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游记》“推销”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游记》“推销”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享誉大江南北的江苏名校――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在近几年中积极开展了“全科学校阅读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蔡燕校长和她的同事们认为,“阅读的本质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归纳,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会阅读就是学会了学习”“因此,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应贯穿于各年级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中,在社会化进程中,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识字阅读兴趣,提高识字阅读能力,养成自主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在实践与研究中,他们创造了丰富的经验。

本期特选刊几位实验教师的文章以飨读者。

如何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把学生引进文学经典,如何教会学生不只关注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而真正和文本、和文字交流,我决定在班上做一些小的尝试。

我把切入点放在了《西游记》上。选择这本名著我是花了脑筋的。首先,《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书中的故事相对独立,选取某些章节让学生阅读比较容易入手,收放自如。其次,《西游记》里的人物家喻户晓,学生通过各类电视剧、书籍、漫画,别人口耳相传,多少知道一些书中的故事,容易引 起学生共鸣。第三,孙悟空在儿童心目中是英雄式的高大形象,而猪八戒的喜剧形象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容易吊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一回合:推销

我满怀期待地和学生们聊起了《西游记》,效果如我预期的那样“群情沸腾”,学生争先恐后地回忆悟空的英雄,八戒的滑稽,唐僧的迂腐……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家阅读《西游记》,改日再作交流。

结果:有三四位学生抱起了《西游记》,多数学生的手中还是捧着他们的“挚爱”。

第二回合:范读

我问学生,你们课余时间读《西游记》了吗?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读了一点,有的说读不懂。经过思考,我发现《西游记》虽然是白话文,但是和现代语言多少还是有些出入,只有细细读才能读通。为了他们能够有耐心,我决定和他们一起阅读相关的章节。

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取经路上孙悟空遇到的最厉害的妖魔是谁吗?”下面又是一阵激烈的讨论,答案五花八门。我告诉他们是七十四到七十七回描写的悟空大战金翅大鹏。手快的学生翻起了目录,立刻皱起了眉头,嚷道:“‘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是什么意思啊?”我让他们耐心读一读题目,看看能读懂什么,经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有人报告魔王厉害,悟空施展了本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长庚”。

我说:“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章节,仔细听,很快你就知道什么是‘长庚’了。”

我逐字逐句地开始这一章节地朗读,不时做一些关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讲解和评论,学生们倒也听得津津有味,很快有学生恍然大悟“长庚”就是太白金星。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课余看看悟空是怎么施展变化的。

一节课下来,我口干舌燥,嗓子冒烟,但是看到学生兴味盎然的样子我心满意足:这下你们入吾彀中了吧!

结果:捧起《西游记》的同学多了五六个,读完这个故事的寥寥数人。

第三回合:激趣

前两次不算成功的引导并没有改变班级整体阅读的走势,能够静下心阅读《西游记》的也只是平时喜爱读书或者成绩优异的同学。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呢?

我发现,学生对《西游记》是有兴趣的,但还处于浅层次状态,表现为:喜欢和别人交流故事情节,尤其喜欢别人听自己侃侃而谈,但是不能静下心来阅读,部分学生有自满的情绪,觉得自己知道的已经很多了,无需再阅读文本。

对于人来说,最有兴趣的时候应该是有初步的了解而又不是特别精通的时候。于是,我想起了自己阅读《西游记》时产生的一些“非主流”的认识。这些想法不同于一般的主流解读,(例如很多人关于《西游记》的认识来源于旧版的电视剧,但是电视剧上的某些细节是经过编剧改编的,异于原著)容易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这些是不是可以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诱导他们重新审视文本呢?我决心做一些尝试。

再次聊起《西游记》的时候,我故意问他们对猪八戒的评价,学生都说懒惰、好笑等等。我问他们,在高老庄的时候,庄主为什么要捉拿猪八戒?学生们对我的问题嗤之以鼻:有的说,“八戒是妖怪嘛”,有的说,“他把庄主女儿关起来了”还有的说,“他太能吃了”。

在一片哄堂大笑中我追问:“庄主因为猪八戒把自己女儿关起来,就三番四次请人捉拿八戒,务必置他于死地,合适吗?”

学生们有的开始思索。

我继续追问:“高翠兰是猪八戒的合法妻子,和自己妻子在一起有错吗?”

学生们开始小声议论,眉头紧锁。

我不放过他们:“庄主请人三番四次捉拿八戒而不成功,八戒有报复吗?”

“妖怪是要吃人的,八戒在高老庄吃了谁?”

“你们说八戒能吃,可是他也能干活啊,一个人顶十个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连珠炮似的问题,把学生问得目瞪口呆,这些“非主流”的解读,显然超越了他们对于《西游记》的普遍认识,开始有学生提出质疑,开始有学生翻书阅读,开始有学生盯着我希望得到答案。

我没有再继续下去。也没有解答下课围过来的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寻找答案。

第二天,这些问题成了学生们热议的话题,他们开始为猪八戒鸣不平,他们告诉我:“书上描写了,悟空对于高庄主很不满意,认为他对八戒不公平。”还有的学生指着书给我看,我笑眯眯地一一点头。

第四回合:一鼓作气

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已经调动起来,但是如果不趁热打铁或许这份兴奋劲儿很快就会过去。我就隔三差五抛出一些小问题,诸如:“我们春节贴的门神是谁啊?为什么要贴啊?去《西游记》九到十一回看看。”“为什么大闹天宫的悟空那么利害,取经路上捉个妖怪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呢?”……学生们开始正视这本他们曾经不大看得上的古典名著。

春节过后,我调查了一下班级的阅读情况,虽然我没有作为寒假作业布置,但是大部分同学阅读了《西游记》,而且阅读量不小,十余位同学居然读完了全书。

对于这本书的“推销”,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但是却回想做“推销员”的这些日子,真有万千的感慨。其实学生有没有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爱不爱阅读,爱阅读什么书,会不会读书。重要的是这次活动有没有唤起他们对阅读的新的认识,一种自发的无须刻意的阅读习惯。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真的可以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是不是能够产生自己的阅读体验,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作者单位:南京市成贤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