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鹏展翅 一飞冲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鹏展翅 一飞冲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韩非子・喻老篇》有一则寓言,大意是:“右司马对楚庄王说:有一只大鸟,落在南面的山丘上,三年中不飞也不叫。楚庄王说:它虽不飞,一飞必定冲上天空;它虽不叫,一叫必定一鸣惊人。”几年前,在广东古陶瓷收藏界,郑志海的名字,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陌生的。正是他,以勤奋好学、锐意进取、务实求真的精神,成为在古陶瓷鉴定方面有很高造诣的鉴定专家。在赝品充斥市场的今天,他敢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和毅力,以民间社团的力量,成功举办多次古陶瓷展览,获得中国古陶瓷收藏界的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赞誉。熟悉他的人,都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个“不飞则尔,一飞冲天;不鸣则尔,一鸣惊人”的人物。这些年,从鉴赏古陶瓷到举办各类型展览所走过的路,印证了郑志海多年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就是凭学识、经验和阅历,这一切的积累都蕴含在历次古陶瓷展览中。

曾师从耿宝昌、汪庆正、张浦生、赵自强、李知宴、叶佩兰、王莉英、李宗扬、宋良璧、曾土金、禚振西、梁戊年等老师的郑志海,凭着自信、努力,以及一个在他的带领下、有凝聚力的中山市古陶瓷研究会,在短短的三年里,举办各类型的陶瓷藏品展览数次,大型的展览有“中山市古陶瓷研究会成立会员藏品展”,与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广州・中山古陶瓷藏品联展”,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广东省首届陶瓷联展”、“广东省第二届陶瓷(明代)联展”。每次参与展出活动的有省内外以及港澳地区的收藏协会、古陶瓷学会、研究会等十几个团体,提供展品的人数一百多人,征集的藏品有三百多件,每件展品都是他们从各地藏家中,一一挑选回中山。在展览筹备期间,郑志海与副会长余乃刚,对展览的筹备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每天都在省内外及境外奔波,从东面的福建厦门、漳州到西部的湛江、茂名;从北面的湖南长沙到特区香港、澳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对中国古陶瓷热切追求的足迹。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奔波,既走得艰辛,又走得开心。艰辛的是一天开车跑三、四个城市,早出晚归,既做鉴定家又做苦力搬运工;开心的是有一种获益非浅的满足感,许多藏家将家中秘藏多年不轻易示人的藏品让他们挑选和观赏,并在选展品的过程中,与众多的藏家交流鉴赏心得,是一种精神的陶冶、艺术的享受。

正是这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艰苦磨砺,使郑志海在鉴别古陶瓷的学问上大为长进,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积累到爆发的飞跃。这些沉寂上百年、千年的古陶瓷,辗转经过漫长的岁月,有些原来的年份已模糊不清,让人难以正确认识,经过他的鉴定、了解、认识,逐一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因此,为推动广东古陶瓷收藏的发展,他致力于举办各种展览和古陶瓷鉴赏研讨班,以务实求真的严谨科学态度,对展品的品种和鉴定作认真鉴别和挑选,做到每件展品有详实的文字资料介绍,使展品内容更丰富多彩,让参观者通过展品实物和文字说明,更深入了解这件文物的本源,进一步提高参观者对古陶瓷的鉴赏水平,其目的就是要为收藏爱好者打造一个展示精神文化的平台。这些从藏家中挑选出来展览的古陶瓷,其档次和价值,完全可以媲美于博物馆的文物精品,若非有缘,终其一生也难以相见,能在公诸同好的展览上,让人亲眼目睹、并能深入了解这件藏品的年份、窑口、品种,确实是让人赏心悦目,正如宋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东省首届陶瓷联展”展出后,应本次展览提供藏品的收藏爱好者要求,一本来自民间团体展览的展品、出自郑志海笔耕的《岭南藏珍》(陶瓷篇),在展览后相继与广大收藏爱好者见面。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藏品,是在没有历史资料记载、没有考古发掘记载的条件下,凭个人的经验和鉴别能力及学术水平,在对藏品做深入的研究探讨后所撰写。

从古陶瓷研究会本会的自办展览,到省内外港澳地区的联展;从举办历代陶瓷展到单项的明代陶瓷展,历次展览的高水平、高起点和《岭南藏珍》(陶瓷篇)一书的出版,使每次参观展览的人数过万,也吸引了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加入到提供展品的行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在《岭南藏珍》一书的序中写道:“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中山市博物馆、中山市古陶瓷研究会精心筹备的“广东省首届陶瓷藏品联展”已于11月28日在中山市博物馆隆重揭幕,冒雨出席这一盛会的海内外嘉宾竟达五百余人,在我国收藏发展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州博物馆研究员赵自强先生也在《岭南藏珍》一书的序中写道:“我认识郑志海先生几年,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收藏和鉴赏中国古陶瓷情有独钟,他的业余时间完全倾注于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上,对中国古陶瓷的雅好和追求,使他达到痴迷的地步,故而我认为,他既是中国古陶瓷的鉴赏家,也是一位文物保护者。”众多的专家学者,如叶佩兰、王莉英、朱伯谦、李宗扬等,也在历次展览中留下许多宝贵意见。中国著名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还为《岭南藏珍》一书和“广东省第二届陶瓷(明代)联展”题签。

“天下本是勤为径,格物致知苦行舟”,这是郑志海常说的一句话。以民间团体的力量,筹办大型展览会,不但辛苦而且责任重大,是件吃力不讨好、容易得罪同行的苦差。但每当展览开幕日,这些历尽沧桑、参透世味的古陶瓷藏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展览大厅,等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检阅,他就像一个经过刻苦拼博夺得冠军而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此刻的心情,百感交集。他希望用其所长,为推动中国古陶瓷收藏事业的发展,让这些历经千百年的古陶瓷,经过他艰苦的过滤,使人们从展览中受到有益的熏陶,并从中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财富和文化的结合体,选择收藏,一养志,二怡情,三累积财富,百益而无一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这样能耐,怎敢挑大梁。今年初,郑志海被中国管理学院文物管理学部聘任为客座讲师,他是一个来自民间、因好学而学有所长,并即将走上大学讲台的传奇人物。这一个高等学府的讲台,将是他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另一个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