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会问“问题” 激活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会问“问题” 激活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敢于提问题是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孩子们好奇心和批判力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和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有调查资料显示: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时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高中生仅占2.9%,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把握就不举手”,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是“知道也不举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就成了新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消除自卑和紧张心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紧张心理。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自卑与紧张心理,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做法:

1.利用名人效应,激发质疑精神。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名人故事教育学生,提高其对问“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例如读人物传记《少年爱因斯坦》一文前,我让学生讲讲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善问”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的关键作用。

2.组织活动,开设专栏,激发提问的欲望。为了消除学生懒得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思维情绪,我在班内开展了“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开设了“问题小博士”专栏,提高了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锻炼了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

3.适时解答,肯定鼓励,调动积极性。一个好的教师常常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不能让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去”。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妥善地解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让学生相互讨论或辩论,自行解决。对于极肤浅的问题,老师可通过反问等方式,帮助学生自行解决,但应把握好反问的火候和分寸。

二、留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创设学生问“问题”的时空

造成学生不爱问“问题”,没有问“问题”的习惯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堂中留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

1.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我在实际教学中,每节课原则上都留了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题,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使之大胆提问。例如阅读人物传记《第一千个球》时,学生从文章第一部分中对贝利的品格形象有所了解后,我给了学生10分钟的提问时间,学生提出了“贝利为什么能成为球王?”“当父母粗暴对待我们的不良习惯或行为时怎么办?”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不但自己解决了本节课的任务,而且有所拓展创新。事实表明,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才能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所以教师不要因怕学生提问占用课堂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而限制学生提问。

2.为学生提供问“问题”的空间。对于提问,教室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场地,但有时不在教室或学校,有问题要问,怎么办?这时可鼓励学生用书面问“问题”,或其他方式如电话向老师提问,为了不放过任何“问题”与“灵感”,我让学生每人备一个“问题”本,随身携带,教室里也备有“问题”簿,对出现的各种奇思异想,及时记录,并定期举行评选。把评选结果公布在“最佳提问人”、“问题小博士”等专栏里。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也要做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说:“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问题。”教师也可用以问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鉴赏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设计了“问题系列”,这首诗应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写?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征?表达了什么感情?为什么说早春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怎样学写借景抒情的诗歌?等等,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鉴赏《春望》,提出问题。精彩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要使学生的提问更精彩,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用精心设计的提问去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启迪。通过这样那样的示范,今后在学习诗歌时,学生就知道怎样问“问题”了。

学生提问,一般遵从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有些问题一出,就引起同学们的讨论,说明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是善于问“问题”的表现。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才能最终实现这个飞跃。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问”的条件,还要在课堂中通过示范使学生敢问、善问,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