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当代研究生随着学历的提升,所面临的情感、就业、生活等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些研究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近年来,社会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中分析了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不同类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区别以及当代研究生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心理压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心理素质,进而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学历的研究生也不例外,如果心理压力过重而得不到及时缓解,势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一、当代研究生普遍面临的压力

1.就业方面的压力

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作为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一个分支近几年经常被提及,如“本专科生择业日趋务实,研究生就业压力开始显现”“研究生就业风光不再”“高学历成为就业绊脚石”“研究生就业困难重重”“就业尴尬如今轮到研究生”“研究生就业遭遇寒流”等,研究生就业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2.学业方面的压力

当前,很多高校都要求本校研究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者在毕业前至少通过本校设置的水平相当或略低于英语六级的考试,才能拿到学位证书。英语六级证书与学位证书的直接挂钩使得通过四、六级考试成了多数女研究生读研期间的主要学业压力之一,不少学校还对研究生的口语能力提出要求。日常的学习已经让不少研究生感到压力重重,而重视科研创新及发表研究成果更是让很多研究生头疼,尤其是那些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对研究缺乏兴趣,为逃避工作或其他原因考研的女研究生,她们很难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因此学习压力更重。

3.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由于很多高校没有给研究生配备辅导员,研究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导师,面对学业压力和单调的生活,与他们沟通最多的也是导师,缺少其他的沟通对象。然而导师往往只关注研究生的学业,对其生活则很少过问,缺少对学生必要的了解。此外,由于各专业学生的生活节奏和作息规律不一致,研究生之间的交往一般都局限于本班级、本专业的同学,加之高校适合研究生参与的校园社团很少,也很少举办集体活动。因此,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很狭窄,面临的人际交往压力很大。

二、当代女研究生面临的压力

1.就业难于男研究生

高学历女研究生就业难于男研究生,她们并没有因为学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摆脱就业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困境。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就业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工作单位相对较差,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就业机会难于实现理想中的平等,就业满意度难与理想持平。

2.婚恋带来的压力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各方面都优越于女研究生的男性才能和这一高知特殊群体相匹配,也就是传统婚恋观念中所谓的“门当户对”。一些女研究生的父母觉得自己花了很大气力才把女儿培养成为被社会普遍认可的高知女研究生,因而对她们的婚恋选择大加干预,希望她们能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些干预给那些缺乏独立意识、没有主见的女研究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对策

1.就业的应对策略

在就业问题上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就业法规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创业教育。

2.人际交往的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习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研究生克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还要拓宽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渠道,让研究生到社会大熔炉中锤炼自身。同时,研究生也要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协调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

3.女研究生群体的应对策略

应从女研究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对其心理健康、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仅要保障高学历女研究生整体的就业率,更要努力提高她们就业的层次和质量。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女研究生健康的婚恋心理、良好的恋爱行为和道德责任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恋爱中遇到的挫折,为女研究生建立和巩固美满幸福的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的社会阅历丰富,面临的种种问题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我们应依据心理教育的原则,制定研究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扩大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队伍,完善并发挥研究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塑造研究生健全的自我意识,创造轻松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加强研究生创造力心理教育和职业观念心理辅导,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研究生健康的婚恋心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力。

参考文献:

[1]叶玉清.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与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06,(4):75-77.

[2]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48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