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及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基础;是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前提,是正确地作出判断、推理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正确指导和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行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概念的引进

小学生的认知是从具体到抽象逐渐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主要有两种方式:凭借式和同化式。

对于起始性的概念,常采用凭借式,就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抽象。引入概念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借助充分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去探究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开始学习三角形,凭借学生见到的红领巾、小三角旗、三角板等实物画出三角形,舍去非本质特征,如颜色,质地等,双留下它们的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三角形的表象。

对于发展式概念,一般采用同化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不断积累,智力不断发展,所以应借助学生已有的概念去认识新概念,使新概念在已有的概念中精确、深化,产生新的认识,比如,教学分数单位时,可以由自然数单位引入。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同样,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学生在学习中,使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相区别联系,使知识实现有效的迁移。

二、概念的形成

(一)揭示概念的内涵。学生芷确理解概念就要在引入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从而揭示概念的内涵形成概念。如分数的意义按其本质属性可分成四个主要部分,即单位“1”、平均分、一份(几分之一)、几份(几份之一)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把一个整体即单位“1” (一个圆,一张纸等)分成几个相等部分的实物和图形,进行分析、综合,使学生认识到把单位“1”分成若干等份是平均分,而不是任意分,同时又观察到把被分的东西看作单位“1”,平均分后的每一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几份是单位“1”。平均分后的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几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样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分数概念,最后用简明、扼要、准确的数学语言,把这四个主要部分连接起来就是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概念的外延。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理解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让学生体会研究对象的范围,防3 8 6止混淆概念。如质数的外延是2、3、5、7、11\1 3……,奇数的外延是1、3、5、7、9、11\1 3……学生在判断“质数一定是奇数”时。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学生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纠正错误的最好方法写出质数、奇数的部分外延,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判断,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