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案例教学是解决教师培训问题的有效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案例教学是解决教师培训问题的有效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教师培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训之教学逐渐陷入深层次困境,导致教师培训质量水平不高,并制约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提升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严重的、根本性的教学问题,归结起来,这些教学问题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相互交织构成的。第一,理论脱离实际。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水平普遍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把“理论补缺性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教学内容,原本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培训教学过于重视对有关概念、理论的阐释,过于重视对完整理论体系框架的建立,过于重视传授当下流行的理论、公认的观点和结论以及权威学者的看法。培训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使参训教师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知识带到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用以指导他们的实际工作。但事实却是,据很多中小学教师反映,他们在培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帮助,甚至所接受的某些观点与实际情况存在冲突。原因在于,培训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根本问题。承担培训任务的大多数培训者都缺少对基础教育教学的直接认识,他们在把握具体问题的经验水平上与参训教师完全不能对等。因此,培训者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只能停留在抽象的思辨层面,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第二,教学形式单调。我国的教师培训在教学形式上以集中培训、报告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为主,这种单调的培训形式过分依赖培训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常常使参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灌输的境地。参训教师不得不以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的方式进行信息接收和处理,结果往往是“参训教师被培训的身心疲惫,对培训的满意度大打折扣”。由此,培训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第三,浅层次的经验交流。作为教师培训的有效组成部分,聘请优秀的一线教师在培训中进行经验交流,更容易受到参训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培训中很多进行经验交流的一线教师仅对事实、现象加以渲染描述,缺乏深入本质的、透彻的分析。这样的经验交流就是浮在浅层次上的经验交流,对提高参训教师分析问题能力意义不大。第四,培训内容的可移植性差。在前面叙及的培训内容中,不管是理论知识的培训,还是经验交流的培训,都存在可移植性差的问题。也就是说,参训教师难以把这些培训内容移植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借以促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管有的时候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之中对培训内容若有所思、点头称道,甚至拍手叫好,但是培训过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场景中,他们却又深感那些好的理论、好的经验换了个环境就“水土不服”,南橘北枳了起来。因此,“培训后效应”没有充分显现。第五,培训对教师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念革新的效果差。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解决能力、改造能力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现代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等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对他们能否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毋庸置疑,中小学教师上述能力的训练与价值观念的革新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培训中,藉由“单调的教学形式”和“浅层次的经验交流”,再加上“可移植性较差的培训内容”,很难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长期以来,这便是教师培训教学中的一种目标性缺失。

总之,教师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教师培训必须解决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使教师培训走出教学上的困境,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 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的原理

1.教师培训中的“案例”内涵诠释

教师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后进修方式。从表面上看,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可以进一步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开阔视野,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借鉴同行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自我反思,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质上,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素质,从而促进自己获得进一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什么?“案例”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或教学)事实、现象与问题,也是对师生主体行为、经验、思路的具体描述,其中包含着问题的情境、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参与,同时也隐含着相关教育(或教学)概念与理论的应用,还可以反映出对教师的有关教育教学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导向。总的来说,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在教师真实的实践之外为教师开辟的比较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的“练武场”,这个“练武场”所提供的培训资源(即培训“案例”)是经过精心设计,使其同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有关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教师藉由这些培训“案例”可以对自身的视野、经验、理论水平、能力素质、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一一进行“操练”。更进一步地说,所有这些方面的“操练”往往是融合在“案例”中同时进行的,也是在参训教师沉浸其中而不能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借助培训“案例”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提升教师培训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情绪和凸显其主体性地位。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教师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理论”主要具有抽象性和内隐性,“实践”则主要具有形象性和外显性,而“案例”兼具二者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特性的综合体现。借助“案例”,教师培训可以轻易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用“理论”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建构“理论”。培训“案例”的这种综合性特征填补了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对促进教师培训有所帮助。

2.案例教学的本质特征

案例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特征,其教学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并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机是选择“案例”的基本要求。案例教学是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开展的教学。这些“真实的案例”不是系统理论知识和现成结论的载体,也不一定是正面的、正确的、积极的材料,而只要求是对教学有帮助的典型材料。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往往采用小组讨论和组间辩论的合作学习方式。案例教学由教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安排教学环节,并对学生的学习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的目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此外,它对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案例”的设计必须亲密贴合参训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选择真实的、典型的材料,击中参训教师头脑中的谜团,同时还要清楚地描述问题情境以引发参训教师积极思考。其次,采用案例教学必须打破以往常规的讲座式、报告式培训方式,由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针对案例材料分组讨论、辩论和质疑,结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最终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或结论(注意:即使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也不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完全失败)。最后,采用案例教学是以参训教师为学习主体的培训教学,参训教师必须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思维并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成员交换意见。

3.案例教学对教师培训的作用

针对上述教师培训存在的根本性教学问题,案例教学作为解决教师培训中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教师培训至少可以起到如下五个作用。

(1)理论联系实际。我国中小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理论功底,同时加强理论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二者实现密切的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即借助“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培训者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很好地融理论教学于实际工作场景之中,在真实案例材料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检验理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牢固。

(2)创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本身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具有突出的优势。案例教学有利于变革教师培训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度,克服因教学形式与方法单调而造成参训教师被动接受学习和培训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此外,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参训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借助案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快速地投入学习状态,并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有助于参训教师从培训教学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参训教师可以在培训案例教学过程中扭转长期以来所处的被动接受地位,使自己从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变成积极的经验和智慧的传授,并与培训者共同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培训教与学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生成。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师培训应克服形式化、浅层次和工作汇报性质的经验交流,因为这些经验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书面资料获得。一线教师要作为教师培训者主体的有效成员,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经验,使培训教学达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目的,以使参训教师能在将来自己特殊的“现象”中仍然能够学会分析探及问题的“本质”。在经验交流的培训环节中采用案例教学,将使参训教师不单了解一线教师所提供的事实和经验,还能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各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探索其本质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经验交流的价值,提高培训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扩大“培训后效应”。教师培训应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使参训教师在培训中获得解决现实工作问题或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可移植性和“培训后效应”的产生。传统的培训教学形式主要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要求参训教师自己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自己从中获得所需的启示,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参训教师对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对信息的感悟能力。而采用案例教学实施教师培训,所选用的案例材料容易使参训教师沉浸其中,激发其深度思考,而且培训者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促进培训主体教与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案例教学式的培训,参训教师即使在培训结束以后,也会不断结合实际工作对案例材料进行反思,并从中受到启发借以改善自己的工作。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克服以往教师培训内容可移植性差的问题,进而扩大“培训后效应”。

(5)促进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念革新。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和革新教师价值观念,应该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培训教学较难实现的目标。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求参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能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直接对参训教师进行能力训练,尤其有利于参训教师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为先进教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提供了意义建构的有效支架,有助于参训教师价值观念的革新。

4.教师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的程序

1.做好培训教学前的准备。这主要是指为了节约培训教学的时间,在教学开始之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参训教师阅读,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讨论发言的提纲。

2.教学实施阶段。由培训者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展开教学过程,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3.培训教学后的总结阶段。在实施案例教学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个人的学结。

三、 教师培训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案例”选取必须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案例”确定之后,要对案例材料进行设计,使其突出可供分析的价值。有时因教学之需要,可以对案例材料做合理调整和改造。“案例”的选取与设计最好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集体研讨式备课,不能仅凭培训者一人“单打独斗”。

2.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要求在培训者和参训教师之间确立“主导—主体”的教学关系

培训者是教学的主导,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参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扮演参与者、探究者的角色。培训者始终都不能取代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预定结论的状态。

3.开展案例教学存在着时间与效率的问题

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必然存在由于时间紧张而完不成培训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培训者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格外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设计,并在教学实施中严格控制参训教师讨论交流的时间,确保教学效率。

尽管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表现出很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比如,案例教学法就不适应传达政策性内容的培训,所以不能把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培训教学的唯一形式。合理的做法是,将案例教学与讲授法、参与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益明.论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2] 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11(7).

[3] 林森.“案例教学”:破解中小学校长培训“高原”状态的新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5).

[4]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6] 唐世纲.案例教学探论.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