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胡交响“一枝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胡交响“一枝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作杂谈

在杨立青的音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致力于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的交流、对话和交融,尤其反映在其留德归来(1984年)创作的作品中。

《引子、吟腔与快板》是杨立青应中国交响乐团委约,由马晓晖独奏、陈佐煌指挥,1998年10月首演于青岛(后进行了修改),2001年2月国际首演于挪威斯塔万格音乐厅。近年来,这部作品经不同的演奏家和指挥家之手在中外经常演出,其中,2006年盛夏经上海青年交响乐团在中欧巡演后,这部作品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这部作品以任同祥的唢呐独奏曲《一枝花》的音乐素材为基础,精细地杂糅了鲁西南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素材,恰当地运用了现代音乐技法和西方交响音乐结构思维。乐曲依据标题可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引子”除了乐队为营造悲壮情境而写的快速序奏部分外,其余多为自由散板的二胡独奏,乐队则只做偶尔的点缀和衬托。“吟腔”段由慢板和中板构成,“快板”则由快板和急板组成。虽然乐曲进行中偶有速度的变化,但整体速度逐渐加快,呈“散、慢、中、快、急”的速度发展布局,这种渐变的处理是中国传统音乐常见的手法,也与西方现代音乐中常用的自由曲式发展原则相似,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取向。

乐曲开始运用交响乐队和中国民族打击乐所营造的凝重情境为二胡散板独奏的出现做足了情绪上的准备,近似“独语”般“哭诉”的二胡散板乐段由两句构成,间杂乐队的衔接和点缀。音乐如泣如诉,充分展现和挖掘了二胡“歌唱性”的特质,二胡音域近于人声的范围但起伏变化较大,反映了跌宕起伏的情感涌动。音乐语言具有浓郁的鲁西南戏曲音乐的韵味,纯朴、优美。入板后的音乐以乐队的“叹息式”动机为引导,二胡进入后速度稍快,变为行板,“一枝花”的悠扬曲调飘然而出,二胡运用吟揉婉转之法并与乐队做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音乐曲调是一个变奏的复乐段,但第二段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气息不断变化,音乐“移步换景”,运用了民族音乐中调性游弋特点,不断变换调性色彩,音乐停在颤音的E音上,引领出“一触即发”的快板乐章。快板乐章由三部分组成,由大量切分节奏和颤音动机构成的第一部分活泼生动,反映出幽默、俏皮的意趣;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快速奔流乐段热情奔放,主题素材来自“吟板”的第一主题,密集的音符反映了跌宕起伏的情绪;第三部分的音乐素材来自于引子和吟腔间的“叹息式”连接动机,经过变奏、倒影等变化,音乐情绪不断变化,结束在昂扬的G徵调上,与乐曲开头的G宫调系统形成呼应。

这部作品运用传统民族音乐素材和乐器来与交响乐队相互交汇、对比,挖掘了中国传统戏曲等民间音乐与交响乐队合理结合方式,将质朴纯真的民族音乐置于现代复杂技法的音乐思维之上,形成气势宏大、感人至深、色彩丰富的现代中国民族新篇章。作品既注重宏观整体结构的铺设,也注意到民族音乐长于细致描绘的特点,更注意到段落间音乐和情感的自然过渡,形成一气呵成、荡气回肠之感。乐曲在保留传统音乐技法(如线性思维、调性游弋)及表现形式特点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技法,如横向复调化思维、纵向和声化思维、交响化思维等,将音乐在节奏上、色彩上处理得变化丰富、色彩浓郁,为民族音乐交响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曲式段落的安排上,这部作品不再局限于西方交响乐三部性的羁绊,而是合理地利用中国传统曲式中“散慢中快散”的渐变原则,将结构处理为“快散慢中快急”的混合自由曲式,符合于音乐情感的表达。注重音响的平衡也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作曲家通晓二胡、中国打击乐和交响乐团等的声频音貌,使各乐器充分发挥了其独特性能,这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位配器大师驾驭乐队的娴熟技艺。

乐所以感物动心,在于熟知内在机理。杨立青在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现代技法方面深厚的积淀,必然会促成《引子、吟腔与快板》“鲜明地方特色”与“浓烈时代气息”的有机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