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生态环境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策略等,提出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理念,以期为我国实施建筑“星级”评价标准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生态环境节能效果环保

中图分类号: S21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中国,建筑能耗目前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递增趋势,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有巨大潜力。建筑能耗不仅仅影响国家能源供应,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还影响环境。我国广大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不是依靠墙体保温等措施就可以解决的,更需要从建筑设计到建筑细节构造处理以及环境控制设备及系统等各种技术的集成来解决。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办公或居室内的空气品质、噪声水平以及交通状况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真正的“绿色生态”不仅仅是依靠多绿化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筑物理环境中综合因素的影响。

评价系统简介

(1)主要内容:建筑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评价系统是对建筑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给予研究,从而对建筑环境给出客观地评价和可行的建议。建筑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小区规划评价、建筑单体评价、环境控制系统方案评价等等;牵涉到的关键技术较多,如建筑热环境模拟、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筑日照分析与采光技术,噪声控制以及建筑材料技术等。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交叉形成了建筑生态环境评价系统的技术核心。

(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采用的是模拟其运行状况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两个层次的标准,首先对于规划设计层来说,可以通过模拟其日照、噪声、空气流场以及微气候等,对其规划和建筑设计直接进行评价。第二个层次,对于节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全年模拟分析,而不是仅仅依靠稳态计算或者是设计计算,从而给出节能效果星级评价等级。这两个层次应该是必须同时满足的。

(3)评价策略:对于平价策略,可以分两步:1.在房屋建造之前,运用评价软件对规划和设计图纸进行模拟,给出相应审核评价(plans review);2.在建造完成之后,对建筑进行实地抽查考核,以确定建造是否与审核后的图纸相一致。

2评价实例

(1)居住小区声环境分析

某居住小区被现状住宅区和规划的城市干道分成东西两区,小区总面积400亩,容积率2.0,户型以一梯两户或三户的高层、小高层单元(11~18层)组成的板楼为主,边角处辅以一梯四户的点式高层(14~18层)板楼前后间距40至60m。小区的周边环境好,交通便捷,但是随着小区及周边道路、用地建设的完善,过境交通量可能会增大,小区的安静可能会受到干扰,为此业主要求进行声环境评价。

经现场实测,在没有采取设防噪绿带等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其临街一面的室外噪声级不能满足居住区室外白天低于55dB、夜晚低于45dB的国家标准。为此,笔者对合理降噪提出了建议。

(2)建筑群空气流场分析

仍以前述居住小区为例,这种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区,其建筑群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对其微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风速太大可能对人们的生活、行动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漩涡和死角,不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因此,业主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预测居住小区内的空气流动状况,以对小区微气候作出合理的评价。

(3)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评价

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的评价内容,主要是考察人们在室外生活是切身感受到的诸如室外温度、湿度、太阳辐射、气流组织和绿化状况等微气候参数。其中温度作为人们感受居住环境好坏的主要参数,对评价小区热环境至关重要,也是影响人们在室外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它同时综合反映了诸如小区的太阳辐射及绿化状况等其它因素的作用,也是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相对较容易进行预测和比较的热环境参数。

在建筑群及地区,小区不同地方的温度环境在受相邻位置的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布局、绿化情况(包括水景布置)、以及交通和家电等人为排热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使得局部地区气温出现热岛或冰岛、以及滞后或提前等现象。

结合建筑群空气流动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预测居住小区不同位置小范围内的诸时气温,同时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所得结果既可供居民选择适合个人习惯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能为改善居住小区热环境指明方向。

居住小区内热岛强度小,温度适宜,利于人们的室外活动以及室内持续进行自然通风,温度环境令人满意。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区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间距选择合适;且集中绿地多,绿化好,并或多或少的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最好的区域均为小区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内的健康适宜的温度环境将极大的有利于居民的室内外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3小结

从对建筑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项目入手,在实践中完善这一评价系统,并通过将建筑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理念的应用,明晰建筑生态环境的真正内涵,推广建筑节能概念,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一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