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关键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68-02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案例1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兔子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公里处,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公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公里,当他追到1/10公里,乌龟前进了1/100公里;当他追到1/100公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0公里……

(1)分别写出相同时间断里兔子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

(2)兔子能否追上乌龟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2、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2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此问题问得新奇,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求知欲.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x 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某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形如动点P(x,y)到定点F(x ,y )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拚凑,教师可安排一学生板演并进行讲述:

x =y

x +y =y+y

x +y - y=y + y

x +(y- ) =(y+ )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 )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 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

这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3、 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案例3在“均值不等式”这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强调“=”成立的条件,可设如下案例:函数y=x+ x∈(0, 〕最小值为( )

A B C 1 D 0

教学时,根据学生练习的反馈信息,有意识地出示如下一种典型错误解法:

y=x+ 2 =2

故正确的结论为A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若y=x+ 最小值为2,则x= ,有x=±1都不在x∈(0, 〕内,故A不正确。在此情况下,只能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完成:y=x+ 在x∈(0, 〕为减函数,因此x= 时,y=x+ 最小值为 ,故选B

进行上述引导,让学生比较定义,找出了产生错误的在原因即是忽视了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3、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4在横线上补充恰当条件,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直线y=2x+m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直线AB的方程.

①|AB|=4 ②若O为原点,∠AOB=90°; ③AB中点的纵坐标为6; 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F。

此问题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案例5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某超市在“十一”前对某品牌电视进行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方案一:是第一次打a折销售,第二次打b折销售;方案二:是第一次打b折销售,第二次找a折销售;方案三:是两次都打 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这个问题,大都能归结为比较ab与( ) 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ab≤( ) ,即可得a +b ≥2ab。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

以上这个应用问题,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6、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案例6在"曲线和方程"的教学中,对于"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概念的引入,可利用函数图象设计如下问题序列: ①下列各图中哪些能作为函数图象?(无解析式) ②如何修改可作为函数的图象? ③再添上图下的解析式,并问:图与式相一致吗?请改图形(或改关系式)使两者相吻合. ④既然图象与解析式存在着这种对应的关系,怎样反映这种关系呢?

至此,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含义,也就理解了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7、编拟读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案例7在高一数学(下册)“§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可拟一下阅读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前面学的公式一的作用是什么?

公式二、公式三推导的方法是什么依据?公式二、公式三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公式四、公式五的推导依据了什么?

公式一到公式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 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难度要适中,要有梯度,要循序渐进,既要考虑到大多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兼顾尖子生的接受能力。

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

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二、 几点体会与认识

1、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2、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注重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