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年的变迁等6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年的变迁等6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年有年,一年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以前看过一本书《六十年的变迁》,如果现在或以后,有人写一本书,像流水账―样的书,既不要什么情节又不要什么人物,仅仅是把自己一个一个的年流水账一样记下来,那才是真正一本《六十年的变迁》。

再过几天,街头的大红灯笼就会高高挂起来,但真正把年迎来的,却是小孩放的焰火与鞭炮。我还是童年的时候,年还没到,早早就把一串串鞭小心拆散,小心地计算着每天放几个就正好到了过年。等到了年三十呢,就能痛痛快快放鞭了,放完鞭,就迷迷糊糊陪大人熬夜,迷迷糊糊地就到了天亮,大年初一了,要拜年了。

长大一些后,就不再放鞭了,就与一帮好友一起过年三十,到了大年初一,就开始到处拜年。

电视的出现,把我们这习惯改变了。年三十,再也不会出去,一大家人守在电视前看春节晚会,从有春节晚会开始一直看到现在,看着姜昆江郎才尽慢慢变老了,也看着赵本山年复一年从卖拐到卖轮椅到卖担架忽悠着出名了。

有麻将后,看春晚就不再是一心一意了,小一辈早就不放鞭放炮了,过年的时候,他们可以尽情地玩着游戏机,用不着看爸爸妈妈脸色了。但不管怎么说,到了初一,该拜年的还是要拜年,吃完年初一汤圆后,就要出门拜年了。

再过几年,有电话了,拜年就从年三十夜新年钟声响起的那一刻开始了,把该打的电话打了,把该拜年的年拜了,到了初一,吃完汤圆后,该看电视就看电视,该打麻将就打麻将,一边打麻将一边还念叨,有电话真好,不用老远老远一家家跑着拜年了。

又再过几年呢,有手机了,手机又能发信息了。过年前提前编好拜年信息,存在草稿箱中,到新年钟声响起来的时候,群发出去。那一瞬间,中国天空信号大塞车,像网络售票点击率过高引起瘫痪一样,有的信息三十发出十五才收到,堪比农民工排队买票6天6夜。

再接着,有电脑了,有QQ等即时通讯工具了,连手机信息也不发了,免费且图文并茂的拜年信息就群发出去了,再远的距离,一下也拉近了,同时,再近的距离,也拉远了。小孩也早不玩游戏机了,改玩网络游戏了。

也许,再过几年,连电脑也不用上了,过年的时候,随便打开电视,按一个键,朋友就会出现在电视上,朋友在那边我在这边,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记录这些,不需要什么故事情节,也不需要什么典型人物,仅只是琐碎的流水账罢了,但它却是生活最真实的记载,社会变迁最真实的记载,这将是一本最通俗的书,这本最通俗的书揭示的也是一个最朴实的道理: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

人生三境界

吴明强

生活中本来是阳光和笑脸更多,可我们往往记住的是阴雨和不和谐的面颜,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重重。阳光总在风雨后,说得不错。用不着多愁善感。人生的路上,或履平地,或攀高山。或湍激流。

履平地者,信马由僵,怡然自得,且歌且行,观路旁野花,听小鸟争鸣,看人间万象,抖身上尘埃,若能少争少欲,更可高高在上。

攀高山者,有胆有谋,胸怀韬略,志在险峰,登崎岖小路,望田野平原,领山水锦绣,书心中意气,小心高山寒意,览尽无限风光。

湍激流者,奔腾豪放,顺应潮流,迂回到海,追朵朵浪花,赏两岸风光。掬一捧江水,洗一路风尘,不为世俗所困,任我沧海遨游。

赋得冬雪寄新年

畅想

相知来日岁华新,

只因白羽喜临门;

待到辰龙抬头时,

梅花点点万户春。

春雪

高塬

大病一场之后,总感到精力不济、精神衰弱,平日里倍加保护,大多时间足不出户。一连几天大雪,忽有友人相邀赏雪,迟疑再三,决定“冒险”。

正是雪花飘舞最欢快的时刻,飞扬的雪花迎面撞来,心里惦着风、惦着冷,只顾低着头、眯着眼信步走。来到野外,抬头四顾,东风挟着雪片兜头扑来,只觉一阵清凉,头脑一下清醒许多。不冷,立刻意识到不冷,没有呼吸的白气团,没有刺骨的西北风,脚下不时会踏出一汪水――春天,乍暖还寒,这是融融的春雪。

路上行人很少,放学的小学生三五成群,嬉戏蹦跳着,传来阵阵欢快的笑声;远处、近处一片白茫茫,大片大片的雪从头顶、从风雨衣上掉下来,从树枝上砸下来,脚下不时踩出吱吱的轻响。灰蒙蒙的天空、影影绰绰的远山、挂满绒雪花的梧桐树――渐渐地,一种很久没有过的清新喜悦,涌上心头;非常熟悉又很遥远的情感波澜,在心底澎湃。哦,初恋,初恋的感觉。

正是初春大雪,第一次忐忑而又欣喜地与恋人散步,大地天空笼罩在神秘的白絮之中,纯洁而朦胧。那满心的欢喜,娇憨的矜持,全身心漫游在清新的暖流中。初恋的人早已不知去向,而这份感觉、这份纯情,却永远留下了。或者,我恋的就是春雪?是春雪拨动了我的心弦。

迎面一同事匆匆往回赶,“喂,赏雪呀?”我招呼,“嗯,我回去邀个小孩子来。”“邀个小孩子?”我诧异的问,“孩子才有趣,大人都没意思了。”大人没意思?纳闷之余我细细思忖,还真有道理。所谓好奇、天真、新鲜、童趣,无一不属孩子独有,而成人,因为司空见惯、因为俗事忙碌、因为生活道路的漫长,天性早已消磨殆尽,面对下雪,能有什么新意。试想,若有一只小手牵着,身前身后雀儿一般欢跳着,再听着声声稚嫩的童声嚷着:“看,汽车大白天亮着灯”、“大树开花了”、“你满头白发像圣诞老人”……如此赏雪,有趣,实在有趣!

在江南,一个姑娘曾问我,雪是什么样子,让我描述雪的形状大小,想了半晌,比做柳絮?画个六棱雪花?都不妥帖,尽我的想象形容了一番,那姑娘仍疑惑地忽闪着眼睛,不知雪到底是片儿、是块儿、还是团儿?或真的是朵花?落到地上怎样松茸?又在脚下怎样的叫响?哦,南国姑娘,对于冰雪的理解,完全是童话世界,就像北方孩子对大海的疑惑。雪花,是南国姑娘的梦。

雪下的更大了。眼镜片上水珠点点,透过水雾,看着变了形的雪花,蝴蝶一样迎面飞来,不由伸出舌尖,孩童一般接着舔着。啊,漫步在初春的雪野,置身在银白世界,超凡脱俗,满心的清新、欢快、喜悦,我生命的第二次青春,正在萌芽!

桦南行

马兆全

昔闻抗联曾经行,

桦南如画雪方晴。

远山薄烟竞岿嵬,

新村重彩飞红旌。

众友卓知驱寒岭,

群农笑意构暖营。

辗转千里织美景,

盼得功成大业兴。

猪油

徐明冬

那天,看到蔡澜先生的博文,时代周报问:蔡先生,你觉得最无聊的一条健康建议是什么?蔡澜:别吃猪油。蔡先生是美食家,对猪油的热爱自然是有道理的。蔡澜的《食材字典》是用猪油滋润的,他爱猪油简直无以复加――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居家掌勺。

我对于猪油的热爱,和许多老一辈的人一样,来自小时候吃的猪油的记忆。在穷困的年代中,猪油就是我们的山珍海味,后来生养在环境好的孩子是不懂的,和现在的孩子说起猪油的香味,好似和夏虫语冰。

一滴猪油,从渔猎时代吃到今天,依然流香,猪油是用猪腩熬的。猪腩有两种,一种是花油――缠绕在猪肠上,白白的,像新织好的毛衣线条,只是数量不多;另一种为板油――从猪板上剥下,成块成块的,像弹好的棉花团。

小时候肚子里缺少油水,要是家中的菜蔬不合口,就会偷偷的从油罐里剜一勺猪油,拌到热腾腾的米饭里,当然要是加点糖味道自然就更美了,有时候放学早,腹内空空,就去拿上一块煎饼,抹上一点猪油,加点盐,再放上一根大葱,尤其是冬天,也没有什么菜,很多时候都是在碗里放一勺猪油,加一点酱油,切一点葱花,最后冲进一碗开水,就感觉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

猪油的香味是其他植物素油无法替代的。猪油爆炒青菜,不仅菜的口感绵软,看起来青翠欲滴,还有鲜肉的余香。油渣是猪板油练过之后的副产品,黄金酥脆。不会过日子的、奢侈点儿的人是撒上盐直接吃;会过日子的人,将油渣与大白菜混合制成馅蒸包子,包饺子,怎一个“香”字了得。

要是吃面条,配清汤――漂着葱花,闪着油光。这“油”当然是猪油,未喝汤,先闻香,吊人胃口。

最过瘾的莫过于春节时候的汤圆了,将板油切成丁,拌上白糖,加上些炒熟的芝麻制成馅,馅料的香甜和糯米面的顺滑更是让人齿颊留香,又解馋,又充饥。

对于儿时的我们,幸福就是鸡鸭鱼肉,鸡鸭鱼肉不可得,退而求其次,幸福就是寒冷的天气里那一碗冒着热气的猪油清汤,也足以温润心田,所谓的幸福,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