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技成果经济转化视野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技成果经济转化视野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历史背景,通过对2005―201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资料的研究,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布、研究队伍、资产设备和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状,提出了重点实验室的经济转化,指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和经济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①。自1984年该计划实施以来至2010年止,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27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状和成就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分布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20个,分布在7个学科领域,生命科学领域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最多,达到58个,占总数27.4%;其次是地球科学领域37个,占实验室总数的17.5%;第三位是工程科学领域35个,占总数16.5%。

2005―2010年6年间,除材料科学外,其他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涵盖非常广泛的地球科学领域的重点实验室2010年的数量达到了37个,2005―2010年间年增长率为9.0%,大大超过其他领域重点实验室的增长。该领域的研究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实际,我们更能清楚的体会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所肩负科研任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见表1)。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布局重点明确、体系日臻完善,紧紧围绕着国家重大需求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领域。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三高一优两重点”的建设原则②。

(二)科研团队建设现状

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0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拥有两院院士40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53人,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132个。每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高级职称的固定人员占固定人员总数的73.9%,中级职称占19.9%。在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拥有硕、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达到87.1%。年龄分布上,30―44岁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为53.5%;团队结构上,研究人员所占比重从2004年79.8%上升到2010年的84.8%,上升5个百分点,而管理人员所占比重同期下降约4个百分点。2005―2010年6年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由2005年的8532人增加到2010年的15168人。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实验室固定人员规模扩大的同时,拥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60.8%逐年递增到2010年的74.3%;同一时期,拥有硕士人员的比例基本持平,而拥有学士学位及以下的人员所占比例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

(三)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情况

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兴技术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向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型运行机制下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③。

以2010年为例,当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课题中国家级课题达到了45.4%,省部级课题占比21.5%。例如,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和安全高效关键工艺、化工园区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应用等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取得,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粮食安全等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一)稳定支持力度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基础研究往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但是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保证其能专心研究,不受干扰。2008年以前,研究经费不足是阻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200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设立,是国家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自此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④。

(二)新型管理体制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高水平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健康发展走向良性循环、促进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⑤。世界著名实验室都非常重视开放、交流。当今,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已成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原有的旧体制,借鉴国外先进实验室管理经验,进行制度创新,探索适合国情的新型运行机制。2000年,科技部开始筹建国家实验室,以实现学科间的强强联合,形成强大的研发能力。2008年,科技部联合财政部修订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

四、科研成果转化率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有待提高

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青藏铁路工程、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为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目前,我国虽然是科研成果大国,但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许多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心血取得的先进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能为经济的发展服务。为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体系,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⑥。

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27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事实证明,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发展方式。随着我国全面启动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形势下,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有关部门正确的领导下,必将为提高我国科技水平,使我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张光红,等.关于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1):66―69

②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北京:2008(8):29

③危怀安,王炎坤.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4):105―109

④易高峰.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回顾与思考:1984―2008[J].科学管理研究,2009, 27(4):35―38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Z].2006―2020

⑥夏季. 谈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之机制创新[J]. 当代经济,2009(9):118―121

(注:本文未经注明的原始数据均采集自2005―201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本文系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编号:09ZLZLZT02100)研究成果〕

(韩锐,天津医科大学。王耀刚,天津医科大学,系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