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好教材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好教材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语言都非常优美。这些优美的课文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有效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写作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迁移联想进行仿写

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课文中的很多片断,在句式表达、段落构成、精彩描写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词句加以积累应用,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联想,及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材。仿写时,教师应告诉学生这些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1.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遣词造句是习作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往往是作者巧妙遣词造句的结果。因而文本的读写结合点一般要选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笔,尤其是学生可学习、借鉴、模仿、迁移的妙句佳段。比如,课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或用词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就要巧妙地把这些妙句佳段中的遣词造句方法、布局谋篇的手法渗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品析、领悟,而后迁移运用于写作之中。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中写道:“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是两个比喻句,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写这种句式。有学生这样写道:“它把紫红色给了牵牛花,紫红紫红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了秋天的欢乐。它把橘红色给了柿子,橘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晃啊晃啊,晃来了秋天的收获。”瞧,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给他们提供例子,他们就能写出非常精彩的语句。

2.仿写段落,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课文中在遣词造句、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特色的精彩语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并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描写:“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根据这个片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仿写训练:()老师身穿( ),脚穿(),手中(),()走进教室。

再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认识了总分结构,紧接着就指导学生用总分结构来仿写片段。我首先仿写了总起句,然后让学生仿写分述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春天的雨,有一盒五颜六色的染料。你看,它把嫩绿色给了( ),( )。它把粉红色给了(),()。绿色是给(),看,()。金黄色是给(),()。草地上的野花得到的颜色( )()。

有了这样的具体指导,学生觉得写作不再是什么难事,这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仿写全篇,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模仿、借鉴作者的思路,培养学生写好整篇文章的能力。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但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叙述的,而且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教学时,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仿写训练――指导学生仿写《美丽的校园》或者《美丽的家乡》。

在写作教学中,借助仿写进行训练,让学生结合教材,运用课本中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练习,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补白

补白,指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补充。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是比较简略,或是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我在教学中就及时借助教材中的这些可以补白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空白”加以补充。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学《灰雀》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呢?请根据你的想象,以《男孩放飞灰雀》为题写一个小片段。为了使学生有话可写,我引导学生:男孩回到家中看到灰雀,他想 。男孩是怎么做的?有了这样的具体指导,大多数学生在习作时就能有序、具体并且比较生动地写出《男孩放飞灰雀》这一片段了。

三、引导学生延伸课文进行续写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进行延伸。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拓展延伸是指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

如学习《小摄影师》时,我让学生接着往下写这篇课文,并指导学生通过对话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同时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引用对话的不同形式,让学生在写对话时,试着把提示语放在引用语言之后,或者放在两句引用语之间。

学习《风筝》一课,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课文的突出特点,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这课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找到了“我们”的“幸福鸟”了吗?我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学生在想象与模仿中,续写出的片段合情合理,并且运用了较为细致的心理描写。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引教材之源,活写作之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及时捕捉和挖掘文章中读写结合的契机,坚持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努力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