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证实瑞芬太尼在麻醉中的确切价值;方法 以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取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一组采用静脉吸复麻醉,为对照组,一组使用全身静脉麻醉,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均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两组研究对象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中,观察组研究对象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腹腔镜;瑞芬太尼;麻醉处理;临床体会

瑞芬太尼是目前临床手术中常用的物,属于新型阿片类镇痛药。药理研究证实,瑞芬太尼可在1 min内迅速达到血-脑平衡,且能在血液和组织中迅速水解,所以起效较快,维持时间短。同时因该药物的半衰期较短,持续给药亦不会造成蓄积,患者可迅速恢复,且不会造成严重影响。现我院对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效果及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共采取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20例,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①性别:男38例,女22例。②年龄:患者年龄在19~59岁之间,平均病程36.8岁。③体重:体重在45~80 kg之间,平均50.6 kg。④病因:胆囊结石62例,阑尾炎58例。②对照组:①性别:男36例,女24例。②年龄:患者年龄在18~57岁之间,平均病程36.4岁。③体重:体重在46~81 kg之间,平均51.2 kg。④病因:胆囊结石64例,阑尾炎56例。所有研究对象经入院检查均无明显的心、肝、肺、肾、神经系统疾病,且均无阿片类药物禁忌证。

1.2 麻醉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于术前30 min给予0.1 g的苯巴比妥钠和0.5 mg的阿托品肌内注射给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监测患者心电图、脉搏、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同时开放上肢静脉。

1.2.1 对照组麻醉 予以对照组研究对象1 mg/kg的丙泊酚、0.04 mg/kg的咪唑安定、3 μg/kg的芬太尼、0.1 mg/kg的维库溴铵进行诱导插管。手术过程中予以研究对象吸入1%~2%异氟醚用以维持麻醉效果。

1.2.2 观察组麻醉 观察组研究对象使用2 μg/kg的剂量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进行诱导。手术过程中使用微量泵泵入6~8 mg/(kg/min)丙泊酚和0.1~0.4 μg/(kg/min)瑞芬太尼用以维持麻醉效果。必要时追加0.05 mg/kg维库溴铵。

1.3 麻醉监测 记录研究对象的相关检测数据:①生命指征:入室稳定15 min、气腹前后10 min、气腹闭合术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值。②相关时间: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③不良反应:术后24 h内记录研究对象术中疼痛程度及术后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使用SPSS1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均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两组研究对象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中,观察组研究对象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外科腹腔镜手术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外科手术的常用方法。但因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借助CO2气腹,且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头低足高位,因而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均有明显的影响。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好,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全麻术后苏醒,活动和出院时间是麻醉的重点内容,因此麻醉用药的选择是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瑞芬太尼作为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等优势,即可保证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又可减少药物的累积,实现早苏醒,早活动,早出院等目的。同时瑞芬太尼应用于临床麻醉显著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瑞芬太尼应用于临床麻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根据我院研究结果结合临床相关研究数据,证实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全麻诱导与维持中具有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不良发应发生率低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屈海波.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中国医药指南,2009,22(05):255-256.

[2] 张芳.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18(10):156-157.

[3] 陈林.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中外医疗,2011,16(04):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