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跟叶圣陶先生学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跟叶圣陶先生学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途学地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春天,我随去南方,坐的是火车。我随身带了本地图册,饶有兴味地对照铁路线和站名及其地形地貌阅览。叶先生称赞“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说,小时候学地理,没有地图册,“纸上谈兵”,枯燥乏味。现在有了地图册,渐渐有了兴趣,但不知平时该怎么学。叶先生说,平时最好结合时事学。哪个国家宣布了独立,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哪里在修一条新的铁路,哪里发现了稀有矿藏,哪里出土了重要文物,等等,都可以查查地图,既了解地理位置,又估量事件的意义和后果。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学习方法:摊开一幅大地图,捉一只蚂蚁来,让它自由“驰骋”,你呢,同步口述蚂蚁的行进路线,爬过什么山,渡过什么河,经过什么城,越过什么路,时而北上,时而南下,时而往东,时而折返往西,忽而斜刺里直插东北,你眼到心到口到,既能熟悉地图,又能锻炼“心口相应”的快速反应能力。

我说,就是地名又多又难记。光是县名就有两千多个,加上沧海桑田,区划变迁,分分合合,同地异名,异地同名,梳不清,理还乱。听说,你随便说个县名,他立即就能说出,是哪个省的,临什么山,傍什么水,哪年经过那里,我军什么部队同敌军什么部队狭路相逢,打过一仗,那里有什么名胜古迹和土特产品,那里的民俗民情等等。

叶先生说,、的好记性是出了名的,但主要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深了印象。尤其是打过仗的地方,哪里佯攻,哪里设伏,哪里围歼,哪里甩掉追兵迅速转移,都要熟悉地理。所以你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学。第一步,先把二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名称、方位记熟。要不然,开个全国性的会,发个通知,你连信封都写不了,弄不好,寄甘肃的信发到银川去了,寄宁夏的信发到兰州去了,岂不误事!还有,名称一定要记全、记准,不能出现“广东、广西两省”之类“省与自治区不分”的错误,更不能出现“广族自治区”、“僮族自治区”(当时作“僮族”,1965年改“僮”为“壮”)之类的严重错误。

地名是不容易记,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例如:“软耳朵(阝)”在左边的字命名的,往往与山有关,如“陇山”、“阴山”、“陵山”、“隆山”;“软耳朵(阝)”在右边的字命名的,往往与城有关,如“郑州”、“郓城”、“郢城”、“鄞城”、“邹城”。

我说,我老家有一部三十年代出版的《辞源续编》,我小时候翻过,记得部首表上“软耳朵(阝)”下注有“左阜右邑”字样,不知是什么意思,今天听叶先生这么一讲,才恍然大悟。

叶先生说,是的。“阜”是土山;“邑”是城镇。“噢!进入山东了”,叶先生向窗外瞥了一眼说。我很纳闷,说“车刚进站,没见到站牌,叶先生怎么知道到山东了?”叶先生笑笑问我:“那小推车上装的是什么?”我说:“烧鸡。”叶先生说,“这是德州的特产。德州是进入山东的第一大站。”叶先生掏出一元钱塞到我手里,“帮我买只烧鸡,咱们晚上下酒。”

捷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我随叶圣陶先生去农村小学参观。下车以后,还要走一段路。叶先生见带路的同志走大路,他招呼我:“咱们走这条小路。”走了几步,他就考我:“为什么走这条路?”我说:“近。”他问:“怎么判断的?”我说:“根据推理。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个小故事:一群孩子走在乡间大道上,发现路边几株杏树上挂满黄橙橙的杏儿,大家一拥而上要去采摘,一个孩子说:‘别摘!是苦的。’大家不信,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就问那孩子,你没尝,怎么知道是苦的?那孩子说,这是条大路,来往的人很多,如果是甜杏,早摘完了,现在还有这么多,肯定是苦的。我也用那孩子的方法推理的:我看这条小路,是鲁迅先生说的那种本来没有路,只因走的人多了,渐渐形成的。人们放着平坦的大路不走,走这么一条崎岖小路,图个啥?图个近呗!”

叶先生笑笑说:“你这个推理方法也对。我要你用另一种方法。你学过几何吗?”我说:“在初中的时候,学过《三S平面几何(三位作者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高中上的是夜校,没学过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叶先生说,“回答这个问题,平面几何够用了。你想想,平面几何里有哪一条定律,能准确判断这条小路比那条大路近?”我看了一下地形,大路跟小路构成一张弓,带路的走在弓背上,我们走在弓弦上,忽然一条定律从我的记忆深处蹦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另一边”。果然,我们不紧不慢地走到校门口的时候,两个带路的小伙子才跑步追了上来。叶先生说,我引用的定律是对的,得到了实际的验证。

我说,“我上初中的时候,也很喜欢几何课的,但是当时只知道这门课对训练思维有好处。要是老师能像叶先生那样联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有多好!”叶先生说:“所以《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

(作者曾任叶圣陶先生的秘书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