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世博会建筑的生态美学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世博会建筑的生态美学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世博会建筑使用自然材料和简洁、适用的结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继承和尊重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体现了生态美学的内涵。

关键词:世博会 建筑 生态美

一、建筑生态美的定义

建筑生态美指建筑不应孤立地存在,建筑应成为人与自然界联系的纽带,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界昼光、通风、风景、植物,起到和谐舒适的功用。生态美建筑不应再停留在外在形式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感,而是能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主动适应,是社会进步和审美观念进步的产物。

二、世博会建筑生态美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当代世博会主题从强调国家权力到探讨人类未来生活、倡导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和平的主题。作为表达世博会理念的重要工具,建筑成就上,回应博览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的一批建筑脱颖而出,为当代建筑发展指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世博会建筑具有其它建筑所不具备的复杂性,因此,对世博会建筑的审美评价必然与普通建筑有所不同。世博会建筑生态美具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充分尊重大自然,以自然材料与简洁适用的结构来建造,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夸张的造型或高新的科技。建筑使用木材、纸、竹子等生态材料,或是可拆卸的金属构件,以减少环境的负荷。

上海世博会挪威馆由15棵高低不一的“松树”构成,外墙以中国的竹子为装饰,体现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演绎“大自然的赋予”主题。模型树的原材料来自木头和竹子,并可在展后再利用,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5棵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5米到15米高低不一,每棵树均有固定在地下的树根和空中的四条树枝。以树枝的外端为附着点所支起的篷布,形成了外观高低起伏的展馆屋面。巨树的动力源是太阳和雨水,突出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这样的结构在展馆内部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给观众带来迥异不同的感受。

2. 通过科技手段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从宏观上来看生态美学,协调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也是实施生态设计、体现生态美的一种方式。

上海世博会芬兰馆高科技打造的“冰壶”外形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冰壶”的白色外墙似由一块块冰搭建而成,而其真正的“身份”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的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表面坚硬耐磨,水分含量低,自重轻,不褪色。“冰壶”顶部的碗状开口设计,可促进自然通风,且能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为展馆制冷等设备提供电力;为应对上海夏季的酷热,“冰壶”房顶还种有植物遮凉;雨水也可进行回收再利用。犹如一个微型的生态城市,这座新型展馆体现了芬兰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以及城市建筑设计的高水平。

3.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体现文化生态美学。这是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利用本地材料的乡土地方主义设计手法。

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外立面,整体外形呈波浪式,看上去形似篮子,被称为“西班牙大篮子”,这座外墙“散发”诗情画意的展馆由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装饰,通过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呈流线型,阳光将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这些藤条板的天然色差将组合形成一个个象征自然元素的古老中国文字,给中国参观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西班牙国家馆总代表玛利亚•蒂娜表示“藤条作为一种传统材料,在中国和西班牙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使用藤条作为建筑材料,意在提醒人们展望未来的同时也须牢记根基和传统”。这些藤板全部由山东手工艺人编制,而且每一块都有编号,以便于精确地在西班牙国家馆硕大的外墙上定位。每一块藤板都经过精心设计,与由钢管和透光玻璃构成的骨架完美贴合,塑造出西班牙馆的婀娜造型。

三、世博会建筑生态美的特征

世博会建筑具有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征:具有极强的展示性,或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材料,或表达超前的设计理念;其往往是临时建筑或事后改作他用,所以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建筑的后继利用。世博会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与建筑生态美学的观念不谋而合,是生态美学在建筑领域中的实践体现。

1.自然朴素的艺术审美。生态美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它强调自然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琢,它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从生态美学来讲,平衡是一种和谐,一种秩序。世博会建筑正是通过自然环保材质,简单而充满智慧的建筑结构来体现自然质朴的生态美学特征。

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世博建筑审美观从单一的注重形式美发展为建立在生态影响之上的新型审美观,超越简单的感官欣赏,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层面。其终极的考量,不单纯是当下所展现的审美形式的完美程度,而更多的是对其生态效益和审美成本之间的运算与比较。生态美学可以说是一种功能主义美学,它为世博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提供哲学基础。生态美学可以为建筑提供思路和方法,可以为人类利用自然提供合理的尺度,可以指导人们摆正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3.和谐一致的融合呼应。建筑是一个人工系统,能有效与大自然融合,相得益彰,互惠共生,浑然一体,这种和谐不仅指视觉融合,还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展。建筑不仅在形象上和情感上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在更大的范围上,也是在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上,也要与之协调,成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积极因素。

建筑生态美的内涵是构建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和景观一体的全新的审美理念,在继承形式美,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的基础上,突出生态化、人性化、舒适化,实现人和自然的共生和融合,提升建筑审美层次。因此,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应在于建筑内在的和谐性能,以及建筑与结构有机的综合表现力。从地球生态范畴关注效率和技术,满足减少环境负荷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才是对世博会建筑生态美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徐恒醇.《生态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安.2000.

[2]傅海聪.艺术与环保交融.完美与创举并举――绿色理念构现世博中心[J].世界建筑导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