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民办高校如何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民办高校如何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发展相对较快的民办高校聚焦了很多的社会目光。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则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相对公办高校而言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成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民办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出发,探寻了民办高校建立学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历经了二十余年的发展,数量、规模、办学特色都发展迅速,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并且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但民办高校从起步时就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就业问题是这些问题中的首要难题。要解决就业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意义重大。因为在就业选择上大家都会受到一定的动机支配,这个动机则由职业价值观来决定。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有自信心较弱、人际关系敏感、独立性较差等缺陷外,也有工作踏实、勤奋认真、吃苦精神更为突出等优点。因此,在了解其职业价值观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能更快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民办高校如何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就业,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准确定位。根据市场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转型。民办高校应善于捕捉人才市场的空缺并迅速做出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填补公办院校力所不及的空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技术人才的空缺,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如果民办院校不跟市场跑,而是跟着名牌高校走,必将会失去发展的机会。因此在教育阶段应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或就业率下降的某些专业,要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停止招生。要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实际,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加强软件建设,构建人才高地。大力引进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注重教师的在职培养,及时更新知识,经常安排教师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完善和拓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采取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将企业纳入教学中来,联合企业做好招生宣传、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地进行改革。既可以充分挖掘专业的潜在优势,又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多方位、深层次合作,进而加强学校的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也能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尽快上岗。这样民办高校在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公立院校前也能具备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3)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不怕挫折、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转变择业观念。要让学生明白:大学扩招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受到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毕业后都是普通劳动者,需要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走向更高的层次。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要挖掘自身的潜力,充满自信,积极迎接挑战。

(4)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在技能方面,采取双证教育的做法。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考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从而为顺利就业加大砝码。此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也要时时引导,除了学业,也要注重语言沟通、人际关系处理、团结协作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少用人单位发现民办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比公办学生差,并且具有一些独特的闪光点。

(5)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数量及就业层次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就业指导工作的好坏已逐渐成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必须要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功能,即加强对毕业生择业观、价值观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心理的调适,以“服务至上,指导为先”的原则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彭雷.民办高校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

[2] 李海斌.中原经济区建设视野下的河南民办高校就业问题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12(14).

[3] 王丽丽.当前我国财经类高校发展趋势评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