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6月具有动脉硬化高危风险56例患者(观察组),行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并与健康人群56(对照组)例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①观察组CRP平均值为4.3±0.25 mg/l,对照组CRP平均值为1.2±0.11mg/l;②观察组中有斑块组CRP的平均值为5.2±0.26mg/l、无斑块组为3.5±0.23 mg/l。结论:C反应蛋白参与了动脉硬化发展的全程,是临床判定动脉硬化的血清学指标,同时也是预判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度和预后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C反应蛋白;动脉硬化性疾病;临床检验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引起患者体内动脉内膜受损,导致类脂质沉积、复合糖类物质的聚集,进而产生动脉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影响动脉的弹性和血流学的变化,对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脑、肾的结构、功能的改变,引发的一类疾病【1】。临床上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研究表明,动脉内膜受损产生炎性反应,而CPR作为炎症的非特异性敏感指标,在动脉硬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临床意义【2】。我院于2013年1月-6月对56例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并与56例健康人群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6月将在我院住院有动脉硬化高危风险的患者5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性22例;年龄43~87岁,平均76±3.2岁;体重57-121kg,平均73±5.2kg。高血压17例,冠心病13例、心肌梗死6例、脑梗塞9例、糖尿病11例。健康人群组56例,男33例,女性23例;年龄41-86岁,平均76±3.3岁;体重56~119kg,平均73±5.4kg。两组患者均排除发热、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痛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组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上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①两组患者均在检测前3天均给予低脂饮食并停服抗凝、降脂药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2h内分离血清,分别检测CRP、TC、TG、HDL-C、LDL-C。所用检测仪器为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仪及所配套的试剂。②观察组56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颈部血管,以判断颈动脉血管内是否有动脉斑块形成。

2 结果

观察组中34例颈部动脉中有斑块形成,22例未发现。两类患者CRP的监测结果比较,经统计学比较P

3 讨论

C反应蛋白是在临床检验研究过程中第一个发现的反映机体应激的蛋白质,它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有5个相似的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性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3】。在国外70年代始应用于临床检验,但由于通过定性或半定性的技术手段检测敏感性低,但如果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和损伤都能导致阳性结果,故在临床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比浊法、速率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临床上的开展,可以快速、精确、定量的监测,特别是全自动生化仪和其配套的试剂,更简便的应用与临床。据有关文献报道正常人群CRP

综上所述,C反应蛋白参与了动脉硬化发展的全程,是临床判定动脉硬化的血清学指标,同时也是预判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度和预后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7-270。

2、刘方,潘志红,潘永瑜,等。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硬化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24(17):2981。

3、师删删、刘幼文,金光临,等。高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早期诊断的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5):507。

4、刘刚,动脉硬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