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传统生育文化下的卵子库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传统生育文化下的卵子库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卵子库的建立和应用改变了女性的生殖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生育文化。为使女性生育符合要求,传统生育文化试图用单一的女性角色消解女性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在此语境中卵子库不仅是解决女性生育问题的机构,更是传统生育文化控制女性生育的手段。它的应用消解了女性个体生育利益的多样性。在男女实现形式“平等”的今天,卵子库对女性生育控制较以往其他手段更直接,也更隐蔽。

[关键词] 卵子库;生育文化;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C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30-1

卵子库指利用生殖细胞冷冻技术储存卵子,以供之后作体外受精之用的机构。它不仅作用在人的身体,还带来“人”的结果――胎儿的产生。“人”的形成与出生都需要女性的身体,因而卵子库的价值体现在女性生育上。

应用卵子库将冲击传统生育文化。在生育数量上,传统生育受医疗条件所限,不孕症难以治疗,妇女一旦不孕极易遭受不幸。正因如此,卵子库的出现成为了不孕女性的救命草。早在20世纪90年代,赠卵型试管婴儿已在我国有多起成功案例。

对生育质量而言,传统生育文化强调亲子间的血缘联系,而借卵生子会切断女性与她后代的血缘关系,所以有违传统。加上“同姓不婚”的习俗指明近亲繁殖不利子孙,使用赠卵会有“一卵多捐”的出现,从而有近亲繁殖的危险。

从性别结构来看,传统生育文化“重男轻女”,用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及X、Y分离技术能鉴别胚胎性别,达到按个体意愿选择男婴或女婴出生。

对生育实现形式来说,传统生育文化要求婚内生育,偏好早婚早育,反对不婚生育和晚婚晚育。卵子库应用既能冷冻卵子,延迟女性生育年龄,使晚婚晚育成为可能;又能使不婚者独身生育。如此应用有违常规。

为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传统生育文化试图用单一的女性角色消解女性个体间的差异。在男女实现形式“平等”的今天,卵子库对女性生育控制较以往其他手段更直接和隐蔽。

首先,作为一种控制手段的卵子库集中反映了女性个体生育利益的多样化。“多种压迫形式更清晰的表现是在生育技术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妇女的阶级、种族、性取向、宗教和民族。”这种多样化造就其生育需求的多样化。需求也是一种被精心培养、计算和使用的政治工具。因而,“解放女性生育”的卵子库,借赋予女性生育自由为由刺激女性的生育需求:人们逐渐认同女子成婚后不是非生不可;2005年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社会也对不孕症女患者的生育提供技术帮助,制定伦理规范保障其利益。可见,至少在法律意义上,女性的生育取得了解放。

然而,这些措施在传统生育文化的余威下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只有服从它的统治,愿意成为“贤妻良母”的女性才能在法律保障下使用技术实现生育愿望。传统生育文化对女性划定统一的标准,以承认差异来强求同一,消解多样性。它对女性差异仔细研习、分门别类――不孕的,无子的,因病或职业导致高不孕风险的,女同性恋和剩女,创造出“女性”特有的标准――贤妻良母。至此,规范反过来起着还度量的作用。“因为在一种同质状态中(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准则),规范导致了各种个体差异的显现。”这些显现的差异在强大的传统生育文化规范下成为了异类:不孕和“无子”的女性是有缺陷的;女同性恋生育有违伦理,迟婚女性是没人要的“剩女”……女性的身体并不属于自己,她们是父权社会的财产。所以,每位作为“异类”的女性都是社会的敌人,传统生育文化为了“社会公益”有权对她们的行为实施矫正,以作补救。因为脱离传统生育文化的统治也就侵犯了社会全体人员的利益。

事实上,每一位女人都应该为自己塑造独特的存在模式。传统规范下的“女性”角色,是女性运用自身身体,实现主体性的一种参考模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模式。“贤妻良母”的角色是特定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产物,有积极的影响,但社会不能单凭此理由让“贤妻良母”成为整个女性群体的固定模式。每一位女性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面对传统生育文化的余威,女性应该积极突破限制,发挥自主性,抛弃陈旧的观念,迈向自我。妇女能在精神上摆脱传统婚育文化的束缚,那么结婚就是为了生育的逻辑就失去了支持。当然,自由是有限的,每种自由的实现都有着相应的义务。每一位女性无论选择留在规范内,还是跳出规范外,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承担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孙墨龙,冯泽永,符美玲,等.关于建立卵子库的伦理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10):40-42.

[2]张丽珠.试管婴儿工作的回顾、现状和展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10):6-7.

[3](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监狱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田雪原,陈胜利主编.生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成琳(1987-),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南京农业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