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逐步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创设主题,进入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主题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教学活动。这里的主题不是指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指文化主题,指那些连接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思考的走向,使他们自发产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在课前推荐学生观看精彩视频《人类地球生活史》,视频中用诙谐的表现手法向大家讲述了人的一生要使用很多纸张、制造很多垃圾,风趣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情绪高涨。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查阅了北极发烧、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等相关新闻,思考温室效应的成因。课堂成了学生进入情境、寻求知识的殿堂,他们自发地制作了环保题材微视频,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笔者诱发学生创设主题,引导他们围绕某一主题,将技术以工具的形式纳入学习过程。这种教学多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引发学生的探究需求,使其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

“搭建支架”,明确目标,引领学生探究方向

“搭建支架”是“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内容,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向,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构建学生自主追求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框架。

笔者在教学活动前,先制作了相应的学习网页传到校园网服务器上,为学生探索学习所需要的概念搭建了框架,同时方便学生在校内外学习使用,实现师生实时互动。该网页具备“学习目标”“导学材料”“学习视频”“作品园地”“BBS论坛”“与我联系”等功能。学生利用该平台,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探究的重点与难点;“导学材料”中设计的任务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同r也为学生厘清了知识点的脉络,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视频”把一些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碎片化处理,方便学生通过视频学习,使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作品园地”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在“BBS论坛”中,师生可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教师通过反馈的信息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与我联系”中,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随时与笔者保持联系,以便解决课内外遇到的问题。

“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掌握技能,更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不仅让学生掌握微视频制作的技术知识,更潜移默化地让他们认识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人生观。教师找准支架建立和拆除的时机,给予学生适时的提醒和帮助,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情感。

“拆除支架”,课内外翻转,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拆除支架”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升华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最明显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学生遇到问题和疑惑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引,这时,教师要适当减少支架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方法和技术,避免学生“跑偏”,最终目标是完全拆除支架,让他们在学习中完全独立起来。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教学视频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工具,笔者通过录屏软件、皮影客、focusky等软件,将各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视频,并上传到自制学习网站或班级QQ群中。这些视频是碎片化处理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对照各导学材料中的任务,自主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就能够掌握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第二梯度,并借助第二梯度向第三梯度攀登,一步一步走向深度学习。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网站BBS等渠道与同学、教师互动交流。学生的差异特点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于是有些学生会自发地充当教师的小助教。当学生出现新奇想法时,教师应及时鼓励,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为了说明某些观点,学生会利用QQ或网站BBS发表观点,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逐渐“淡化”“隐退”了。

在多种媒体的支撑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选择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完成任务。这时,不同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方法,独立探索知识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分组协作,课堂教学翻转,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的兴趣、差异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天然的资源宝库。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课前所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创设不同的学习任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配搭起来,合理分工,明确学习任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课堂的合作学习主要形式是小组学习,每组6人,并由小组中品学兼优、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担任组长。学生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商讨确定作品主题,编写剧本,交流获取制作视频素材多样性的方法;探讨制作作品技术性的方法。通过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得到了互补,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有力地激活了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再创新知的能力。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各小组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问题等,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商讨论,可以交流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缩小了学习能力的差异,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倡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多渠道展示,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观相信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优秀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中,如果让每位学生都看到别人和自己的闪光点,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会产生积极情感的强化作用,能促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利用翻转课堂,将预习检测、小组合作、任务完成、学习成果展示、课堂检测、评价等贯穿到整堂课的学习中。学生无论是在课中还是在课后,都可以利用网络实时进行作品展示、评价交流。这样的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既能关注学习结果,又能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关注他们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多媒体展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了新的舞台,合理的评价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他们终身学习打造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