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网络环境下已经被提到应有的高度。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笔者在利辛中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信息环境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策略和原则。

关键词:网络 作文教学 农村初中 探索

现今,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变革的影响。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而作文即做人,它作为听、说、读、写的终端,最能彰显学科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诉求。同样,网络环境下,初中生作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学生会说、爱说,不会写;网络语言充斥在字里行间,言而无物等。怎样在信息环境下,实施有效作文教学?成为了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

我是一位80后语文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开始关注信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问题。尤其是调入利辛中学之后,在2010级4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和阐述。

网络环境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使人愉快的学习,就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变得有兴趣,富有感彩。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究知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培养兴趣是激发写作欲望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和条件。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强化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写作,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这种习惯表现为写日记、发日志、写说说、写博客、拍砖、灌水、送花等等。我看、我说、我思、我感都随时记录下来,都是充实而新鲜的写作素材,都是一种写作积累。

有人说,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其实不然,有生活没有积累、没有反刍、没有沉淀,也照样写不好文章。学生在强烈地表达冲动之下所形成的积累、反刍、沉淀的习惯,是他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如在“小悦悦事件”发生之际,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当时惨剧发生的视频,带着它走进了教室,在不是作文课的情况下,播放了这段给孩子们心灵带来震撼的画面。边播放,边解说,我饱含深情地解说,感动了孩子们。于是,我让孩子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想做的事,并同时在QQ空间中为“小悦悦”点亮蜡烛,为她送行、为她祈福。这节课后,我走进了孩子们的空间和博客,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文质兼美、溢满深情的文章,而是一颗颗真挚的心、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内心的感动。

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其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抵是三步走: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讲评。当然,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批改、讲评作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补缺补差,也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这种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或者说不利于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的影响和示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写”达到和谐统一,并最终达到学生乐写、会写、善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找准写作的切入点和情感共鸣处,继而书写成一篇文章。

促进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而怎样定义师生间的课堂,界定课堂的范围,笔者一直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运用他的这个观点引申出“生活即课堂”。而在网络环境之下,每个孩子生活中面临的世界:一是现实世界,二是网络世界。所以,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现实的课堂上和孩子们互动,更要关注孩子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利用好这个心灵对话的舞台,帮助他们学会写作、学会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远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教育大师的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也可以理解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语言大师,而首先是培养人,提高人的修养;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为了教会孩子们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当然,作文即做人,已经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例如,在《母亲》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白发亲娘》《父亲》和《常回家看看》。情真意浓的歌声,一下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心理共鸣,有几位女生竟然不自觉得哭出了声。大家包含真情地倾吐父母对自己的爱,诉说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纷纷表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好好地学习,要理解、关心、体贴父母,将来长大之后,更好地孝敬父母。于是,笔者继而要求所有的孩子向父母说一句话、写一封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督促他们持之以恒,将“孝心”进行到底,达到文道合一。在这样的教学中,我贯穿了传统美德“孝心”,使得“孝”这个字扎根在学生的心理。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策略

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注重内化后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实践中,我致力于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采用“走进生活、体验感悟、适时表达”的新的作文教学思路,特别强调学生对自我、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从中得出个性化的感知,继而完成内化,再寻求最恰当适宜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们家庭中的电脑、移动终端、QQ、博客、微博、微信都成为了他们表达的平台。当然,表达需要指导和引领,老师所要做的功课,就是和孩子们成为好友,帮助他们梳理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把“碎片化”的表达清晰化、条理化,进而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树立榜样,发挥“大拇哥”的示范效应 管理学中的“大拇哥理论”告诉我们:在团队的发展中,决定团队战斗力的,是实力最强的队员,是引领者。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决定发展水平的是个人的优点,而不是“短板”。基于这种考虑,在班级作文教学中,我注意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班级作文中的“大拇哥”;二是寻找每个孩子写作的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所任教的利辛中学2010级4班到七年级下学期时,学生王卓悦的作品《冬》就发表在学校《春华学报》上,这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然后,我又利用“中国教育在线”的平台,开设了班级博客,把学生们的优秀习作展示给各位博友,这些作品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频频获奖。学生获奖之后,更加喜欢作文了,逐渐培养写文章的兴趣。值得一提,我平时就非常注意寻找每个孩子的“大拇哥”。班里有个孩子叫朱君臣,作文水平差强人意,但是一次写作中,他竟然写出了虽然文笔粗糙、但情真意切的《我的奶奶》,于是,经过我精心润色后,这篇文章最终获得国家级优秀奖。自此,这个孩子喜欢上了作文,喜欢上了语文,喜欢上了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彰显交互优势 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地处皖北农村,但属于县城的重点学校。于是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学校网站、交互式电子白板、利辛县语文名师工作室,结合孩子们家庭及个人的网络平台,精心上好每一届作文课,做好每一次和孩子的网络交流,保证作文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网络的交互优势,为我的作文教学增添亮色。

灵活运用网络,激活作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既有“大语文”,也有“小语文”,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既有生活的“大课堂”,也有45分钟的“小课堂”。网络环境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既要关注“大课堂”的历练,又要注重“小课堂”的指导。在每一节作文指导课上,我都会先从学生的“无意注意”入手,灵活运用网络信息,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享受到习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激活作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喜欢上作文。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遵循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科学的利用网络环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双主体原则 不论是作文的“大课堂”还是“小课堂”,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是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主体。当然,关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说,笔者不需再赘述。但就教师主体而言,应该尽到的责任是: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诊断和整合;全程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学交互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的讨论活动,营造完整网上课堂教学环境等。其实,就像韩愈所言,要善于利用网络“传道、授业、解惑”。

网络服务于教学原则 网络虽然日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是“碎片化”的学习毕竟仅仅是一种“浅”学习。作文教学本就是厚积而薄发,必须“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要博览群书,和经典为伍,与大师对话,先做到“慧于中”,才能“秀于外”。

有效交互原则 网络上的讨论,学生特别积极,但是一定要做到师生平等,既给予学生个体尊重和认可,又要适时指导,做好学生言行的诊断和甄别。不然,网络的弊端显现出来,悔之晚矣。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虽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有效利用网络实施教学,利用网络的资源丰富教学,着实值得探索;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较多的皖北地区而言,更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那里经济比较落后,网络相对东部地区也不发达。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责任的重大,教育之路的艰辛。但是,社会发展的车轮不会倒转,语文教学还要不断改革,作文教学还要进行下去,这需要我们所有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要为之付出努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利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