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介绍了远程急救救治指导系统的整体规划、具体内容、需要集成的信息及设备、涉及到的主要技术、硬件配置。强调在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的设计中,软硬件平台、系统功能以及同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是重点。

关键词:远程急救;指导系统;解决方案;HIS

院前急救的特点是病情急、时间紧、急救条件受限、病情复杂或病种涉及多学科,要求救护人员急救技能娴熟、掌握全科知识,能迅速作出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各个医院的现实情况是救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而往往随车的医务人员年资相对较轻,无法处理比较复杂的病情。特别是在急症伤患长时间转运的途中,病情发生重大变化时,因院方专家无法看到患者的现场具体情况,很难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远程指导,医院专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针对这种现状,远程急救救护与指导整体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远程急救救护与指导系统需要全面的规划与设计,系统的深度与范围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效果。

一、整体规划

远程急救救护与指导系统的整体规划大致可分4步进行:

(一)确定整体需求

整体需求包括业务过程中本身的需求以及用户的数量,如该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哪些数据,系统为哪些系统共享数据等,以院方需求为主,软件供应商配合即可。

(二)确定具体功能及用户的数量

主要为功能的细化、设计及实现,并确认体验,具体可以参照业务过程一一对应进行配置。这部分工作以软件供应商为主,需要医院医务人员一起协助完成。

(三)设计相应的系统接口

根据业务流程确定需要集成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及需共享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保证医院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及可再次利用性。

(四)硬件配置

以软件供应商为主,设计之前,应该了解现有的车载设备、需要连接的仪器、使用者、相关操作环节,从而确定所需设备,这些设备在确定之前都需要与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确认与沟通。

二、远程救护与指导系统的内容

(一)调度子系统

该子系统作为急救流程的起点,对整个急救流程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急救系统的“心脏”。当有呼救电话打入调度子系统时,调度子系统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区域内可分配的急救资源进行整合,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原则,在系统中建立急救任务并为其合理分配急救资源。此外,结合GPS定位技术,对急救车辆进行全程追踪。最终建成一个集呼叫-调度-追踪为一体的可全面高效运转的调度子系统。

(二)波形传输子系统

该子系统通过无线技术对车载医疗设备中的患者体征参数、生命波形数据进行采集并实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急诊远程端。当系统因为无线网络原因无法实时传输时,可将数据进行断点采集,存储在车载服务器上,一旦网络连接上,可以继续上传,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三)车载病历子系统

该系统将改变急救医生以往在院前手写急救病历、院内电脑录入急救病历的工作方式,将病历录入系统移植到车内。在急救车辆运行过程中,急救人员除了照顾患者外还可以在车中利用车载设备录入急救病历。与此同时,车载设备可通过无线网络将病历数据传输到急诊远程端,供院内急救医生查看,为院内急救医生提供更多的院前急救信息,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衔接。

(四)视音频救治子系统

该子系统从视音频通话角度为急救医生搭起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有效沟通桥梁。当院前急救发生急救医生无法应对的情况时,可通过车载音视频设备向急诊远程端发起求助信息,进而与对方进行视音频通话获得远程紧急救治支援,甚至进行多科室联合远程会诊。此外该子系统还支持录像、拍照功能,可为防范医疗纠纷提供现场影像资料 。

三、集成的信息与设备

(一)交换居民健康卡的数据

居民健康卡主要用于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费用结算和金融服务等应用,是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相互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的纽带和关键。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将与居民健康卡做系统集成,实现在急救车中即可识别居民健康卡,获取急救患者的历史病历信息,为急救工作提供患者历史数据基础。

(二)交换HIS的数据

HIS系统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也需要与HIS系统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流交换,这些数据包括急诊科室的人员信息、急救病历信息。只有信息系统融合,才能让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融入到医院整体平台的运行中去。只有数据融合,才能满足未来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三)云台摄像机

车载、急诊视频设备主要为云台摄像机。此类设备的数据输出接口有AV端子、S端子、RGB分量视频接口、VGA接口、高清端口DVi、高清工业级端口HD-SDI等等。所有这些接口都是标准接口,设备本身的分辨率约束了采集与图像重现的效果,要想支持高清效果展现,须从视频设备源、视频接口、采集线路、采集设备、编码设备、视频再现设备等整个视频处理链路上全部支持高清才能够实现。

各类视频编码器大都具备相关的开发接口,应用软件调用其开发接口实现视频图像的采集,而传输、转播、存储等功能需要软件实现,软件水平的高低和软件系统的先进性决定了视频传输的应用效果。视频设备的接入除了实现单向的视频采集外,还需要实现反向的云台焦距的调节与控制,控制摄像的角度、距离。

四、主要技术

(一)监护仪心电波形采集技术

监护设备接口比较复杂,接口复杂的原因之一在于通讯技术的发展。伴随通讯技术更新,接口大抵经历了和正经历着从RS232串口(包括RS422等)到网络接口的发展过程。原因之二在于通用RS232接口及网络接口不够牢固,部分厂家提供了基于RS232协议或网络协议的接插更加牢固的专用接口,某些专用接口能够令到同一设备上的不同接口无法混用、不会错接,插错则无法插入。

监护类设备通常有多个接口,接口用途包括衔接检测模块、输出生命体征数据、输出生命体征波形、连接其他设备等。部分监护仪对于生命体征趋势采用串口或专用接口输出,而波形则采用RJ45网络口输出。采集电脑首先要做到与被采集设备硬件接口匹配,实现采集电脑与设备的对接。这是完成了采集的第一步工作,要正确采集解析出数据至少还要两个过程:一是设备要能够主动发出数据或经请求发出数据;二是采集电脑上运行的软件必须能正确地解析出数据。

设备发出数据的情况分两类,某些设备主动发送数据,另一些设备仅在通过接口收到指令后发出指定的数据。无论哪种情况,正确采集数据的第二个过程是数据解析,前提是掌握其数据通讯协议。

(二)视音频编码技术

视频编码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一定重构质量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比特数来表征视频信息。视频编码的原理是:由于表示图像和视频信息所需的大量的数据往往是高度相关的,这些相关性会引起信息的冗余,因此可以通过去除这些冗余信息来实现对视频数据的压缩。传统的基于统计特性的运动补偿+变换编码的混合编码框架在数据压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国内外的通用视频压缩标准均基于此框架,比如H.264系列、MPEG系列以及我国的AVS-P2标准。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多样化,对于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压缩特性,而渐渐开始向网络适应性、用户交互性等方面转移。因此,这几年来,视频编码技术一方面继续以混合编码为框架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压缩特性,另一方面不断地向可伸缩编码、多视点编码等分支方向发展。视频编码技术主要有:包括运动补偿、预测编码、变换编码以及熵编码的混合编码技术;更多考虑网络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可伸缩编码技术;具有立体感知和交互操作功能的多视点编码技术;无线视频编码技术等。

音频编码的主要目的与视频编码类似,就是在保证一定重构质量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比特数来表征音频信息。音频编码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基于线性预测技术的混合编码;另一类为基于变换的感知音频编码。

五、硬件配置

远程急救救护与指导系统是连接救护车与急诊科专家之间的桥梁,建立在医院信息系统与设备的基础之上,相关硬件设备配置如表1所示。

六、结束语

在急救患者长距离转运的途中,面对患者病情的突发,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远端专家的可视化救治指导,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是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在远程急救救治与指导系统的设计中,软硬件平台、系统功能以及同医院信息系统与设备的集成是重点。 (编辑 吕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