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落花有情 润物无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落花有情 润物无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档案

姓名:刘晓燕

年龄:37岁

毕业院校:河北师范大学

学历:本科

出生地: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

兴趣:打羽毛球、乒乓球、吹口琴

代表作

2008年撰写的论文《谈数学教学学法指导的思考与尝试》在《中小学电教》上发表;

2014年3月《蹲下身来看学生》在《南和教研》第三期发表;

2014年11月《高效课堂小组合作的几个误区》在《南和教研》第6期发表;

2015年1月撰写的论文《让学生获得动手实践操作经验》在南和县第三届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

个人荣誉

2006年执教《雨的形成》一课,获“邢台市小学科学优质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2008年10月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获“南和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2008年8月获“南和县首届数学教师素质大赛” 一等奖,9月又在“邢台市首届数学教师素质大赛”中获一等奖;

2009年11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第六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录像课中获二等奖;

2011年7月,荣获第三届邢台市“学科骨干教师”称号;

2013年5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获南和县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2013年7月执教的《冬天里的种植》获邢台市综合实践优质课、二等奖,《周长的初步认识》获邢台市数学优质课二等奖;

2014年5月所任教的三(3)班评委邢台市先进班集体;

2014年4月执教《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获南和县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2014年9月被评为南和县“学科名师”;

2015年制作的微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在邢台市微课大赛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15年4月执教的《小数的认识》获南和县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在新教育项目培训群、河北国培工作坊、河北班主任培训群、国培小科四班等教育群中有一名特别活跃的教师――润物无声,她就是南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教师刘晓燕,现任教于南和县城关小学。

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与学成就自我

18年前,为了追寻儿时的梦想,刘晓燕踏上了三尺讲台,自此做起了一名光荣而又平凡的人民教师。

从踏上教育之路起,面对教育现状,她发现传统式教学给学生增加了很重的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慢慢减退,她就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阅读各种教育名家的著作探寻引导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她不放过每一次提高自己的机会,多少次学习教学理论到深夜,多少次为一个教学疑问而整夜无眠……

回想自己的教学历程,途中虽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刘老师却感到充实与快乐。在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教与学的乐趣和成就感。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行老师的帮助下,刘老师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教育事业常驻心中

笔耕不辍收获成果

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刘晓燕,学习课程理论,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每天总是整理完教学笔记后才回家,甚至有时候为撰写完一篇论文,通宵达旦。经常独自一人钻在办公室的刘晓燕,并没有感到过寂寞:“因为我心中有事业陪伴,学生的成长激励着我!”十几年来,她记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6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5万字的教学后记。在学习的过程中,写下的心得体会也相继获奖、发表。

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是她多年的教育目标。在她的课堂上往往是精彩纷呈,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既牢固地掌握知识,还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在轻松的氛围中学有所获。在她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曾多次参加送课下乡活动。2012年参加新教育后,组织《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绘本《和邻居和睦相处》等教学研讨。2015年8月作为种子教师参加新教育种子教师培训。

润物无声实现教育梦

2014年刘晓燕进入南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担任小牛顿科学实验班的辅导教师。小牛顿科学实验课,使孩子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内容,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在小牛顿课外兴趣班学习,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做中学”的快乐。 在学习中做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动手的重要性,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把书本上的知识更直观、深刻地记下来。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实验来学理论,不但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是一举两得。

刘晓燕在教学中是个非常用心的老师,她组织学生及时把小创新、小发现记录下来,装订成册。在2014年的南和县小学生创新大赛中,她指导的学生陈世庚荣获一等奖,尚雅兰荣获二等奖。在南和县校外作文大赛中她指导张孙渊写作的《放飞蓝天》作文荣获一等奖。在小牛顿科学课外兴趣班中真正实现了她的教育之梦――润物无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兢兢业业的刘晓燕说:“回想这十八年来的教学生涯,我深深感到: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是进步的基石。成绩属于过去,教育事业是具有超前性的事业,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提高教育科研意识,愿倾尽一生的心血和汗水,矢志不渝地去追求我的教育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