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气 灵气 生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气 灵气 生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有人说,“做一名合格的编辑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蹲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这其实是给编辑、记者提出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即记者的眼界一定要高,脚走得一定要实。编辑记者也只有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多接“地气”,培养“底气”,增长灵气,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才能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才能放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闻 接“地气” 长灵气 宣传影响力

从去年开始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广大新闻工作者走进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发挥出新闻事业的最大价值。

“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使我们知道,只有让更多记者深入基层,新闻工作才有源头活水;只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闻工作的标尺,才能写出精品力作。在当前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交织的社会转型期,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反映民意诉求,可以使主流媒体更好地承担起理顺社会不良情绪和引导群众理性表达的职责。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泉所在,本文试图从新闻接“地气”、报道长灵气、宣传有生气三方面谈点笔者的体会和认识。

一、走基层,让新闻接“地气”

什么是“地气”?《辞海》中的解释说是“地中之气”。可见,“接地气”就是接地中之气;具体到新闻工作中,就是要脚踏实地,深入群众,深入社会。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大量鲜活的、有价值的新闻蕴藏在基层。若只会在办公室里“等新闻”,在会议材料中“找新闻”,向有关部门“要新闻”,根本抓不到“活鱼”,做起新闻工作,也就没有底气。而只有那些能够打动读者、听众,饱含真情实感写就的新闻稿件,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接“地气”有原动力。到基层能不能抓住真正的新闻,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勤于思考,不怕挫折。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接触到了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原护士长孙杰敏。这位有着30年工龄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幸身患绝症。第一次采访,我们就被她的乐观和坚强深深地感染了。最后一次采访,是在无菌病房里,当时孙杰敏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可她依然笑对病痛,而她身边的同事、朋友、病人对她充满真挚的鼓励和关爱,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我们几乎是含着泪完成了采访。正是有了这些真切的感触,有了这些踏踏实实的基层采访,写出的稿件《爱,生命的支撑》播出后获得了好评。

接“地气”有感染力。2011年1月13日,我们接到一个线索,有一个女孩因为感情受挫一时想不开服毒自杀。我们赶到医院对事件进行了详细了解,采访了女孩和她的家人、朋友。看到女孩子因为剧毒农药而严重受伤的摸样,真为她感到痛心和惋惜。当天晚上,《信阳新闻》播出了这条消息,我们又在晚间直播板块中策划了一期以“珍惜拥有,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特别节目。没想到,听众反响强烈,除了在短信互动中对那位女孩子给予热情的鼓励,还在节目中发起了年轻人如何正确面对感情挫折的热烈讨论,有很多话说得情真意切,发人深思。

接“地气”有生命力。判定一篇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不仅要看它有没有完整、鲜活的新闻事实,还要看这一新闻事实的社会关联度的大小。社会关联度大的稿件,新闻价值含量高,报道分量才重。2008年,全国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现场观摩会在河南省商城县召开。一般情况下,会议新闻的亮点都不会很多。但到了现场,了解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会亲临会场,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新闻。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不但全程记录了会议内容,还有幸对袁隆平进行了独家专访。在对这些资料进行精心整理后,我们采制了广播长消息《袁隆平纵论信阳超级杂交稻》,在当年的优稿评选中荣获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

二、转作风,让报道长灵气

当代,信息流通越来越快,交流的时空障碍也不断被打破,媒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网络化、信息化对传统媒体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把新闻工作的坐标定在基层,采写大量真实可信的新闻,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灵气来自基层。“走转改”活动直指新闻界跑会议、编材料、不深入基层、文风格式化等普遍性问题,假、大、空泛滥,脱离了百姓生活,不受人民群众欢迎。这些问题使我们深切地意识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一线,用群众的思维、语言、视角采写报道,新闻的亲和力、贴近性才能充分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才能提高。接“地气”的新闻作品才会有灵气。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曾经说过,身体在空中晃荡,不知民声民意,是做不好新闻工作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更要有访百家人、听千家言的实践能力。要密切联系群众,唠嗑中学说家常话,田野里感受百姓情,使作品写得感人、写得生动,使群众看得明白、听得爱听。

对于每位编辑记者来说,同样的新闻采访,每个人的视角和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如何从看似普通的新闻事件中找到亮点,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考量。

灵气来自用心。2005年夏天,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夏令营再次在河南鸡公山开营。作为地方记者,采访完开营仪式等既定议程之后,并没有更多采访要求。但是在与知心姐姐卢勤聊天的过程当中,她无意中透露的一个信息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位来自光山县王大湾的失学儿童叶峰,因为一次特殊的手拉手夏令营,与卢勤相识。多年以来,卢勤对叶峰和他的家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叶峰从一名失学儿童到走进师范学校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此期间,他和知心姐姐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彼此以母子相称。围绕这个线索,我们迅速展开了深入的采访,走访了很多知情人,也采访了叶峰和他的母亲。回来后,我们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北京妈妈和她的大别山儿子》。我们把这期节目寄给了知心姐姐卢勤后,她非常高兴,说没想到信阳电台会对这件事情如此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