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诚勿扰Ⅱ》:只关乎推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诚勿扰Ⅱ》:只关乎推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钎对某个特定事物的评判,大概都会呈现出让人欢喜让人愁的面貌,包括看待某部电影,应该也是这么个情况。就像这部《非诚勿扰Ⅱ》,有人看了高兴得不得了,有人看了满脸的惆怅。

根据我等的揣测,高兴的应该有北京市旅游局吧。以前觉得首都不太需要进行国内旅游推广,不管是游淡季还是旺季,旅游大巴从来是北京大街上的一道风景线,不到北京,到天安门,似乎没资格谈论什么旅游。

这回算是开眼了,北京市旅游局与《非诚勿扰Ⅱ》出品方“隼谊兄弟”开展战略合作,通过电影进行事件营销。这部电影上映时还策划了北京旅游新产品,叫什么“北京旅游非线路”,忙得不亦乐乎。

不知道是不是在北京生活久了,对周遭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了,心态都枯萎了,所以看《非诚勿扰Ⅱ》没觉得有多少北京的元素。秦奋失恋了,就参与了一个旅游节目的制作,和美女一同搭档主持,几个镜头就把北京的几个风景区展示了一番,这就营销了?剧中孙虹雷扮演的角色叫李香山,难道这是名字推销?

北京旅游局的声势大得可嘲,三亚也在偷着乐。泰奋和梁笑笑的“爱巢”就筑在这里,风景的确不一般,有山林的幽静,有湖水的荡漾,有高贵的装饰,有天然的风光,对于城市羁绊许久的人们来说,这里的一切充满着自在的诱惑。关键是三亚的出镜率高,大量的戏份都被安排在了这个“爱巢”里,并且有着陌生化的效果,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搜索一下网络,好事者还在追问着葛优和舒淇在电影里住过的地方到底在三亚的什么地方啊?

除了城市之间的影像营销,《非诚勿扰Ⅱ》的另一个话题就是一首诗的流行: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舒缓恬静,情真意切,韵味悠长,为诗中翘楚。但要实现流传到耳熟能详的地步,以前靠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现在靠的是影视传媒和互联网的合谋助推。这回,《非诚勿扰Ⅱ》对这首诗进行了最大的普及,而且通过网友出神入化的演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内容涉及住房,加班,薪水等。

但这首诗跟电影本身是脱离的,没有进行天衣无缝的黏合。在李香山活着时给自己办的追悼会上,他的女儿要求朗诵这么一首诗,音乐就起了。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势”在哪里?假如把这首诗的朗诵环节砍了,这部电影不会受到什么损伤。感觉就是编导读到了这首诗,心里起了波澜,就试图要安插到电影的情节里。于是,逮住了一个机会就“得逞”了,不考虑电影本身的需要。

还是那句话,电影的意义在电影之外。《非诚勿扰Ⅱ》给两座城市做了个广告,还让一首经典的诗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但电影本身呢?

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知音是同龄人,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而且他还说自己喜欢一句影评――“泪随着懂的地方下”。可惜,看电影的不都是同龄人,也不都是中流砥柱,也有不懂之处,泪没有下,看到的依然是商业逻辑在作祟,是不可救药的碎片化,是千方百计挪用经典来吸引眼球。

其实,《非诚勿扰Ⅱ》整部电影都在推广:推广离婚典礼,这带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有狂欢的特质,符合冯氏喜剧的风范;推广旅游,电影营销的场域不断外延,由简单的小物件延伸到了整座城市,当然这也意味着商业资本越来越具有隐性的掌控力量,电影越来越沉溺于商业的无孔不入而逐渐丧失其精神品格和文化操守;还有就是推广诗人,推广诗作,这对于文学史而言是件好事,但一味地挪用而且目的就单纯地为了挪用,并且沉浸于这般小打小闹还洋洋得意,是不是有些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