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云南传统民居屋顶装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云南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传统民居的建造十分重视屋顶装饰,这种装饰,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之外,更主要的作用就是驱邪保平安。瓦猫是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物,至今只有云南的一些民居还在用。作为地方居住文化的一个象征物和装饰构件,虽然很小,却表征着住户的一种居住心态,诠释着人们的信仰、审美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关键词]瓦猫;传统民居;装饰价值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56-02

1 瓦猫的由来

瓦猫来自民间,属于一种民俗与居住行为表现,就是在传统民居正房或大门正中的房顶安置瓦猫。瓦猫虽被冠以猫名,但却普遍认为,猫、虎同科,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的目的。我国古代,最早用于镇宅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唐代后演变成秦琼和尉迟恭。门神是负责捉鬼的,而消灭鬼的任务则交给了老虎,即由两位门神将鬼“执以饲虎”。把瓦猫设计成如猫似虎的模样,高踞屋顶之上,守家护院,可吞食一切来犯之鬼怪。秦汉时被雕刻(或绘画)在两位门神的桃板上,等着吞吃恶鬼。隋唐时期,被“调升”到屋脊上独当一面。瓦猫口尾相通,取吸财之意,而面貌凶恶则可镇宅。现实生活中,瓦猫仍广泛流传于云南,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因地区不同,瓦猫的形象亦大有区别:呈贡瓦猫像天真的孩子;玉溪瓦猫像留须的巫师;鹤庆瓦猫造型极度夸张;曲靖瓦猫将八卦夹在前腿……

2 瓦猫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

瓦猫是一片化身为猫形的瓦。在整个瓦屋顶的屋面上,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整座房子修好后,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上梁、合龙、在垄口安上最后一片特殊的“瓦”――瓦猫。在滇西北,几乎在所有的瓦顶房屋之上,都会蹲守着一只张着大嘴的瓦猫。

关于瓦猫在民间有着很多的传说,昆明大普吉桃园村红石崖水库大坝上,立有一个足有一米多高的巨型“石猫猫”,据说水库建好后,大坝时常漏水,不论怎么修补,都无济于事,原来是大坝对面的树林中有一头母野猪带着七头小猪每到月夜,便出来拱这拱那,所以水坝头天修好,第二天就漏了。为了对付这群神秘的野猪,人们便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石猫猫,安放到大坝上面,将面部朝着野猪出没的地方。从此以后,大坝就不再漏水了。

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从风水学角度来说,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就会认为不吉利,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必须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瓦猫怒目相对,驱鬼避邪,消灾免祸。这很像有的地方的人家,要在门口放一面小圆镜,“戗”着对面不吉利的事物。

3 瓦猫的造型分类

如今,使用瓦猫这一习俗,仍广泛流传于昆明、呈贡、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地的城镇和乡村,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但因地区不同,瓦猫的形象亦大有区别:呈贡瓦猫像天真的孩子;如呈贡县彝族无釉瓦猫,用黄泥土捏制而成,胸前有一块醒目的菱形“八卦”图,并涂有红油漆,四肢站立于瓦上,长长的尾巴盘向右腿前,背部有龙刺状,身为鳞纹,耳朵高竖,眼睛大而外凸,头顶涂红油漆“王”字,龇牙咧嘴,外伸红舌头,显得十分机警;而呈贡汉族黑釉瓦猫,有的身子为筒状,前腿直立,蹲坐在脊瓦上,尾巴上翘卷曲在后,胸前有“八卦”图形,耳朵尖立,眼大而突,鼻子成倒三角贴于面上,胡须贴在左、右脸颊,口大张,牙齿突出,有的身子呈罐状,蹲坐在脊瓦上,耳朵尖立,眼睛、鼻子突出,仰天状,嘴部夸张,头部有“王”字,胸前有“八卦”图;而呈贡彝族的琉璃釉瓦虎,后腿下蹲,前腿直立,站立瓦上,张嘴,如仰天长啸,尾巴肥粗,背上有鳞纹,耳朵直竖,眼圆睁,呈现出一副凶猛威严的样子。玉溪瓦猫像留须的巫师;鹤庆瓦猫造型极度夸张;鹤庆县白族瓦猫,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壮有节,横站于脊瓦上,尾巴直立上翘,身有鳞纹,嘴大开,舌头外伸,上颚出奇大,下颚小,口内有四齿,眼睛鼓暴,耳朵竖立,怒目而视,凶气十足;曲靖瓦猫将八卦夹在前腿;文山壮族的上釉瓦猫,身子类似小陶罐,头呈倒三角连接在身上,耳朵直立,眼睛大睁,眼珠点黑釉,嘴大张,上下牙齿四颗,舌向外伸,脖子系有铜铃,前腿合并,后腿分开,直立在一个三层圆形土坯上。

4 瓦猫的民间制作工艺

云南民间瓦猫种类繁多,造型迥异,多为陶制,也有少量石制,有上釉和无釉之别。瓦猫的制作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工艺较粗犷,除猫身、猫头可采用快轮提法外,其他部位如眼、耳、鼻、腿等均为手工捏制。工匠把猫型做好后,待主土坯阴干,再送入窑中与其他陶制品混烧,只有这样,烧制的瓦猫才不易裂损。有的瓦猫坯制成后,还涂上一层釉,光泽明亮。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企图利用造型夸张、面目狰狞而又可爱的张着大口的猫,来吞掉想要进入居家环境的邪恶鬼魂,以保住户日常生活的平安。有的地方是使用石头雕成的猫、虎或狮子,如呈贡马金铺一带,它们不叫“瓦猫”,而叫“石猫猫”。

众所周知的瓦猫大多都是土陶制品,土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造,被誉为“火与水的艺术”。含有多种矿物质的云南红土,经700℃~800℃的低温烧制,因温度和土质不同可呈土红、象牙黄、淡青灰等色彩,加之采用远古红陶图案及民族特色图案,追求浓重的颜料与简练的线条,质朴风格与夸张意象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红土民间风格。瓦猫多用窑泥烧制,泥中要添加少量诸如石灰石之类的材料,泥坯胎烧制中才不会出现裂痕。坯胎干燥后通常要上釉,烧出的色彩多为深浅不一的酱色,也有无釉烧制的,成品或为砖红色,或为烟青色。粗犷的造型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构成中体现着作者独具的匠心,你会联想到东巴文化、玛雅文明、非洲木雕,会感到原始蛮荒的召唤……

5 瓦猫承载的文化意蕴

云南民间极为重视住宅的装饰,各民族因受不同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住宅装饰也各不相同,且极富民族性和地方性。其中,瓦猫、陶虎、石狮是常见的住宅装饰物,又是具有文化韵味和浓郁民俗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

每当安放瓦猫时,还要举行“开光”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二月或八月,择双数吉日,请端公来主持。届时,端公捉来一只红雄鸡,先念一阵有针对性的消灾、吉利、镇邪驱鬼、发财之类咒语后,随即用嘴咬破鸡冠,将血滴在瓦猫的眼、鼻、口、耳、身上等处(如能请到制作这个瓦猫的工匠来滴第一滴血的话,瓦猫将更能显灵),并在瓦猫嘴里放入五子(松子、瓜子、高粱、枣子、根子);同时烧祭黄纸,然后再念一阵咒语,由端公亲手将鸡宰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后取出,直立放于盆中,使鸡头仰视天空,端公遂点香祭之,最后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凡安置了瓦猫的人家,逢阴历初一、十五,都要点香祭供,香炉置地的方位,要正对瓦猫所视的方向。

即便现在有的村里的人家虽盖了新式小楼,仍要安放一尊瓦猫。而且由于瓦猫独特的造型和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引起了城里很多人的注意,特别是艺术家们非常欣赏,有的艺术家甚至以瓦猫为题材进行创作,当然,他们的作品有很多变异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还有人评价瓦猫是西方现代主义的造型,看上去,“瓦猫”就是一只张着大嘴的猫。但这不是写实风格的猫,而是用夸张手法塑造的神怪。

所以,不论是立于寺庙、民宅屋脊上的瓦猫,还是置于房屋、门楣的陶虎,其功能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民间的镇宅虎,其文化内容与瓦猫同属一辙,只不过变换了造型的技法而已;邱北彝族陶质虎头,颜色灰黑,呈长方形立体状,额头前凸,眼珠深凹,大鼻孔,嘴大张,舌头伸出,上下牙齿外露,似咆哮状;石屏县彝族虎,有的呈圆柱状,用泥捏制,四肢轮廓粗犷,鼻子、眼睛随意刻画,嘴从左咧到右,尾巴盘在背上,身上有鳞纹,样子憨厚,十分逗人喜爱;有的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壮结实,头微仰,直视天空,耳、鼻、眼随意刻画,嘴微张,牙齿外露,身上刻画出条纹。

6 结 论

瓦猫是宗教文化、建筑装饰和民间艺术为一体的云南传统泥制工艺品,是人与鬼神的交流工具,是人们祈福求财的吉祥物。数百年来它默默地为人们看守院落、祈求平安,人们世世代代相信它的威力,敬畏着它。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又是云南民族民间的特色文化,诠释着人们的信仰、审美等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增祺.云南建筑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

[2]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徐政芸,邢毅.驱疫逐邪的神怪――云南瓦猫[J].收藏,2007(3).

[4]杨兆麟.原始物象[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婕(1986―),女,汉,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杨大禹(1966―),男,汉,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云南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刘翔(1983―),男,汉,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