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扬海内外的锔匠于继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扬海内外的锔匠于继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肩挑扁担,扁担的一头为两层带抽屉的木柜,木柜上方有一面锣,锣的左右两方各是一个小鼓楗,挑夫走一步,特殊装置的鼓槌就敲一下锣,挑夫边走边吆喝:“锔盆、锔锅、锔大缸――”这就是锔匠早期的劳动写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器具渐增,锔盆、锔锅、锔大缸等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但济南一位锔匠却能够工作至今,且工作繁忙。他就是专门锔紫砂壶的老艺人――于继用。

摆地摊的老人,名声在外

在采访于老前,笔者特地到网上搜索于老的资判,发现有网友在发愁:家有明清时代老紫砂壶一把,竟然破裂。该怎么办?在问题的后面,潍坊一位对紫砂壶有独到见解的人士热情建议:这么宝贵的东两,丢弃了合不得,找济南于继周修一下吧。

这才知道,于老的名气已经传到济南市外了。

到于老家采访时,发现自己的认识义要改正一番:在于老的工作室,错落有致地放着很多某品牌的牛奶包装盒,盒外面贴着标签:某年某月收到的破损壶,锔壶人姓名、地址清清楚楚。近到济南、淄博,远到北京、台湾、新加坡等城市,都右。

在采访的过程中,于老的爱人不时与于老隔空喊话:某某某那个壶包一下吧?谁谁谁的核桃也包装一下?于老在回答爱人时,不时地给我们解释:这些都是锔好要发走的……

呵,看来于老不但锔紫砂壶,连核桃都锔得。

锔壶手艺,源于小时的乐趣

谈起自己锔壶的手艺,于老有些兴奋:七八岁的时候,有次中午放学,听到有人吆喝:“锔盆、锔锅、锔大缸――”上前一看,看到锔匠手握钻头,口衔锔钉,钻头钻一个洞,放入锔钉,再钻一个洞,用裂缝就用锔钉锔住了,神奇得很。

这一看,过了吃饭的点,同学们都回来了,问那时候的小于: “你还没回家?”

小于忙得很,转头看同学一眼,来不及说句话,又回头看锔匠在锔锅……忽然又想起来什么:“你回家给我拿个馒头来……”

同学往家跑,小于又回头继续看锔匠。

下午放学回家,好动的小于开始了琢磨,将家里的碗打破,重新锔起。大概没铜好,放到墙角,几天后母亲发现了:“这是谁把打碎的碗锔好了?”

“不敢说,说了要挨揍。”

从此以后,小于就爱上了锔锅、锔盆、锔缸的行当。但是,这是私底下的,表面上要积极向上一点:“玩航模是表面上的爱好。”

锔壶,是一项精密的技术活

据于老介绍,只要是锔好的壶,都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不会出现漏水等现象,甚至连渗水珠现象都不会有,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锔壶是一项精密的技术活。

要说起锔壶,步骤可是繁琐复杂。一丝一毫不能怠慢。

锔壶的第一步是将碎壶复原。把破碎的紫砂壶一片片拼接起来,再小的碎片都不能错过:“如果小碎片没有拼凑起来,壶即使补好也会出现其他这样那样的问题。”于老戴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说。

将碎片拼接好后,同时要用牛皮筋和铁丝将壶同定好。同定的时候用力要均匀,否则壶也会变形。

锔壶的第一步是扣钉眼,下锔钉。此步骤是将壶锔好最重要的一步:钉眼的位置既要打得正,而且钉眼的深度也一定要正好,同时,钉眼的间距也一定要把握好。只有把握好这几个原则,锔壶才能锔得又美观又结实。

这一步骤,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单是锔壶的工具就不好找,所以,于老的工作室内到处都是自己做的工具:“看看这些细小的钻头,都是自己做的。说起来,以前在针钉厂的工作为我制造工具提供了便利……”于老朴实地笑着说。

采访即将接近尾声,大家谈起了这次采访的主题:老手艺人们的手艺。于老激动地说:“一定要让这些手艺传承下去,不但要麻烦你们媒体记者多写,而且,要拍成电视剧,动态的,让大家看看,这些手艺是怎样的精细,要让后人们知道,原来以前还有很多这么有趣的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