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东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历程的经验与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东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历程的经验与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更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山东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过程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经济规律。

关键词:广饶县;金融生态;优化历程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首次将生态的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自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及建设。可以说,金融生态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出现极不平衡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相互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总和,由于其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一、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历程

(一)信用危机引发地方思考

上个世纪90年代广饶县大王镇部分中小企业因市场波动及经营原因纷纷倒闭,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恶化,广饶县的商业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破产倒闭符合法律规定,但是如此一来只会是饮鸩止渴。就在危机来临之前,新成立的大王集团挺身而出,宣布大王镇所有倒闭企业的银行贷款全部由集团代偿。大额资金的抽走使得大王集团的运营一度陷入困境,但是银行的运营得以正常化,大王镇的信誉得以保护。与大王镇相隔不远的石村镇90年代初工业基础与大王镇不相上下,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小企业经营艰难时,镇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倒闭,甩掉了银行债务,企业和地方暂时赚得的了利益。随后几年,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纷纷从石村镇撤出,四家银行在石村镇贷款余额为零,全镇只有几百万元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小型企业纷纷倒闭,中型以上企业千方百计迁出石村镇,使得全镇经济迅速倒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广饶县政府看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助推银行企业的共存、共生。

(二)信用建设“三农”先行

上个世纪90年代,广饶县仍以农业为主,属于典型的农业县,于是当地政府决定从农村开始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其中先后经历了“农户合贷款”制度、争创“金融信用村镇”、实施“农民文明信用工程”三个阶段。1999年下半年,在广饶县人行引导下,广饶县按“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在农信系统推广了贷款证,各村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农户联保小组。当年共发放农户贷款证30394本,以贷款证形式发放小额农贷余额37907万元,贷款收回率为100%。2000年,广饶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以争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内容的“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2001年,在当地人民银行积极倡导和配合下,广饶政府实施了以文明信用资质评定为依据,以优惠放贷政策为动力,以文明信用单位创评为载体,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10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05.71亿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致富增收。2008年,为扩大信用建设覆盖面,全县召开了5万人大规模、高规格的创建“诚信广饶”动员大会,开展了“怎样做一个文明诚信广饶人”大讨论活动,着力打造“诚信广饶”,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重诚信的浓厚氛围。文明信用工程的实施,强化了全县工商企业和广大农户的诚信金融意识,为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11年底,全县评定文明信用村426个、信用户93286户、信用企业96个、信用工商户706个,文明信用乡镇9个。文明信用工程的实施,强化了全县工商企业和广大农户的诚信金融意识,为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金融创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广饶县政府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意见》,对县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财政税收、银行信贷、市场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同时建立了风险补偿奖励机制,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担保机构担保责任额的1.5%给予风险补偿,并允许担保机构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在税收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自营业之日起3年内,其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县财政给予返还,用作风险补偿;在银行信贷方面,要求协作银行对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在市场管理方面,在担保机构办理抵押等相关手续时要求相关部门提供便捷的办理通道,担保机构办理担保业务手续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属于县财政部门的行政收费,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予以免收,属于国家和省规定的行政收费,一律执行最低标准。有关部门为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按国家规定予以减免。截至2011年底,全县融资担保机构已发展到6家,注册资金达到5.77亿元,自成立以来以来共开展担保业务886余笔,为36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6亿元。

(三)制度构建规范信用建设

为积极配合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人行广饶县支行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办法》、《不良金融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开通了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定期项目推荐、企业评级、产业政策等方面信息,在此基础上其他各银行机构及时调整内部评级,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区块和信用企业的授权授信,促进建立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正向激励机制。为了促进金融生态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人行广饶县支行制定建立了一套客观定量反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及内控等5大类共56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指数,通过数学模型,累计总评价得分,确定标准得分达到85分以上,才能符合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的基本要求。这一评价系统为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建设提供了标准的量化依据,保证了示范县建设的高质量。

(四)打击失信维护金融生态环境

为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广饶县政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在企业改制中不认真落实金融债务、无金融债权保全证明的企业,由银行及时通知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一律不为其办理变更、注销等手续。银行与司法部门定期召开维护金融秩序联席会议,新闻宣传部门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公开曝光,联手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2011年底,全县金融机构案件249起,金额3089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共依法收回贷款本息2888万元,执行结案率为93.5%。2005年广饶县政府下发了《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在报纸、广播、电视设立曝光台,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讲文明诚信、造成恶劣影响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在县政府综合信息网站上开辟专栏,对企业资信情况向社会公开;对县内企业资产质量、信贷情况等进行汇总登记,健全完善了银行信贷登记查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五)优化金融生态扩大洼地效应

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广饶县竞争力和资金“洼地效应”不断增强。2010年广饶县被授予“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全省共有10个县市区获奖。“十一五”期间,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作用尤为显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8.72亿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收入38.95亿元,增长60.3%;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7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5元,增长15.0%。综合实力在全省30强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的位次稳步前移,连续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入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同时雄厚的经济综合实力,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金融业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省前列,东营市辖区内银行机构近50%的贷款投向了广饶县,辖区金融部门整体利润水平、存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资产损失准备充足情况都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1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30.79亿元,比年初增加51.7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2.86亿元,比年初增加49.1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50.82%和206.94%;不良贷款比率仅为0.20%,与2005年前相比下降0.67个百分点,在广饶县大王镇至今未发生一笔企业不良贷款;实现盈利18.37亿元,是2005年的5.23倍。利用县外贷款122.07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126.06%。另外,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县共有2家上市公司,累计融资35亿元。

二、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历程的经验启示

通过对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历程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其优化路径: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从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延伸至城镇,从农户扩展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的制定、政策的实施、司法的严格执行、中介组织的完善实现了资金需求者信息的透明化、监督机制的健全、信用量的扩大。但是从宏观上看,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农村市场尤其是农户更多的是享受了政策性支持,而企业则在各种制度的维护下实现了信用资质的市场化。

(一)整个优化过程以当地政府为主导

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个优化历程都是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展开的。无论是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户的贷款证还是担保机构等中介组织的发展均是在当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支持下进行的。这一点符合当前理论研究中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首先,金融生态环建设的提出者本身就是政府;其次,从宏观上整体来构建一个地方的金融生态环境,只有当地政府才有这个能力。这一点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主导下渐进式路径是相一致的。

(二)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基础作用

金融生态环境的“灵魂”是信用,通过制度约束企业、个人的行为是一方面,通过提升企业、个人的信用意识是另一方面;广饶县2008年召开的5万人规模的“诚信广饶”动员大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社会各界对信用的认识从经济范畴上升到了道德范畴,使信用不仅成为经济交往的通行证,而且成为社会交往的通行证,成为经济和社会交往的行动准则。使政府、企业和居民逐步树立 “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就是无形资产、信用就是生产力”的理念。

(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城乡结合

广饶县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从农村金融市场开始的,通过对农户发放贷款证以及多户联保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的信用资质,获得了更多的贷款,有效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展开了城镇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象的存在使得城乡发展极不平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城乡结合有利于维护“三农”利益,有效防止资金的过度流失。反之,如果城镇金融生态环境首先得到优化,将直接导致农村资金的外流,从而进一步加剧“三农”的融资困难。所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发端于农村,有利于城乡金融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制度化

为了实现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广饶县政府将各种鼓励手段制度化。一是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优惠政策制度化;二是打造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并且实现了银行信用评级与信息平台的一致性;三是完善银行与司法、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对于信用不良企业通过政府、司法部门加大其违约成本;四是将政府助推金融生态环境制度化,将保全银行债权、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范围;五是实现信用监督社会化,通过新闻媒介将信用不良行为及时曝光。地方政府主导的金融生态环建设如果没有制度化,将最终沦为形象工程。而广饶政府对各种鼓励、维护政策进行了制度设计,实现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结论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首先,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鉴于城乡之间的差异,以农村为起点有利于防止资金的外流、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最后,只有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化才能实现其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