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亭亭”,树“亭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亭亭”,树“亭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被称为“明文第一”的唐宋派古文家归有光,有人归纳其文特色为“事琐语浅情深”,称这种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意境与笔墨为归氏在“唐宋家”之后的一种创造。自然,作为归氏久负盛名的代表作《项脊轩志》也不例外。该文要在抒写亲人离合之情,人生聚散之悲,而以结尾段尤为深婉惨恻,臻于为文化境。对其“事琐语浅”,一般读者理解应无大碍,那么,对其“情深”,他所寄何情?有何等深?如何悟深?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归氏是如何深情地向我们展示其“多”“悲”的吧。

一、树“有”人亡,婉转言悲。明写树“有”,暗写人亡,人亡物在,睹物思人,倍感悲伤,这便是一般人所指出的借物抒怀、托物寓意手法,其法好在含蓄蕴藉,达情婉转,令人回味无穷。此法肇自诗骚(如屈原《橘颂》)而大行后世,但归氏用之,则又别有创意,而使此结尾“曲终奏雅”,不同凡响。那么,再看作者创意何在,又是如何“奏雅”的吧。

二、“吾妻手植”,悲因情深。换个角度暗示“人亡物在”之悲,强调“手植”,用心颇深。此文先写归氏修葺项脊轩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吾妻来归”后,夫妻相处欢恰,恩爱有加。妻深知夫的爱好品性(喜静乐书),于是也“手植”一树,以与“兰桂竹木”相依相伴,如夫妻相亲相守一般。按说,作为旧时闺秀的女主人,完全可指派个“仆人”去植,却亲为“手植”,其用心寄意不是十分深长绵邈吗?

三、“死之年”植,悲忆尤深。又换一角度,渲染“人亡物在”之悲。不难设想,归氏每当观睹枇杷(物),追忆其妻生时的音容笑貌,行事品性,如今阴阳两隔,见树而不见人,从而激起更大伤痛,更增无限悲凄,此悲不悲,更有何悲?

四、“亭亭”妻、树,悲而有赞。写树之“亭亭”(高耸美好),实乃描妻之“亭亭”(高挑娴美,所谓“亭亭玉立”是也)。“亭亭”一语,对亡妻充满无限赞美爱慕之情。“亭亭”树与“亭亭”妻,人、物双美,相映生辉;而今,一美犹在,一美已逝,岂不痛彻心肺,哀入骨髓乎?有什么比美的毁灭更令人扼腕嗟叹、震撼悲悼呢?

五、情、树长青,悲中有慰。树之“亭亭如盖”,繁茂长青,如夫妻恩爱,万古长青。这“亭亭”之树,又如一座突兀挺立的碑石,永久地镌刻承载着夫妻那美好如歌的岁月,和永生难忘的至爱亲情,则悲中当含些许安慰――慰乎悲乎,悲乎慰乎,怎能分清,怎好分清!由此,我们或可窥见归氏(包括人类)感情的天空是多么幽远深细,心灵的圣殿是多么瑰丽多彩呀!

仅此数端粗疏的品析,亦足见其情之深浓、思之绵长、意之丰厚、文之美妙了,远非“睹物思人”“托物抒怀”这类泛泛说法所能包容涵盖。笔者之论,或可姑算“一得之见”或“一孔之见”而已。正如学人柴墩村深情评赏:“这个美丽的抒情镜头安排在作品结尾,宛如风雨过后天空出现的一道彩虹,又如日落时涂抹在天际的一片晚霞,是这般明丽、隽永,给人以无穷的兴味。”妙哉斯论!本人更认为《项脊轩志》结尾这段文字,真好比一曲悲歌的最强音,誉之为归氏之文“皇冠上的明珠”而无愧!算得上古今文章中臻于化境之结尾。

作者简介:贵州省瓮安二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