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执业资格制度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执业资格制度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对执业资格制度的规范,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内容,组织培养考核;以教师为引导者,更新教学内容,健全课程建设管理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社会需求为检验标准。执业资格制度与高校专业建设相辅相成,既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又提高了专业人士的执业素质。

关键词:执业资格制度;工程管理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20-02

一、引言

国家建设事业日新月异,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和专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实践性、工程性和规范性比较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国家已逐步对工程项目设计、投资、建设、管理规范化,这就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以惯例建立的建设行业专业人才执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为导向,建设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二、执业资格制度简介

国家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公认、国际可比、事关公共利益的原则,在涉及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技术工作领域,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而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1]因此,在工程建设领域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的需要,解决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才评价问题,保证和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执业素质,实现与发达国家工程人员的资格互认,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和咨询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执业资格制度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较多,一线操作人员有质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监理员、绘图员、测量员等;管理人员有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高校在专业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应围绕着注册执业工程师制度的要求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与时俱进,服从社会的需要。

1.明确培养目标。我国执业资格制度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挥棒作用。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代表了工程界对注册工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以一级建造师为例,建造师是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执业注册人员。执业资格考试科目有《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体现了建造师是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员,既要有理论水平,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同时,注册工程师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明确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2.制定培养内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掌握国家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要求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今后适应不断发展工程管理事业要求的必备素质,加强注册工程师考试必备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是加强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模式要与执业资格体系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在考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上,应理顺培养目标与执业资格要求,培养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由于专业课学时的限制,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不能互相联系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往往理论脱离实际。所以加强工程意识,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工程界,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工程管理行业执业资格注册考试的要求相适应。在课时分配上注意与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寻找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既满足学科的严谨性,也满足执业资格体系的要求;在知识点的取舍上,注重纳入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突出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接受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施工、管理和工程研究能力。

3.组织培养考核。对在校学生执业能力的考核可以由行业协会,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程类资格考试归口管理单位组织管理。例如对造价员的认证可以与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认证评审委员会,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造价员归口管理单位组织对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及其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认证,对通过认证考核并获得毕业证的学生,除获得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外,另外还有由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统一颁发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这将为学生走向社会多了一个就业筹码。

四、执业资格制度促进教师水平提高

1.更新教学内容。工程管理专业中有些课程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影响较大,内容也随外界环境变化较大,更新较快,尤其是2010年以来建设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颁布较多,已颁布的国家规范主要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2]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根据每年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试题,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有时可以编写“适用型”教材,使其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针对现行的执业资格制度的发展及考试内容注重实用性的特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实践工程训练,参加执业资格的相关培训与考试,以教学促进考试,以考试辅助教学,两者相辅相成,既提高了个人知识能力水平,也夯实了教学专业知识,实现了双赢。

2.健全课程建设管理体系。基于执业资格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前,应充分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可能面对哪些执业资格考试,并结合考试内容安排课程,选择教材,专业课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挂钩。同时,在专业与执业资格制度要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结构等。针对注册考试的情况,对于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让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再是浮在上层的纲领性文件,而是有具体指导意义的可实际操作的实施过程,这不仅能够促进专业建设与执业资格制度的有机结合,也是高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新举措。

3.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执业资格考试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注重实践环节,因此在执业资格考试中对考生来说最难的科目是案例分析。由于大部分考生没有实践经验或者实践与理论不相符,使很多考生对案例分析望而生畏。但是,日新月异,我国工程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来,工程管理规范化、国际化、网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增无减。因此在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为学生设立多个可供选择的实践题目,题目应该和实际工程结合,要求形成严谨的实践报告,最好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从项目规划到项目实施全过程,来代替简单的、非实际工程内容的课程设计,以满足市场需求,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点,真正学到可以应用的知识和提高能力。

五、执业资格制度促进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专业认证制度实质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系统,在此系统内,各利益相关者以认证标准为依据、以能力标准体系与课程设置的响应性检验为核心,并将专业认证制度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连接起来,保证学生达到成为专业人士的基本能力要求,确保毕业生的产出质量。[3]因此,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实际上是参与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而影响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要素则构成了共同治理的核心。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的评估、执业资格的注册制度在某种意义上目前是各自独立运行的。从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的社会需求与评价来看,应当有联系的事物没有了联系,应当相互衔接的事物没有衔接,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操作措施,这是高校、政府和社会应当共同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实施情况来看,申请注册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是具有几年工作实践经验的,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的,但大部分都是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应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执业注册人员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执业注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执业注册制度的国际交流和互认。

六、结语

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不但明确了工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而且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界与工程界有机结合。开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应积极研究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并以此为参考确立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环节与技能掌握要求,以确保高校紧紧围绕市场,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执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总之,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高校与社会的互助合作,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人士的执业素质,同时也加强了社会行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当高校可以引领社会行业的发展时,行业可以选择较宽松的伙伴机制,高校对课程体系设置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Z].北京:人事部,1995.

[2]肖艳.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6,(3):32-35.

[3]张福昌.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