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临床效果,为患者术后腹腔感染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静滴剂量为每次4.5 g,q8h~q12h,疗程5~10 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4 g环丙沙星注射液+0.5 g甲硝唑注射液,1~2次/d,疗程5~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细菌耐药情况以及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 对照组术中留取标本耐药率为6.67%(5/75),观察组术中留取标本耐药率为22.67%(17/75)。除去耐药病例数,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64/70)]显著高于对照组[55.17%(32/58)]。观察组清除89株,清除率为84.8%,而对照组清除53株,清除率为49.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复杂腹腔内感染的治疗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经验性药物和确定性药物,单用的效果均明显优于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应作为腹腔内感染治疗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 术后腹腔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107-03

腹腔内感染是指感染扩散至腹膜腔内,引起腹膜炎或腹腔脓肿,以及血象及体温的升高,需要尽早予以经验性及后续确定性全身抗感染治疗。腹腔内感染在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为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1]。由于感染致病菌的变化及耐药性增加经验抗生素治疗十分困难,无效或不充分抗感染治疗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师较为棘手的问题[2]。本研究就150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各自的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1~77岁,平均(54.3±5.7)岁;疾病种类:肝脏手术10例,胆囊手术15例,胃肠手术30例,胰腺手术12例,脾切除8例;术前合并腹膜炎的有4例,20例合并糖尿病,24例合并有高血压。对照组75例,其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21~76岁,平均(54.5±5.5)岁;疾病种类:肝脏手术11例,胆囊手术15例,胃肠手术31例,胰腺手术10例,脾切除8例;术前合并腹膜炎的有5例,24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高血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H20083228)治疗,静滴剂量为每次4.5 g,q8 h~q12 h,疗程5~10 d。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0.4 g环丙沙星注射液+0.5 g甲硝唑注射液,每日1~2次,疗程5~14 d。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的腹腔引流物、穿刺液、伤口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认真观察其体温、腹部体征等,同时对其血常规、肝肾功能进行认真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四项均恢复正常,则评定为痊愈;如果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上述四项并没有全部恢复正常,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并不明显,则评定为进步;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迹象,则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

细菌学疗效:如果治疗后细菌培养没有致病菌生长,则评定为清除;如果治疗后细菌培养仍然存在致病菌,则评定为未清除。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耐药情况比较

用药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的腹腔引流物、穿刺液、伤口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发现观察组有5例耐药,占6.67%,而对照组中对环丙沙星耐药的有17例,占22.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比较

两组患者腹腔感染后对相关标本进行培养,且用药两组后进行再次培养,观察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清除89株,清除率为84.8%,而对照组清除53株,清除率为49.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有轻度的皮疹及瘙痒2例,头晕、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腹腔内感染患者常会发生细菌易位或重症感染,二者的诱发因素分别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肠道内病原菌直接侵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4]。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在病原菌中所占的比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及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等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患者的机体在长期广谱抗生素的治疗下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产生交叉感染的可能[5]。腹腔感染发生后,其病情发展速度快且多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常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处理脓肿引流等的基础上,还应该给予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充分的重视。要想成功治疗患者,关键是要将合适的抗菌药物选取出来。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半合成的酰脲基类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的复合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相似,二者联合对前者的抗菌谱进行了有效的扩展[6]。其中哌拉西林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许多革兰阳性和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他唑巴坦是多种β-内酰胺酶强效抑制剂。两者联合对金黄色葡菌萄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抗菌活性均较强大;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黄杆菌等均较敏感。

本组研究采用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效果显著。对患者引流液及相关标本的药敏试验发现仅有5例患者出现耐药现象,与经典的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说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谱广泛。且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5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的过程中,细菌清除率较高。孙元水等[7]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各种腹部病变继发重症腹腔感染27例,静滴剂量4.5 g/次,8~12 h/次,疗程5~10 d,细菌总清除率为84.9%。本组研究对治疗前后病原株的观察,结果发现观察组清除89株,清除率为84.8%,而对照组清除53株,清除率为49.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不论是作为治疗复杂腹腔内感染的经验性药物,还是确定性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用的效果均明显优于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应作为腹腔内感染治疗的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 李苌清,王霆.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的临床应用及优势[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8-21.

[2] 张兴艳,王霆,李苌清,等.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耐药性的国内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5):288-291.

[3] 刘丽娟,刘玉琴,刘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用与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复杂腹腔内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药房,2009,20(17):1337-1339.

[4] 韦秀芝.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10, 32(6):725-727.

[5] 赵宗珉,万建华,李丽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1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 15(8):937-938.

[6] 黄永婵,庞晓军.根据PK/PD理论指导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12):3113-3115.

[7] 孙元水,施敦,张静霞,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腹腔重症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215-216.

(收稿日期:2013-09-11 本文编辑:张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