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秦岭北麓太平河流域景观安全格局与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秦岭北麓太平河流域景观安全格局与景观规划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秦岭北麓太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以及景观安全格局相关理论的研究出发,构建秦岭北麓太平河流域的景观安全格局,以区域景观安全格局为依据,提出了太平河流域的景观规划指导策略

关键字:秦岭北麓;景观安全格局;太平河流域;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绪论

秦岭是国家地理气候分界线、重点生物功能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是西安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水源供给区。秦岭北麓位于城市与山区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在生态学中是边缘地带,是物质和能量交换最频繁的地带,也是生态最敏感的的地方,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使其在景观格局上保持安全与稳定。但是在近年的无序开发和利用中,秦岭乃至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太平河流域景观安全格局

1、研究区概况

太平河流域地处户县中南部地区,地形地貌包括位于秦岭山地和关中平原。区域内主要的水系是太平河水系。太平河发源于秦岭的静峪脑,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00.09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163.5平方公里,平原区面积36.59平方公里,总落差2038米。

太平河流域的山区地段分布着大量的林地,游憩价值较高,平原地区主要是村庄以及大面积的农田和果园。整个流域的兽类资源有羚牛、草兔、狐、豹、黄鼬、野猪、刺猬等;主要的鸟类环颈雉、锦鸡、野鸭、杜鹃、画眉、猫头鹰等;河道中有野生鱼类18种之多,深山中有大鲵。

太平河流域遗产资源主要以古村落和古寺庙为主。古村落遗址有宋村遗址,古寺庙遗址有草堂寺、大圆寺、宝林寺、唐定慧禅师舍利塔等。区域内的游憩资源主要有户县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雨、万花山瀑布公园、紫阁山风景区以及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等。

2、景观过程分析

(1)自然过程分析

太平河流域位于秦岭北坡,降水、径流、地下水等过程影响着太平河流域景观的变化,其中径流过程和洪水对区域的景观影响最大。户县由山地和平原构成,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关中平原.在空间分布上,户县地区的径流深度,山区大于平原、南部大于北部,地表径流由南向北递减,平原与深山相差十倍。因此,从秦岭山地发源的河流在流出太平峪峪口以后,对峪口洪积扇地区和地势低洼的扇缘地区的影响较大。

(2)生物过程分析

综合分析,由于太平河流域山区面积大,而且林地茂密,因此对于焦点物种的选择要全面考虑。对于鸟类而言,太平河流域的土地覆盖类型能为长尾雉和绿头鸭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生境;对于兽类来说,羚牛等大型濒危的兽类的活动范围在高山地区,草兔生活低山平原地带,都可以作为焦点物种;对于两栖类来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生境在深山溪涧中,不能代表这一地区的水生生境,不适合做焦点物种。由此,初步选择兽类中的草兔、羚牛,鸟类中的长尾雉、野鸭来代表不同的生境斑块,作为太平河流域的区域生物多样性焦点物种。

(3)人文过程分析

太平河流域的人文过程主要是城镇建设的扩张过程。

1)道路和城镇的发展改变了用地。在建国初期,太平峪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山麓区是散点式的小村庄;随着老环山路的修建,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老环山路靠近山脚修建,因此,村庄建设迅速沿着老环山路的两侧扩张,导致整个山脚的村庄连成一片,自然的连续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景观逐步破碎化。

2)城镇的建设破坏了水系。由于城镇的建设,太平河的自然河道被人为改道、加固渠化,河道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植物也消失殆尽;随着河水流量的减少,湿地的基本功能已经丧失,原有的湿地变成了荒地,湿地已经没有任何生态意义。总之,河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廊道的生态学意义已经消失。

3、区域综合安全格局

(1)防洪安全格局

太平河是季节性河流,夏秋季和冬春季的河水流量相差很大,夏秋季降水较多,暴雨多发,冬春季降水较少,太平河最大洪水流量为372 m³/s,最小流量为0.2 m³/s。对于太平河的洪涝灾害,不同的防洪安全标准下具有不同的调洪功能和湿地规模格局,也具有不同的防洪宽度。太平河防洪安全格局为低安全水平10年防洪宽度、中安全水平20年防洪宽度、高安全水50年防洪宽度。

图1. 1 10年一遇水位

图1. 2 20年一遇水位

图1. 3 50年一遇水位

图1.4 防洪安全格局

(2)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生物保护以物种为中心走向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途径的转变强调了建立整体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意义,通过多个物种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的叠加,可以得到从生物保护角度出发的生态基础设施。[1]

通过对太平河流域生物过程的分析,本文选择草兔、羚牛、长尾雉、绿头鸭来代表不同的生境,通过对指示物种的栖息地适宜性的分析和迁徙阻力面的分析,构建区域生物综合安全格局。

1)对于所选物种的栖息地进行判断,对土地利用、坡度、海拔和距离建成区的距离分别进行打分和权重赋值,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物种的生境适宜地区。

2)基于物种的生境适宜性提取出物种适宜性最高的地区,也就是源,再通过土地利用、坡度、海拔和建成区等打分和赋值,得出物种的成本数据;通过源和成本数据,最后计算出物种的迁徙阻力面,建立不同安全水平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根据物种的全年最大扩散距离得出高级安全格局。

图1.5草兔阻力面分析

图1.6 羚牛阻力面分析

图1.7绿头鸭阻力面分析

图1.8长尾雉阻力面分析

图1.9区域生物安全格局

3)将不同物种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进行叠加,最后得出不同水平的区域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3)遗产与游憩安全格局

1)遗产安全格局

图1. 10遗产保护安全格局

图1. 11游憩安全格局

遗产安全格局的目标在于建立以重要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乡土文化体验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2]。首先确定重要的遗产资源,即源点;其次,建立阻力面,考虑各种景观元素的阻力系数,景观元素阻力系数的赋值最重要的是景观元素对于乡土遗产游憩活动的兼容性[2],即兼容性高的,它的阻力系数就小,反之则大。最后,根据阻力面得出遗产高、中、低三种景安全格局。

2)游憩安全格局

图1.13区域综合安全格局

图1.12视觉安全格局

以太平河流域的山体、水系等自然景观和遗产景观为源,以建成区、村庄、道路等土地覆盖类型为阻力因素,建立最小阻力模型,根据最小阻力计算,得到游憩阻力面,再根据阻力面判别太平峪片区的游憩安全格局。

(4)视觉安全格局

以重要的游憩线路作为重要的视觉感知路径,进行可视度的分析,确定环山路视觉廊道。

根据确定的视觉线路,通过gis工具对视觉廊道周围景观的可视度进行分析,将视觉可视区分为四个等级:高可视度区、中可视度区、低可视度区和不可见区,构成研究区不同安全水平的区域景观视觉安全格局。

4、区域综合安全格局

区域综合安全格局是基于防洪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遗产安全格局与游憩安全格局、视觉安全格局一体的综合格局,能够为秦岭北麓太平河流域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3、太平河流域区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太平河流域南部为山区,北部为平原地区,山区由于人为的过度砍伐和活动,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平原地区由于村镇的开发建设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因此,以流域景观安全格局为指导,提出太平河流域的景观规划策略,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

1、生态廊道规划策略

(1)尽量恢复原有的河道,恢复河道的弯曲度。弯曲的河道能使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河岸的冲击,降低河水的流速,减小河水的冲击力,达到自然调节洪水的作用。

(2)去除水泥加固的河堤,尽量采用生态堤岸。

(3)重建河道的植被。利用本地的乡土耐水树种如杨树等,在河道两边种植,不仅可以恢复生态环境,吸引各种动物,恢复河道的动物迁徙通道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观赏性,修复河道的生态和景观功能。

2、遗产景观保护策略

(1)建立古镇名村保护规划,对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古镇和古村落进行保护。保护古村落的布局形式和建筑形态。

(2)对于重点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建立遗产保护缓冲区。

(3)规划遗产保护廊道。以太平河和紫阁河两条河流廊道为主,建立遗产保护廊道,将太平河与紫阁河岸边的遗产资源连接起来。

3、视觉安全保护策略

(1)完全打开视线:完全打开环山路望向山岭、田野两侧的视线,使山麓区最重要的自然景观――山体和农田能够呈现在游憩者的眼前。

(2)单侧打开视线:单侧打开视线包括面向环山路南侧秦岭打开视线和面向环山路北侧的农田打开视线,对于穿行村庄带来的不美观的视野,可以种植高达乔木遮挡;对于视觉景观良好的山体和田野景观采取取消行道树的种植或者种植低矮灌木来使视线通达。

4结论

本文在太平河流域景观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流域景观规划的具体策略,包括生态廊道规划策略、遗产景观保护策略、视觉安全保护策略,为太平流域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合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23.

[2]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