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镇江出土宋代泥孩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镇江出土宋代泥孩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泥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如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等。到汉代泥塑已成为艺术品,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等,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到了唐宋时期,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并有专门从事泥人制作的艺人,作为商品出售。

元代之后,泥塑艺术品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

又可让儿童玩耍。

1976年与1996年,江苏省镇江市五条街小学一处宋代遗址先后出土了50多个宋代泥塑像,包括儿童塑像、神像、仕女、官人以及陶宝塔、陶瓶、屋顶模型等,从陶瓶里残存的颜料以及不少泥塑的素身或半彩的迹象看,这里是宋、元时期的泥塑手工作坊,作坊采用的是“前店后作”模式,作坊的西部是门面,东部是作坊场地,南部是作业区,北部是废弃物堆积区。出土的泥塑像高10~19厘米,取当地生泥捏塑,经过烧制,外施彩绘。

儿童塑像神态各异,有的站立;有的坦然蹲坐,斜着脑袋,神态激动,挥舞双手;有的作伏卧状,或仰或侧或趴;有的作书生打扮,头顶软巾包髻,身穿圆领窄袖长袍;有的作官人打扮,头戴高冠,外穿圆领窄袖长袍,双手前后摆动,左膝微屈前迈,一副昂首阔步向前的样子。手捏小泥人,有的双手相合,有的双臂展开。泥塑残头像,神态各一,有的施彩。这些泥塑童戏神态逼真,透视比例准确,把儿童的天真、幼稚、可爱表现得惟妙惟肖。

除儿童形象外,还有胡人踏鼓蹴鞠像,面部较短,粗眉上翘,额头较高,尖鼻,大嘴,头戴荷叶形软帽,身穿镶黑边的交领紧身短衣,右手握拳弯曲胸前,左手伸展高举,右脚抬起,左腿直立。早在秦汉时期,蹴鞠就是在军营中流行的一种运动。到了唐宋时期,蹴鞠运动在民间得到普及和发展,当时的蹴球多为皮革制品,不易保存,考古发掘的大多为陶球。此次出土的仕女立像,高髻,宽袖,双手相合;神像均头部残缺,一个神像手持长柄端坐在类似太湖石的底座上,一个神像双手抄在宽袖内,作拱手状。

这些形象塑造生动,衣纹线条纯朴简练。背后有的有“吴郡包成祖”“平江包成祖”“平江孙荣”等楷书阴文戳记。苏州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3年)升为平江府,吴郡乃是苏州旧称。吴郡、平江均为宋代苏州的别称,包成祖、孙荣应为捏塑工匠。

在这处宋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宝塔高约11厘米,为三层三檐式,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为一暗层,歇山顶,屋脊上面罩有筒瓦和板瓦,筒瓦线上檐有圆形瓦当,券式大门。这座小小的宝塔当为玩具。宋人话本《山亭儿》提到:“合哥挑着两个土袋,搋着二三百钱,来焦吉庄里,问焦吉上行些个山亭儿,拣几个物事,唤作:山亭儿、庵儿、宝塔儿、石桥儿、屏风儿、人物儿。”山亭儿是这些玩具的总称,宝塔称为“宝塔儿”、泥塑像称为“人物儿”。

另在此地遗址不远处发现一座宋代古井,出土一对陶塑井神像,女井神高19.5厘米,男井神高20.5厘米。男女井神均眉眼弯曲,笑容满面;宽袖,长袍,右衽,腰束带,端坐于涌泉状的座上。女井神披发,男井神的头顶束发成双角,余发下披。有专家认为这对井神像与流传的“寒山”“拾得”人物造型接近。“寒山”“拾得”多表现为嬉戏形象,一人披发,一人双髻,与井神相貌颇近似。井神像被供奉于水井壁下部两个相对的砖砌壁龛内,肩负监井司泉之责。这对井神像从制作手法看,与宋代遗址中出土的泥塑像相同,当为此作仿所制作。

除此处遗址外,在市区宋代文化地层中也出土有泥塑像,背部有“平江府包成祖”字样,并出土有“牧童骑牛”“迷宫图”“大吉杖”等红陶模具以及宗教题材的狮子、宝塔、飞天像等泥塑品。

宋代遗址中出土的童戏像应为摩T罗,宋人亦称“泥孩儿”,为七夕节供物之一。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东京每逢七夕,街头“皆卖摩T罗,乃小塑土偶耳”。小塑土偶即泥塑童像。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称谓上有差别,有“土稚”“黄胖”“磨喝乐”等,都是指泥塑童像。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云:七夕,“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T罗,小大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

当时制作泥孩儿,很有些名匠,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时,~州田氏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一对至直十缣,一床至三十千,一床者,或五或七也。小者二三寸,大者尺余,无绝大者。予家旧藏一对卧者,有小字云‘~田^制’。绍兴初,避地东阳山中,归则亡之矣。”~州地处今陕西省北部,即今陕北富县,当时所产泥玩具非常精美。

南方制作泥孩儿的手艺,较之北方工匠并不逊色,最有名的是苏州泥塑。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说:“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唯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进入内庭者以金银为之。”又明王鏊《姑苏志》“人物”项下记宋人袁遇昌“居吴县木渎,善塑化生摩T罗,每搏埴一对,价三数十缗”(缗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除袁遇昌外,上面提到的儿童塑像背面戳记的包成祖、孙荣等也应为当时的名匠。

宋代镇江泥塑艺术品的制作和销售颇具规模,反映了当时民间工艺的繁荣,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责编 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