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游戏在中专体育课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在日益改善,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会学生除课本知识外的相关技能,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等,国家和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并受益。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完善。体育课程也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出了必要的改革,体育游戏法在体育课堂上开始流行,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的乐趣。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游戏;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中专教育教学中的基础科目,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压力,增强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将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游戏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合理的运用措施,希望对于中专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鲞作用。
一、遵循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的原则。
1、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很新颖而富有吸引力,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不能方便教学这样的游戏最好不要选用。
3、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应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如“接力跑”游戏,其基本方法不外乎迎面接力、往返接力以及在身后接棒的分段接力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接物、通过障碍、跳绳跑、运球等一些接力的方法来灵活运用。
二、做好游戏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首先是游戏教材内容的选择。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应多样化。第一选择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的作为热身准备活动的游戏。第二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作为辅练习的游戏。第三选择完成某些教学训练任务的为教学训练手段的游戏(如一些限制性的练习,矫正八字脚跑,可选用窄跑道比赛的游戏;消除游戏者在练习中的过度紧张,可选用转移性及诱导性练习的游戏等)。第四选择能使游戏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高度集中,把其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的游戏(如“长江、黄河”、“反口令 练 习”等)。第五选择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性游戏(如按“口令摆动作”等)。
选择游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还应该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游戏者的意志品质,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在进行游戏时,要考虑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训练水平,注意参加游戏的人数、场地器材设备和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情况。组织方法要尽可能简便,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
其次是游戏场地器材的准备。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场地应平坦,离建筑物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受伤。所划界线应鲜明,尽量少划线,以免学生视觉混淆。场地的大小、所用器材的种类等,都应根据游戏的性质、游戏者的水平和人数的多少以及场地器材条件的许可来决定。有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游戏者去完成,如事先规划场地、自制小沙包等。器材应放在不妨碍活动的地方。使用器材时,特别是投掷器材,要加强安全教育,必须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投出和回收器材。
三、正确利用体育游戏,做好准备活动。
在准备活动中应运用以集中注意力,热身为目的的简单有趣的游戏,能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使学生快速进入运动状态,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予以代替。如“拉网捕鱼”、“传球触人”、“模仿动物”等,可使学生兴趣倍增。教学的组织,队伍的调整,同样可以采用“反做动作”、“听数抱团”、“有效无效口令”以及一些韵律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新颖,快乐的游戏中活动肢体,克服肢体惰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尽快进入上课状态。准备活动还可以进行游戏改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行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击掌抢座位”等。
选择专门性准备活动或辅准备活动的游戏运用中应创编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同的游戏,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得到充分活动,保证系统机能作好充分的准备,为学习新技术作好铺垫。如短跑教学课中,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球性。
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作好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集体机能和心理状态,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状态。[2]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控制和调整运动量,应注意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本课,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游戏内容不拘泥于课本,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科学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让学生自己多创造些游戏为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做好准备。
四、重视技术阶段组织领导,认真做好体育游戏。
不分队的集体游戏要选择好引导人,分队游戏则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技术高低、训练水平等情况,使各队的实力大致均衡。常用的分队方法有:报数法、队长选人法、固定分队法、单位组织法等,教师应酌情采用。一个游戏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有直接关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掌握进程,控制局面。教师对在游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加以诱导,使游戏正确顺利地进行。对违纪犯规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游戏者情绪及活动量,运用增减比赛次数、扩缩场地距离等办法来调整游戏的活动量。游戏的裁判通常由教师担任,也可由学生推选或教师指定见习生担任,但教师要全面观察游戏全过程,保证游戏在公正、准确的基础上顺利进行。体育 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将游戏教学贯穿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中学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这一时机教师应主动采用游戏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造成的疲劳尽快恢复。这就需要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游戏练习[4]。因此,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穿插体育游戏可以选择强度小,趣味浓的体育游戏,如“瞎子摸人”等,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由自主的做一些深呼吸,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从而使体育课中肌肉运动时所引起兴奋的皮质区域得到休息,达到放松的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依据各种信息反馈进行调整的控制过程,教师应始终注意游戏教学中发生的情况,收集各种反馈信息,然后依据已有的经验教训,即时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在必要时对活动形式、动作方法、路线、规则进行即时的修改。
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开阔了学生的兴趣面,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状态在积极踊跃的环境中获取,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体会。能使学生正确的对待成功与失败,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智能,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断磨练意志力,不断寻求发展,完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朝着朝气蓬勃的方向发展。
创新使人振奋,创造使人幸福,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展示着一个人的竞争潜力、发展潜力、成功潜力。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更是创造型学习的社会。二期课改中提出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个游戏于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现有游戏进行游戏方法和规则等方面的改编,或者教师根据一项器材,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围绕着器材进行游戏的创编,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打破常规模式,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改编或创编出更适合他们,更具趣味性的新游戏,使特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专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学生正处于自制与非自制、成熟与非成熟的临界点。融合了趣味性与竞技性的体育游戏教学,重视对话、体验和快乐,强调了自由、开放、不断创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投入到中专体育课堂中去.使其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中专体育教师要重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为我国的体育教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赵立,潘绍伟.学校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游绍泳.对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体音美教学,2009,(8).
[3] 徐燕华. 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内江科技, 2007,(02) .
[4] 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23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