 政府同样不能直接掌握。因此,想要在辖区内有较高的金融供给,可以通过降低本区域金融交易成本,使得本地区相对于周边地区拥有更多的交易成本优势,以吸引区域外金融资源的流入。在这方面,地方政府是有很多可作为之处。如完善辖区的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鼓励为金融交易服务的各种中介机构发展、储备各种层次的金融专业人才,甚至直接资助同城清算系统的升级等等。

第二,改善信用环境,降低风险成本

虽然宁波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全国居于前列,银行不良资产率很低,但风险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一个现实的情况就是。宁波经济总量中中小民营企业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但目前它们所获得的贷款份额却与此很不相称。一方面,经济增长将促进非国有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获得贷款份额的上升: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也会导致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增加。因此,今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将会有较大的提高。而控制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显然是吸引金融供给流入本区域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此,地方政府也有许多可作为之处。如进一步完善担保机制、促进信用支持专业化、建立覆盖辖区的宏观预警系统等等。从更深层次上思考,金融交易的客体是一种权利,权利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所有能够加强权利保障、弱化不确定性的措施都能够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成本,从而有利于金融供给的流人。

第三,促进产业升级,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金融由供给引导型向需求跟随型转变,是金融发展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从长远看,很有必要继续发展实体经济以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建议已经考虑了对可能的金融危机冲击的弱化。首先,一个区域具有较低的金融交易成本,意味着在该区域进行金融交易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从而为交易主体在危机期间应对压力的能力提供了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大的周转余地。其次,良好的信用环境,基于弱化权利实现不确定性的各种措施,除了能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成本外,还能够对市场主体的预期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增强市场信心,而这在危机期间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张 云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个直接命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金融对经济的作用――笔者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对此进行辨析。

如果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有一个上限的话可能就是当代美国

美国是将金融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一个地区。当代美国的核心经济就是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不包括住宅建筑业),一切其他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围绕它进行的,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地位。

所谓核心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中被作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如游牧民族的放牧,农业经济中的种植业,以及工业化经济中的制造业,后工业化经济中的虚拟经济等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核心经济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它占GDP有较大的比例,二是它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核心经济出问题,意味着整个经济体出问题,它的兴衰决定着其他行业的兴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核心经济是制造业,美国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27%以上,到2007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1.68%;对GDP贡献最大的的行业已经不再是制造业了,而是金融、房地产业服务业。金融、房地产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比例已经由50年代的11.4%,上升到2007年的2066%,它已经替代制造业成为美国的核心经济。美国经济同绕金融、房地产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运转,已经是美国后工业化经济最鲜明的特征。

美国核心经济的另一个特征表现为它是一个高价值创造行业。首先,“金融、房地产服务业”是美国人均GDP最高的行业:2007年,“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人均创造的GDP达到了近33万美元,其中房地产服务业人均GDP高达74万美元,而全美国同期的人均GDP仅为9万美元。在高科技集中的信息业,人均GDP也不过19万美元,教育、医疗业的人均GDP不过5万多美元,艺术、娱乐及餐饮等一般服务业的人均GDP则更少,仅为3.6万美元。

其次,美国企业的总利润中,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是由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等虚拟经济行业创造的,而非实际商品生产和服务所创造。在次贷危机之前,美国金融、房地产服务企业利润总额占美国企业利润总额的40%以上;美国标普500强企业的总利润中也有25%--35%是由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产生的。在美国,消费零售企业的盈利不如其经营消费信用卡子公司的盈利,汽车制造商汽车销售的盈利不如其经营汽车贷款子公司的盈利,飞机制造商的盈利不如其飞机融资租赁子公司的盈利。显然,无论是汽车还是飞机制造,其直接创造的利润已经远远落后于金融、房地产活动,这就逼使实体经济的许多企业不得不参与虚拟经济活动。

第三,在股票、债券、房地产、期货等交易中,只有总交易量的一个很小比例被计入GDP,例如在债券交易中大约只有交易额的万分之一比例被计入GDP,而其创造的货币收入则是其创造GDP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也正因为如此,美国GDP只有13万亿美元,而同时其未到期债券达到50万亿美元,加上房地产、股票、抵押贷款以及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全部可以量化的虚拟资产接近400万亿美元。危机前,这些资产每天都在增加且交易量巨大,这就不断产生出不计入GDP却可以用来购买任何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收入。正是这些房地产的交易、股票的交易,以及发行债券和其他金融创新而产生的巨量货币收入,支撑着美国的高消费,支撑着当代美国的经济运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当代美国金融和房地产对其经济的作用已经深入到每个企业、每个居民,将金融的作用演绎到极致。此时很多人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如何将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演绎到如此地步,这实际上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和美国长期自私的内外政策效果的积累。抛开具体原因,当代美国确实树立了一个依靠所谓的“超金融能力”而生存的案例笔者这里用这个案例想说明的是,在当代美国,金融对经济的作用已经绝非仅仅是传统的金融理论中所阐述的“投融资”、“跨期消费和投资”可以诠释,如果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有一个上限的话,可能就是当代美国,自然这里不能排除一些城市如新加坡、香港等小规模经济体中的金融更强的决定作用。

区域金融的建设必须同时具有资金流入和流出这两个前提

从微观角度来看待金融对经济的发展作用,现有研究的观点主要是强调吸引资金流入,一个地区资金聚集了,经济自然就发展了。笔者想强调的是金融资产向外输出同金融、经济发展的理念和关系。实际上,金融资产流入与金融资产流出作为同一事物(金融性质的资产),都是通过金融市场、金融要素等进行,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探寻金融资产 输出功能与区域金融建设的关系。

现有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的资金来源和流动方式不外乎四种:一是内部转移式(in-in),即资金经此区域在境内金融市场的存入和贷出;二是贷放(in-out),即资金由境内经此区域向境外移动;三是筹资形式(out-in),即资金来自境外经此区域向境内移动;四是外部移动式(out-out),即资金来自境外经此区域向境外需求地移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资金流动都离不开入(in)和出(out)的两个通道,任何一个渠道的缺失都会导致资金流动的失败,所以从理论上看,区域金融的建设必须在同时具有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前提下,才能保障资金流动的畅通以及经济的发展。

所以当代的区域金融建设必须同时兼顾资金流人和流出两个通道。而且在目前的流动性膨胀以及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笔者曾经提出过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先行先试”贷放(im-out)功能,即人民币和人民币金融资产由境内经滨海新区向境外移动,以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为基础来完善整个天津和滨海新区的金融建设。实际上,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与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建设金融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必然会在国内局部地区出现人民币金融资产向外输出的现象,而金融资产输出需要国内一些地区金融体系和金融要素的支持,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的定位在此则恰好可以提供这种支持;另一方面,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的加深和加强,反过来会通过刺激金融功能的深化来影响和带动滨海新区金融要素的建设,从而促进滨海新区金融的全面发展。

地方政府在运用金融发展经济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一直承担着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融资的重任,且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更需要自力更生,筹集一定量的中长期资金,以配合中央财政政策的落实。但是,目前国家政策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从市场借贷资金(尽管现在已经可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数额有限),因而一个直接可行的方案是通过组建不同功能的国有控股投资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间接融资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以国有控股投资公司为载体的融资平台可以为地方政府发挥以下功能:一是整合政府资源,盘活资产;二是在融资平台的基础上,可将借贷资金转化为子公司和子项目的资本金,以便进一步做债务融资,有效的运用财务杠杆,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三是融资平台的设立可以有效隔离风险、规范运作。

截至到目前,重庆在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的成绩较为突出。重庆市政府设立了包括城司、高发公司、地产集团等投资集团作为其地区基建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融资平台,为该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组建地方融资平台的启动资金可以有以下来源:1,发行中期票据融资,以允许地方大型投资集团发行中期票据的方式融入资金,作为其启动资金,对地方建设项目发挥资金配套作用,从而发展成为地方融资平台;2规费注入,即将路桥费、养路费、部分城市维护费等作为财政专项分别归类注入投资集团;3,土地集团收益权注入,即市政府赋予部分投资集团土地储备功能,并将土地增值部分作为对投资集团的资本金注入;4存量资产注入,即将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存量资产,比如路桥、隧道、水厂等,划拨给相应的投资集团,从而成为投资集团的固定资产;5,税收返还,即通过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实施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将其作为资本金返还给投资集团。在拥有资本金后,这些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各种融资方式如申请银行贷款、设定信托融资、发行债券和短中期票据、开展股权合作进行融资,发挥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

最后笔者认为值得指出的一点就是从国际经验上来看,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即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是地方政府一个极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其为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案例如1817年美国纽约市发行市政债以开凿伊利运河。伊利运河的开通打通了美国中西部粮仓输出到欧洲的捷径,开启了中西部开发的移民潮,开创了美国建国后第一个地区经济的振兴,而且奠定了纽约金融、贸易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龙头地位。统计数据表明到2008年底,全球投资者所持有美国市政债券高达2.69万亿美元,是同期美国国债总量6.34万亿美元的42%。市政债券已经触及到美国社会生活基础的各个方面:从基础设施建设、公交地铁、机场码头、水煤电气供应,到医院、养老院、中小学、高等教育、文化场所等社会基础服务,都有市政债券为它们提供廉价资本,以达到为社会提供公益的作用。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坚信市政债券将为我国地方公益项目建设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在此方面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