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课堂流淌和谐纯美的音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课堂流淌和谐纯美的音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纯美的音符,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纯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57-03

著名作家冰心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深地体会到:和谐是实现优质、高效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是让语文课堂达到至纯、至美境界的无尽追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阅读教学必须追求和要走进的重要境界。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着眼于此,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和谐与高效。

一、以读为本,营造书声琅琅的和谐课堂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说:“老师讲得再多,难道还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不如老老实实指导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读的过程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的美进行整体性欣赏、品味的过程,而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读中得到其对课文感悟程度的反馈。因此,笔者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余地,与课文的环境和人物进行对话交流,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于其中获得课文情感的熏陶感染,最终把课文的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逐渐内化。

教学情境一(“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0册《桥》)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我们来合作朗读,老师读描写环境的段落,同学们读描写人物的段落。(配乐)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齐):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跌跌撞撞是什么样子的?

生: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

师:没错,你的理解非常准确。刚才读的部分有两个句子也写到了人们跌跌撞撞的样子,读一读,找一找,发现了,划下来。

生:文章还有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的句子是“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这个“你拥我挤”形容人们当时走得很不稳当。

生:“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从“疯了似的”可以看出人们跌跌撞撞。

师:没错。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这样跌跌撞撞的样子?就在刚才读的部分,不下3处写到。快速默读,找一找。

生:我从“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因为山洪来了,所以他们这么慌张。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雨势的凶猛,两个,还有吗?

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我从这句可以看出洪水很高、很深了。

师:这里的“跳舞”本来是个很好、美妙的词,对吧?可是,这里跳舞是谁在跳舞?

生:洪水。

师:洪水在跳舞却让人们感到――

生:感到惊慌,恐吓,恐慌。

师:恐慌。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从这可以看出人们走得很慌张。

师:是的,慌张。有没有出路?

生:有出路。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仅仅是东面、西面没有出路吗?还有一个方向。

生:南面。

师:好,加上去,叙述。

生:东面、西面、南面没有出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是呀,那此刻窄窄的木桥在人们心中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生命桥。

师:生命桥。还有呢?

生:救命的桥。

师:救命桥。

生:唯一的道路。

师:也就是给人们带来什么的一条道路?

生:给人们带来生命的一条道路。

师:生命的道路。正因为这一座窄窄的木桥此刻在人们心中变成了生命桥,因此当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时――读――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充分以“读”创设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活课文。山洪到来时的势不可当在师生合作的配乐朗读中如电影画面一般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抓住关键词“跌跌撞撞”引导孩子们自读自悟,想象画面,体会人们在突如其来的山洪面前的惊慌失措,再次感受山洪到来时的威猛、恐怖,为孩子们理解村子北面唯一的生命桥的无比重要意义奠定了情感基础。于是,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画面与镜头,为学习后文,感受老支书的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气氛,让课堂形成了立体、和谐的音韵之美。

二、关注体验,实现个性发展的和谐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真正的阅读,学生应该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全身心地投入,眼、口、手、心等感觉器官都要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予心灵充分地滋养,构建阅读的意义,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情境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0册《祖父的园子》)

师:原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原来,这花园是我的乐园。“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这自由的世界,带给萧红内心如此欢乐。于是眼前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花开了(引读下文)――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生:就做什么。

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

生: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

生: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呢――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现在呀,你们就是那满地的倭瓜、黄瓜、玉米!倭瓜呢,用朗读告诉我们你的自由快乐!你是――

生:我是“倭瓜”!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生:我是“黄瓜”!我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生:我是“玉米”!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得了。

生:我是“蝴蝶”!愿意飞到哪儿去就飞到哪儿去,愿意和黄蝴蝶玩就和黄蝴蝶玩,愿意和红蝴蝶玩就和红蝴蝶玩。

生:我是园子里的“蚂蚱”!愿意蹦到哪儿去就蹦到哪儿去。

……

师:原来,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园子里的你们,自由地朗读,朗读你们的自由吧!

(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园子里的“自由”。)

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学生们在朗读中体验,在想象中体验,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因为在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一切都是快乐的,学生们在兴奋地朗读、美美地叙述中,也变得自由快乐起来。由文本呈现的具体事物到学生们的自由发散想象,没有老师细碎的提示,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学生们也个性飞扬,课堂流淌和谐的体验之美。

三、平等对话,生成精彩无限的和谐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它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

教学情境三(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8册《渔歌子》)

师:同学们,在这首27个字的词中,只有3个字不是写景的,你一定可以发现。

生:“不须归”。

师:这个词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词你想知道点什么?

生:“不须归”就是不想回家。

生:我想知道是谁不想回家?他为什么不想回家。

师:是啊,谁不须归呢?他在做什么不须归?他为什么不须归?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吧。(学生自由练读,引导学生和同桌互读)谁来说说,这首词中,他为什么不回家?

师:你能用词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出示第一句)谁还想来读读这一句?

师:听了她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西塞山。

师:西塞山怎么美丽了?(师指图)这山上青青的是?

生:是树。

师:哦,这春天的树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

生: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这山上青青的还有?

生:小草。

师:你一定又想起了有关描写小草的诗句――

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树林中,草地上,你还会看见――

生:各种各样的花,红的、黄的,星星点点,充满活力。山前还有白鹭在自由地飞翔。

师:你看,你描述得多精彩。谁能像他一样把这西塞山前的美景说一说。(一生完整叙述画面美景)(配乐)看,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桃花艳艳,鳜鱼嬉戏,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我们泛舟其中,那感觉真是:舟行碧波上……

生:人在画中游。

师:来,把你美好的感觉带到这句词里,读出来让我们感受吧。

师:读得真有韵味,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板书:风景优美)

师:(配乐描述)现在,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西塞山的自然万物在脑海中再次清晰地浮现出来,你,就是张志和,正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垂钓于西塞山前。不知什么时候,轻轻地,悄悄地,风吹来了,雨飘来了,这微微的斜风把这绵绵的春雨吹得似丝,似线,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你有什么感觉?

生:这景色真是太美了,我实在不想回家。

师:是啊,置身于这连绵不断、满目青翠的西塞山,看见那清澈的小溪、红艳艳的桃花,张志和怎么舍得回家呢?让我们读读这句诗――生读第二句。

看见那自由飞翔、悠闲自在的白鹭、活蹦乱跳的鳜鱼,张志和实在舍不得回家,读――(生读诗句);听见淙淙的流水声,听见山间鸟儿欢快的歌唱,张志和真不想回家呀,读――(生读诗句);任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拂面,任沾衣欲湿的杏花雨飘落,张志和也不想回家呀――(生读诗句)。

师:(出示渔翁图),此时,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的张志和背对着我们,看不见他的表情,但你们一定知道他的心情。

生:他是自由的。

生:他是快乐的。

生:他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让人羡慕。

师:是啊,真是扁舟蓑笠翁,乐钓好风景,乐钓好心情呀!

师:让我们和张志和一起,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吧,来,我们一起吟诵《渔歌子》。

以上片段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自由对话,平等对话。短短的一首词,在老师的悉心引领下,学生们读、思、悟、说、品,与老师、作者、词句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三情共振,情景交融,诗意理解得透彻,诗情品悟得准确,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倾听专注了,语言发展了,还从词的学习中让自己的心灵产生了向往美,向往自由的情愫,生成了无限的精彩。从而使课堂流淌着和谐的人文之美。

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坚持突出“读”字当头,以生为本,充分关注读想、体验与对话,就能充分以课堂和文本为载体,实现对学生感情、性情、人格的培育与熏陶,在品文字、学语言中牢牢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静心打造的和谐的课堂中,达成言、意、情的高度统一,从而走入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