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9-0691-03

中图分类号:R 245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指出目前针灸临床存在的重治疗、轻诊断,且针灸治疗简单化的倾向,就中医诊断的重要性、中医临床结合西医诊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针灸学科的发展和针灸疗效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主题词] 经络穴位诊断;中医临床学;思考

Thinking of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clinical diagnostic leve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he methods

SHA Yan (Section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t is indicated that at the pres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reatment and underestimating diagnosis exit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linic, with the tendency of simplification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 importance of TCM diagnosis and combined diagnosis of TCM clinic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methods for increasing clinically diagnostic level were studies. It is put forward that increasing clinical diagnostic leve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very important,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ciences and increase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 ought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and actively probe effective resolving methods.

KEY WORDS Meridian Acupoint Diagnosis; Clinical Medicine (TCM); Thinking

近年来,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在不断扩大。至今为止,可用针灸治疗的病种已达数百种之多[1]。在病种数量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提高针灸治疗的水平,保持针灸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诊断是否正确;二是治疗是否恰当;三是与患者的机能状态有关。以往的研究对针灸的选穴配伍、施术时机、操作方法以及患者的机能状态论述颇多,现笔者就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问题略抒己见。

1 针灸临床存在的诊断问题

曾几何时,针灸在国内被人们视为简、便、廉、安全有效的疗法,“小小银针治百病”几乎尽人皆知。针灸治病的严肃性、复杂性、有限性及危险性均被忽略了。有些人学习了简单的针灸治疗技术后便持针上阵,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便给人治病或自治。目前一些人出国开业,更有许多外国学员来到中国学习针灸,其中不乏没有医学背景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结业开诊,使得针灸临床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有些国家,针灸医师的地位一直得不到承认,有些西方国家的西医就以中医师不懂西医诊断为由,要求患者先由西医诊断把关,然后才能被推荐用针灸治疗[1]。笔者并不否认在国内外普及针灸教育带来的积极性的一面,但是,针灸作为正规的医疗手段,应该具有它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国内正规医院的针灸从业人员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学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在临床上,针灸医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的一面。首先因没有内、外、妇、儿、五官等专业的限制,治疗对象涉及综合医院多个科室的患者,治疗对象的广泛性,给针灸医师对各个专业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困难;其次,治疗任务繁重。许多病人寻求针灸治疗以前,都或多或少接受过西医或中药治疗,由于一些病收效甚微便将希望寄托于针灸治疗。针灸医师每日需要动手治疗大量患者,面对繁忙的治疗任务以及近些年来的经济效益问题,有些医生的诊疗过程日益简化,常常演变成为医生及其助手、学生的流水作业形式,难于全面细致地掌握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有的针灸医生更是闻听西医诊断便动手扎针,将中医诊断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有些短训班及其外国留学人员,由于没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只是跟在老师后面死记硬背,热衷于学习针灸治病的秘方奇穴等简单招数。久而久之,针灸临床不免会出现重治疗、轻诊断,且针灸治疗简单化的倾向。

笔者认为,针灸学科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针灸医师要想成为高水平的医师并不简单。提高针灸治疗水平,需要诊断治疗两手抓。正确的诊断与对病情准确的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前提,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诊断意识的培养。否则在不久的将来,针灸医学的分量将有可能大打折扣,剩下的恐怕只是简单化了的针灸疗法了。

2 中医诊断的重要性

中医诊断的过程,即是通过四诊收集病人的病况信息,而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别,最后综合判断出疾病名称和证候类型的过程。其中,辨病是对疾病整体本质和发病全过程病变规律的认识;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具体认识。由于从病辨证使患者就诊时段的病理机制更加具体化,因此辨证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论治的重要依据。

有人认为,针灸治疗不同于中药治疗,不需要辨证论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虽然辨证论治一词作为中医学特指的专有名词出现较晚,但是这种学术思想一直在指导着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活动。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行为自然也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只是在具体的辨证方法上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而已。事实上,针灸临床除少数经筋病症外,绝大部分病症的选穴组方、补泻手法的使用、刺激方法的选择、刺激量的大小等等,都需要在辨证诊断的前提下进行抉择,也就是说,治疗措施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者认证诊断的准确性。在这一点上,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已提出,用针之时,需明辨证诊断。如《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可见古人对用针者辨证论治的重视程度。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多种辨证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在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上,常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辨证等综合辨证方法,尤其是经络辨证,对于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早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了对经络学说的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针灸临床的状况来看,应当承认,我们对于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辨证诊断的研究,尚未做到系统完善,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适应现代针灸临床的辨证诊断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现行的针灸教材显然对此论述不够,许多辨证诊断内容与内科及其他科雷同,没有能够很好地突出针灸的特色,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针灸的临床实际[2]。周恩华等[3]检索了2001―2003年的主要针灸临床文献,发现其中涉及经络辨证施治内容的文献所占比例很少,说明目前针灸临床不重视经络辨证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一味追求西医标准的倾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曾在全国高级针灸进修班多次聆听著名针灸专家王居易老师授课并随其门诊,感触颇深。王老师认为,特效穴、经验穴不能治百病。同一种疾病治疗选穴可以是多样化的,而同一个穴位又能治疗多种疾病,这就需要辨证,尤其是经络辨证必须学好,否则便会成为“扎针匠”。王老师在针灸治疗前,首先进行中医四诊,尤其注重体表经络、腧穴的诊察,通过审、切、循、按、扪法了解经络的变化情况,寻找病症的客观指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症候分析,辨别病症所在的经脉及经脉的标本虚实缓急,再根据经络理论和脏腑功能的相互影响,选择目前最需要调整的经脉,最后选穴配伍,治疗疾病。由于王老师辨证诊断仔细,选穴配伍精准,故虽用穴很少却常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著名中医针灸专家管遵惠老师临床治病,也非常注重辨证诊断,在明确辨证的前提下,决定选穴组方,指导针具手法的应用。管老师临证审病,注重切脉,强调望神、察气、观色。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经络辨证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循经辨证为纲,十二经病候为纬,重视奇经辨证,重视皮部、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的一整套辨证方法。在经络辨证的同时,紧密结合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全面细致地认识疾病,体现出辨证论治的完整性和灵活性。管老师临床辨证明晰,取穴精少,手法独到[4-5],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怎样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王居易老师、管遵惠老师等许多著名针灸专家的经验可以从一个方面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级的针灸医师需要有系统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功底和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精神,诊断治疗缺一不可,绝非简单浮躁可成。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手段对经络腧穴的异常变化进行探察,在这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6],值得进一步关注。

3 中医临床结合西医诊断的重要性

中医学与西医学同为研究自然界人体生命现象的学问,只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作为研究的前提,西医学以还原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中医注重宏观系统,西医注重微观局部;中医注重临床经验,西医注重分析实验,2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尤其是在近现代,西医学借助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鼎力支持,发展迅猛。面对此种局面,中医学将向何处发展?有识之士各抒己见,争论之声不绝于耳。其中就中医诊断方法而言,思考者众多[7]。笔者认为,完整的中医诊断应当包括辨病与辨证两个方面,但近现代中医临床总的趋势是强调辨证论治,而对于病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进行,原有的中医病的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日临床发展的需要。再者,中医无论是辨病还是辨证,都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四诊合参,从分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机能失调的角度,得出诊断结果的,其中必然缺乏客观具体的解剖实体本身生理病理变化的诊断。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医学影像学及多种实验室检查手段难以为中医理论服务。要完善发展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从改变中医的理论框架入手。我们希望出现既能体现中医的理论观点又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针灸医学,但是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现阶段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是中医诊断结合西医诊断,这样可以弥补中医微观诊断的不足。当然中医病的研究、中医诊断方法的研究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学习西医不是要用西医代替中医,而是要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医。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医师在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中医知识基础上学习基本的西医诊断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举一笔者亲历的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患者,女,65岁。主因“右下肢麻木1周,左侧口眼歪斜13小时,右侧肢体无力4小时”收住中医科。既往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史。入院诊断:西医:脑梗死,高血压病Ⅲ期,颈椎病;中医:中风(中经络),肝风夹痰型。入院后予改善血循环、保护脑细胞、扩血管、降血压、中药息风化痰等治疗,患者右侧肢体活动有所改善,但左侧面瘫状况仍较严重。后请针灸科会诊协助治疗面瘫。会诊查体见:左耳及乳突部压痛,左侧面部呈周围性面瘫表现,右上下肢肌力Ⅴ-级,左上下肢肌力Ⅴ级,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MRI示:①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及顶叶皮层下多发性脑梗死;②左侧乳突内异常信号考虑为炎性改变。追问耳部病史,诉左耳听力下降已多时,未予检查治疗,近日耳周疼痛。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此次面瘫用脑梗死不能解释,可能与耳部疾患有关。遂请耳鼻喉科会诊,经专科检查及颞骨CT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周围性面瘫。因保守治疗已不能解决问题,遂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面瘫症状改善。以上类似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在病房、门诊工作中还曾见到一病人因右侧腰腹部疼痛行针灸治疗,后确诊为腹主动脉瘤;另一病人因左侧动眼神经麻痹接受针灸治疗,后发现为颅内动脉瘤;还有因右侧胁肋部疼痛予针灸治疗,后确诊为胸椎管内肿瘤;因腰痛予针灸治疗,后发现为癌症骨转移等。如此这些病例均是结合了西医诊断才获得确诊并得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国针灸》杂志2004年第3期发表的“针灸临床误诊病案4例分析”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首诊负责制对针灸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细致地采集病史和分析病情,尽可能地借助现代医学影像学和多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提高针灸适应证的鉴别诊断能力,防范针灸失误的发生[8]。笔者对此深有同感。

大家知道,针灸治病的作用机制与药物疗法不同,它是人体接受针灸刺激后,激发机体固有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自身有关系统的良性调整作用,改变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针灸治病是通过自身调节完成的。由于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针灸的治疗作用也应该是有限的,它将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针灸不能包治百病,低估和夸大针灸的治疗作用都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针灸医师要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针灸疗法的适应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恰当的治疗。来者不拒,盲目施治,不是科学的态度。应当承认,针灸的治疗作用是有限的,针刺疗法是有一定风险的,针灸医生治病也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般简单,如不同时具备中西医诊断知识和治疗知识,恐怕难以发现某些问题的症结所在,难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甚至贻误病情。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针灸医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中医界的各级领导也应该加强对针灸医师的培养力度,要树立全科意识。针灸医生可向全科医生发展,参加全科医生培训,或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多个科室轮转,也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专科进修,向某一专科深入发展。在大型综合医院,可以考虑与有关专业科室合作,开展专科专病治疗以及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针灸医生临床的诊断水平,进而全面带动针灸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活动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针灸学科的发展和针灸疗效的提高,应当引起针灸学界的足够重视,并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4 参考文献

1 王雪苔.针灸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中国针灸,2004,24(2):75

2 刘保延.关于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中国针灸,2004,24(4):223

3 周恩华,邓柏颖,粟胜勇,等.近3年针灸临床经络证治文献的分析.中国针灸,2005,25(1):41

4 郭翠萍,丁丽玲,管遵惠.学习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2):1

5 丁丽玲,王雪松,管遵惠.管遵惠老师针灸临证特色初探.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1

6 史江峰,孙英霞.针灸临床常用诊断方法概述.江苏中医,2001,22(2):43

7 邸若虹,李永健,崔花顺,等.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59

8 许凯声.针灸临床误诊病案4例分析.中国针灸,2004,24(3):213

(收稿日期:2007-03-29,马兰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