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四站:日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四站:日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路线:马尔康―西索民居―达维―日隆,全程约两百三十公里。

路况:这一天全程都是柏油路,路况不错,过卓克基官寨后开始沿着河流上坡,风景着实不错。翻越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的梦笔山后,开始下坡。到距小金县城约七公里处的岔口走左侧往达维方向,路过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不到二十公里即到达日隆镇。

考察点:日隆镇、长坪沟,双桥沟

日隆,这是一个大多数户外爱好者都会熟悉的地名,因为这片区域丰富的地形地貌,无论是登山、徒步,还是休闲旅行,看高山海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线路。再加上这里是离省会城市仅半天路程的雪山风景名胜区,曾经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路况,使得成都的人们在周末就可以去转上一圈。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日隆虽然算不上是重灾区,但由于地震塌方的影响,成都经卧龙至日隆的公路至今还未正式通车,需要绕行一倍多的距离,对这里的旅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一年就快过去了,如今日隆的灾后恢复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小编们以前都曾到过这个著名的户外集散地,记得那时日隆街上到处是穿着各种户外服装的人们,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都几乎住满,尤其是到了长假和夏季的登山旺季,更是必须要提前预订住处和向导。而如今当我们的车行驶在镇上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到一个旅行者的身影。仔细看路两侧的房屋,有些倾斜,裂缝的,有少量垮塌的,还有不少正在维修翻盖的,而所有大些的宾馆全部大门紧闭,街道上显得很冷清。我们跟当地人了解后才知道,自从去年3月后,旅游人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减少,而5月的大地震后,卧龙段的道路损毁,至今仍没有正式贯通,使得人们从成都到日隆必须要向北绕道马尔康或向南绕道丹巴,本来大半天的行程,现在至少需要一整天甚至一天半才能到达。因此,交通问题似乎成为影响日隆旅游人数最主要的限制。当然,震后人们的恐惧心理,也是影响出行的原因之一。

傍晚,我们联系上当地向导袁二哥,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灰头土脸地帮亲戚家盖房子。据说,整个日隆镇,大都有些亲戚关系,哪家要盖房都是大家一起帮忙,边干活边聊天,也乐得自在。看到人们边唱歌边盖房,说说笑笑的,完全没有先前想像的愁苦模样,悠闲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因为地震和旅游人数的减少而受到过多的影响。

长坪沟:大片森林连根拔起

袁二哥告诉我们,地震之后不久他进过次长坪沟,当时在著名的木骡子营地,有一块巨大的冰川是从幺妹峰上面崩塌下来的,这千年万年的冰川也许很难在幺妹峰上再次形成了,但也露出了下面更多美丽的冰川。我们跟他约好,第二天一起进长坪沟去看看。

长坪沟全长29公里,面积约为一百平方公里,峡谷长天,平缓悠长,四姑娘山的幺妹峰就坐落在沟内16公里处,攀登幺妹峰,骆驼峰等山峰都要从这里进入,沿途还能够看到婆缪峰等多座峻峭的雪山。从长坪沟到理县毕棚沟,也是一条非常著名的徒步穿越路线。由于我们来这里的季节不算好,一路上的色彩有些单一枯燥,天空也一直布满阴霾,骑在马背上的我们心里悄悄地期盼着天空放晴,让我们一睹沟里多座著名雪峰的风采。老天并没有给我们太大的面子,途中偶有蓝天出现,但稍一露脸,没几分钟便又被厚厚的云层遮住。穿过千年沙棘林,果子正熟,味道酸酸甜甜的。干海子附近,曾经售卖方便面饼干等小食品,可以让旅行者歇歇脚的小木屋,也因为来人太少而大门紧闭。

袁二哥指着幺妹峰上面的冰川地段,给我们讲述着地震时崩塌冰川的位置,以及他们去年底攀登到的位置,言语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马儿载着我们穿梭在原始森林中+经过参天的针叶松,遍地的苔藓,还有那耀眼的大片红石滩。大概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到达了木骡子营地。木骡子位于四姑娘山北面山脚,是一个海拔3760米的太草坪,宽阔而平坦,植物非常丰富,很适合宿营。从密林里钻出来,眼前豁然开朗,木骡子的高山草甸以及沼泽,被以四川红杉为主体的高山暗针叶林所包围,正前方是双峰的骆驼峰,左侧是尖峭的婆缪峰,右侧是攀登难度极高的四姑娘幺妹峰――木骡子绝对是一个看雪山的极佳之地,即使不登山也不穿越,只是在这里躺着,看周围或险峻或美丽的各色雪山,那也绝对是一种户外人求之不得的享受。

二哥说,日隆地区在地震之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气候一直就比较反常,几乎有大半年没有什么降水,直到我们到来前的几天才开始有了一些降雪出现。风很大,大家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事隔近一年,袁二哥所说的那块从幺妹峰上崩塌下来的大冰块早已经不见踪影,化成水滋润了草场,然而山坡上大片倒塌的树木却还是将地震的痕迹展现在我们眼前。幺妹峰脚下的山坡,大片的原始森林整整齐齐地向山坡下倒下,那景象好似森林被什么东西碾过了似的,我甚至问二哥,这片树林是不是被那块掉下来的冰川滑下时压倒的。原来,大片的林木竟然是被地震时候的气流连根拔起后倒塌的,很难想像当时的惊天动地,据说有很多牵马的当地人和进沟的游客,当时都被吓得迅速退往另一侧的河滩,幸好木骡子草场面积较大,林木的倒塌和滚石才没有造成任何人员的伤亡。

下午四点,我们从长坪沟返回镇上。所幸,四姑娘地区距离震中的距离毕竟比较远,并没有对这里的地貌和登山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双桥沟:地震前后的攀冰乐土

小 龙

四川多山多岩石更不乏冰雪,四川四姑娘山风景区的双桥沟如同攀登世界里耀眼的明珠,总是光华四射,吸引着那些热爱自然以及攀爬的人们,双桥沟最为突出和值得称道的,是有着优良广阔的冬季攀冰场地和壮丽的高海拔花岗石角峰群,是高海拔冰瀑,大岩壁攀爬的梦想之地。

攀冰天堂双桥沟

双桥沟2003年因国外攀登者的探索发现而进入国内爱好者的视野,自此,我们所有攀冰的训练,培训班都设在双桥沟。如今的双桥沟不仅是国内攀冰的最佳场地,也得到了国外同行及爱好者们的垂青,流连,每年冬季的来客已很庞大和国际化。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有着这些天时地利吧!

相比其他,双桥沟内交通便利,本地居民驾驶的小型客运车辆可以随意通行,景区公路直达沟底,那些独立冰瀑和冰壁群就分布在公路线两侧,距离公路都较近。沟内住宿有农家乐,设施齐全,常年接待登山客的他们,有着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对攀登者的友好与亲近感。双桥沟居民点海拔3200米,这里整个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每年的冰期漫长,结冰至冰化有三个多月,冰瀑,冰壁群分布集中,路线难易度均衡,攀爬接近性好,可供攀爬的路线资源庞太,很多经典的长绳距路线是这里的亮点,长度之巨者达800米~900米。

四姑娘山双桥沟2004年-2008年冬季连续干冬,没什么降雪,那段 时期每天阳光普照,冰瀑路线干净清晰,真是惬意的好时光。每一天在冰上自由舞蹈,舞者每一步的攀爬每一次身位的移动,看着银色闪亮的冰爪瞬间刺入冰面,冲击力带出冰花四溅。晃晃的太阳光照上冰瀑,金色光线铺洒在攀爬者身上,光和影的交错,如同梦里的幻象,此时随着我们荡漾的除了伴随我们的冰器,还有一颗颗享受自然的心,攀冰大概就是和自然一起歌唱吧,我想那段时期在双桥沟的每一个攀爬者都有这样的快乐体验和沉醉。

震后冰壁的变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震中距离四姑娘山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幸有中间相隔了巴郎山,这一带才得以小伤完存。成都至四姑娘山的巴郎山通行公路毁损严重,但双桥沟地貌地形没有发生大的变迁和破坏,也没有在沟内造成大的地质灾害。冬季又来临,像往常,2008年12月我们又回到了双桥,继续在这里的冬季攀登生活和培训工作,地震前和地震后冰瀑会发生什么改变和差异?来之前总有这个问题从脑中跳出,带着这个期待,疑问,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并进行攀爬。

总体来看,地震后变化最明显的是,分布在景区公路线右侧的冰瀑结冰量,冰壁面积大幅减少,部分冰壁群萎缩,变小或变短,冰壁形态发生很大改变,攀登难度,技术要求和乐趣相应增加。这些可能是地震作用使冰瀑上游山地的溪流走向改道,造成断水或水量分流,有些局部小地形有了变异。以前很有趣味的一些独立冰瀑路线甚至消失不见了,比如“神仙树”冰瀑完全断水,往年的壮观冰挂不再。我称为“天堂路”的那条多级冰挂阶梯相连成的冰瀑很多处断了连接,也是因为水量不足导致的。当然也有与以上现象断然不同的,比如长线的经典“雪山老屋”,今冬路线三百米以上处的冰挂帘布发育得很庞大,可能是因为上游V型山谷间的溪水流量增大而有此变化的吧!双桥沟口三公里的右侧冰壁群依然是旧貌,如往年一般用宽大洁白的冰衣衫满满当当地覆盖了身后峡谷黑色的岩石区。宏观看,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公路右侧一线的冰瀑地震后的变化是两头发育丰满,中间部位趋向于苗条萎缩,典型的高挑S身材。

那么分布于公路左侧一线的冰瀑情况呢?地震前的冬季,左侧这一线冰壁是爱好者进行攀爬训练的选择地,因为这一线的接近性很好,冰壁至公路距离很短,朝向东,上午日照充足,每条冰壁路线起攀点基本都有着良好的休息和站立平台,包括很知名的路线“龙之涎”也在其中,今年冬季这一线的情况和往年

致,并无多大不同,很多人爬过的这一线经典路线,如“光纤一号”,“人参果坪”,“闪亮的墙”,“翅膀”,“牛棚子长线”,“雪崩口”等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保持着它们的完整和花样的风采,在它们之上的精彩攀爬今冬又在上演。可喜的是出自我们培训班的刘洋和古杰同学于春节快速流畅地完攀了“龙之涎”冰瀑路线,又一次书写了双桥沟难度冰瀑路线攀爬的传奇。

因地震后的交通问题,里程和时间漫长,使得今冬来双桥沟攀冰的人群大幅减少,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经济危机挡住了国际攀登队伍来川的脚步,所以沟内没有了英文的招呼声,更多的是自己黄肤色的同胞们。地震时毁坏的农家院落在政府资助和督导下已重新修建起来,条件比以前改善很多。早晨一出房门,呼吸到清新冷冽的空气,满眼是蓝,好像回到了往年在这里的每个日子,不由又开始发出赞叹的老调子,多美好的攀登时光,多耀眼壮丽的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