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知道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内容,在课堂上就会因有所准备而不慌张。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寻找到一些问题。小学生遇到问题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会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脑海中就建立起了所预习课文的框架。若有自己着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因怕错过获得自己问题答案的机会而全神贯注地听讲。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重视课前预习,并给予精心指导,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课前预习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在进行的活动。荀子在《劝学》中也曾提到了:“学不可以已。”对于学生来说,小学这一阶段养成的所有习惯将决定其未来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格外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浅谈一下语文课前预习对学生的重大影响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影响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课前预习这一行为转化为习惯时,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知,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学,人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自学得到的。而且,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学生在预习中是自我全面锻炼的过程。学生在该过程中要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所有问题,要查资料,不断提问,自我思考,自我总结。可以说,预习是慢慢培养学生自学的必备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科中预习尤为重要,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因此,预习应在教师和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一种必备的行为。《现代汉语词典》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古人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预习当做一种习惯后,就会慢慢地把这种习惯贯穿到其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可见,预习这一习惯对学生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效课堂背景下,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重视预习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对此,我也深有感触。做了几年的语文教师,我发现,凡是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过的课文,教师上课时就能做到“顺畅”,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就多。而且,学生经过预习知道的多了,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那么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但很多学生还是不知所云,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学习起来很费劲,学习效果也一般。

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安排课前预习内容时,教师应先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教师可以这样说:“谁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老师会给你们组加积分奖励。”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设计新颖的预习作业来吸引学生。每次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完成的预习作业。比如:每组1号和2号在预习一篇课文时,让他们找出课后问题的答案,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等;3号和4号让他们从文中勾画出课后认字和写字,并注上拼音,然后进行扩词、造句等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共同的任务:和家长一起读课文,比比是你读得好,还是家长读得好。如果你读得好,就给家长多领读几遍。这样,学生不仅预习了课文,还锻炼了自学的能力,形成了受益终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预习效果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善于以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去引导学生预习。如果教师能够以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引导学生积极预习,并在课堂上随机发问,提出一些精彩而又有诱惑力的问题来问学生,就能调动学生潜在的好奇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从而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信心十足,动力强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也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多提问题,多问几个问什么,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比比谁提的问题好,有价值。对于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鼓励,让其他学生以后也这样去做。古语云:“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则事倍功半。”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这样的做法进行预习。

1.读一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

2.查一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许多不认识的字,这时就要去查字典识字,理解字、词义、区别形近字,并运用汉字构成规律记字形。

3.画一画。即画重点,画难点,画不懂。这一过程其实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4.抄一抄。即学生将不懂的,或者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抑或是较好的内容抄写在预习作业本上。此外,课文中较长的句子,学生也可以抄写下来。

5.想一想。即学生联想一下以前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和自己预习的课文有相互联系的地方。

6.背一背。即学生对课文中的佳词、佳句、佳段,进行熟读,直至背诵下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辩论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而这种最终养成的善问的好习惯,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实践证明,通过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只有重视课前预习,并给予学生精心的指导,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落实农村学生预习的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DX[2012]GHB272。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