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个创新”引领丹寨跨越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个创新”引领丹寨跨越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丹寨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动担当起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在精准扶贫、科学治贫、有效脱贫中当好攻坚拔寨的“全省标兵”。丹寨作为传统农业县,要补短板、破难题,实现弯道取直、赶超跨越,更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闯出一条具有丹寨特色有别于其他县市的创新之路、跨越之路。

思路创新 做大发展格局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如何推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一直考验着丹寨班子和广大干部。历届县委、县政府持续用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十二五”期间,丹寨县城区面积由4平方公里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提高到34.5%。在新常态、新形势下,要走准发展新路,做大发展格局,做美做强做优“小县大城”,必须跳出一时、一地、一行业、一部门的视野局限,方能“独辟蹊径”“返本开新”,我们在学习、总结、实践的基础上,逆向思索,主动聚焦惯性思维所形成的“弱视”,如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瑰宝、农耕文化、青山绿水其实都是加快丹寨发展不容替代的后发优势。为此我们结合产业发展、人口分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确立了“蚩尤祭地・云上丹寨”的发展定位,把“做大一核、强化两翼、连动三区”作为调整、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的重点,按照“东连、西进、北融、南优、中贯通”的县域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区域功能定位精准、发展平台精准,措施抓手精准,经济、人文、生态、资源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即:全力打造宜业宜居的旅游移民新城、珠三角和西南休闲避暑城、贵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贵州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开放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

一个地区可以在发展阶段上滞后,但发展理念决不能落后。我们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破除干部思想中各种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让干部职工树立起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同时,主动打开山门搞建设,用全新的开放观念来审视问题,用开放的政策来吸引客商,用开放的心态来全力招商,敢于走出去、请进来,用大开放、大招商推动大发展。近五年来,丹寨在干事创业、后发赶超的浪潮中,观念的突破是最为激越的音符,现在全县经济已经成为“外来人经济”,领导干部从想招商向能招商转变、从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从拼政策向拼服务转变。以“能干、会干、想干、敢干”为核心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实干精神、协作精神已成为丹寨新时期的根与魂。

平台创新 搭建发展载体

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今后丹寨县域发展的“四驾马车”,省级金钟经济开发区和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加快丹寨县域发展的“车之双轮”。如何让彰显着“丹寨速度”“丹寨模式”的两大园区“蹄疾而步稳”地迈上新高度,在金钟经济开发区这一平台上,我们以“十二五”期间培育形成的从炼铁―铸造―机加―光机―钣金―整机―专用设备的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为基础,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瞄准工业4.0,以高端高质高量为发展方向,强化产业集群和上下游产业配套集聚发展,全力推进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将金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精细化、精品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在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产业园区这一平台上,我们用现代工业思维抓农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充分利用全县土壤富含硒、锌微量元素的优势,依托万达集团、香港培力等上市企业落地建成投产的机遇,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载体,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硒锌茶、硒米、黑毛猪、蓝莓、中药材、蔬菜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着力将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产业园区打造成为贵州面向珠三角重要的 “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生态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力争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同时,我们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云上丹寨电子商城在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上线运营,自2015年9月以来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近0.5亿元。

方法创新 抓实发展举措

贫困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白干。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是关键中的关键。外界长期认为丹寨旅游景点杂而散,规模小,结构单一,因此发展、开发旅游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其实,丹寨的旅游资源“不仅其多,而且其特”:少数民族能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农村楠木群、红豆杉古树群随处可见,自然和谐的苗族古村落群、别致精巧的苗族吊脚楼,让人随时都记得起“乡愁”;苗族服饰,传承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鸟笼文化,弥漫着厚重的“老北京味”;壮美的龙泉山,更是让贵州“等到山顶都红了”;拥有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蜡染、苗族银饰等7项国家级、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全省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县。为此,我们以旅游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引领扶贫攻坚,加大山、水、田、园、湖、城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从“好吃”“好看”“好听”“好卖”“好玩”“好住”的特色入手, 积极培育“特色小镇或民族村寨+”发展模式,深化融入贵州东线、东南线旅游圈。在景区景点打造上,除极力推动传统优势旅游产品改造升级外,系统开发设计推出与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千户侗寨、三都水族姑鲁寨等具有明显差异性、互补性的旅游产品――强力打造风(万达东湖旅游风情小镇)、水(岔河、城江以及吊洞中型水库的水上游项目)、陆(龙泉山运动休闲养生项目、蚩尤文化园文化探秘项目)、空(龙泉山、猫鼻岭、牛角山自然观光索道游项目、低空滑翔项目)、洞(金瓜洞、川洞喀斯特溶洞探险、探奇项目)和绿(农业园区绿色生态、观光休闲,蓝莓、玫瑰、“三园”项目)系列旅游精品景点,弥补龙泉山景区、石桥景区游览时间短、留不住客的缺陷,奋力推动全县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从而实现深山区的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就业,奔小康的目标。

服务创新 发展惠于百姓

服务历来是时间和效率的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丹寨山区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生活在深山区、高寒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老百姓更是“耕无地、商无路、学无门、难出行”。只有帮助老百姓走出大山找出路,让老百姓“融得进城市”安居乐业,做好就业、产业,才能真正共享发展成果。我们正在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持续的走村入户与群众待在一个屋檐下,坐在一条凳子上一起算“经济账、长远帐、收益帐、子孙帐、资产账和兜底帐”,增强群众“挪穷窝”“换穷业”的信心,以全县整村整寨整组搬迁的自然村寨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省政府的部署,针对“为什么移民”“人往哪里移”“房子在哪建”“钱从哪里来”“移民后干什么”“老人子女怎么办”等问题,从移民就业、就医、移民子女入学、移民心理疏导、移民服务、移民小区管理、移民后的山林田土收益保障和移民养老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实施推进,在移民社区从移民娃娃抓起,鼓励民间资本开办高水平的幼儿园,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优质的教育,与城里的孩子共同享有出彩的人生;创新社区管理,让移民小区的新邻居们不孤单,以楼房栋号集中安置各自然村寨移民群众,让他们随时感受到邻里乡情;鼓励支持移民进厂当工人、当好手工作坊“绣娘”、开办家政服务公司、组建小的劳务队、工程队,让他们在县城新区获得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亲情感,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在村村寨寨深入开展入选“全国最佳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双阳行动,用干部辛苦跑路、真情关怀来温暖、关爱广大孤寡老人、留守儿童。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只有与时俱进、与事俱进、与民俱进,发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一心为民之精神,就能在“十三五”的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同步小康。(侯美传系六盘水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撰稿时为丹寨县委书记 刘健系丹寨县委办干部 责任编辑/杨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