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改变电影:保底发行的赚钱“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改变电影:保底发行的赚钱“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心花路放》《后会无期》到今年年初的《美人鱼》,均在玩着“保底发行”的资本游戏。简单理解就是,投资人出钱买断发行权,同时对超出票房以外的进行利益分成。不过,电影的票房本身就充满了变数,随后,在觊觎电影保底发行收益的同时,很多资本公司的投资都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然而,这依然挡不住资本对电影投资的热情,因为在票房之外,还有很多无形的利益收获,这才是诱人之处。

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好票房

所谓保底发行,就是一家或几家发行公司,出钱给制片方,以获得该片的发行权,如果最终票房超出保底额,双方再分成。

由此,在保底发行中,票房就显然是收益的关键。此前,《心花路放》《后会无期》《美人鱼》的票房大卖,使得保底发行大获成功。2014年,当时还叫北京旅游的北京文化与中影股份北京发行分公司为《心花路放》保底5亿元,最终票房达11.7亿元,保底发行打响了第一枪。同年上映的《后会无期》由博纳3.5亿元保底发行,该片最终票房6.3亿元,博纳堪称押对了宝。今年年初的《美人鱼》,以和和影业为首的多家公司保底票房18亿,最终票房突破34亿元,也是让众多公司大赚。

这似乎给投资客找到了一条“阳关道”。特别是近两年诸多基金公司更是热衷于这种即兴投资,似乎这就等于一场“春秋大梦”。

他们预设的前提是,认为整体票房保持高速增长,资本市场保持足够的活跃度,更多的资本进入,从而刺激了更多的项目生产和保底诞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电影都有好票房。电影投资的最大冒险处,在于电影票房的不确定性。即使带着大哥的光环,成龙今年的《绝地逃亡》也遭遇了滑铁卢。《绝地逃亡》原本定于2016年贺岁档上映,不料为了与众多高票房电影错开贺岁档,一直拖延到今年的暑期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自3月开始,国内电影市场气候急剧变化,票补退潮之后,四月、五月均出现负增长,到了暑期档,市场更是惨淡。

除了《盗墓笔记》勉强保底外,《梦想合伙人》《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到《封神传奇》《绝地逃亡》,几乎全军覆没。《盗墓笔记》保底十亿,但它在暑期档期限里的票房是没有达到十亿的;《致青春2 原来你还在这里》保底4亿,票房3.36亿;最惨的是博纳影业,十亿保底了《封神传奇》,但该片最后的数字却是2.83亿,差距甚远。

保底发行往往涉及上亿资金,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成功失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以电影营销起家的剧角映画在连续为《栀子花开》《恋爱中的城市》《师傅》3部影片保底失败后挂牌新三板的计划已经搁浅;通过发行惊悚片起家的福建恒业也由于《梦想合伙人》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的亏损而淡出了电影的保底发行。这些失败的项目不是预期过高就是项目本身不过关再加上保底方介入的时间点不佳导致了这些保底发行的新贵接连失败。

保底的“秘密”

单纯从保底的约定来说,如果没有达到票房要求,或许就等同于收益惨淡。

然而,在2016年依然有不少资本蜂拥到保底发行上,这背后,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截止到12月7日,《我不是潘金莲》已经上映20天,其票房达到3.91亿人民币,虽然离耀莱保底的5亿人民币还是有不少差距,但通过北京文化和文投控股披露的公告来看,似乎参与保底的公司都已成功上岸。

北京文化12月1日发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摩天轮文化对《我不是潘金莲》的投资金额为2835万元,投资比例为30%。根据目前影片上映的情况,经公司初步估算,公司税前收益约为2000万元,最终数据还要以影片放映结束后的收益为准。

对此,北京文化董秘陈晨解释道,我们片方分成就是从票房扣了电影发展基金、扣税、扣了院线的钱以后到片方之前,当然中间还有些发行等费用,这些也是需要扣掉的。我们在公告中预估的2000万元的税前收益,是按《我不是潘金莲》5亿元票房保底来初步测算的。

问题在于,目前5亿元的票房很难触线。面对业绩难题,文投控股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在电影发行方面才刚刚起步,并且保底发行不能够仅仅看票房收益,事实上我们在版权、衍生品方面也是有较好的收益的,因此说此次保底发行失败是不客观的,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也就是说,收益不仅仅看表面的票房?

“票房收益不够,但股价涨了,这样的收益才是巨大的。”比高集团总裁印钢介绍,投资方把前期的保底预期收益作为引子,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他的股票,比如投资的影片预期收益是三十个亿,很多人会去买他的股票,他的股票价格会上涨,那个股票总体的价值会比这一部影片大得多,所以他并不在意保底的付出,终归各有利益所需。

而对于那些在近些年积极参与保底发行的互联网影视公司,如猫眼、微影、阿里影业以及阿里影业的影视子公司中联华盟等来说,他们参与保底发行更期望的是通过保底发行在影视行业站住脚跟,扩大影响力。

“一旦取得一线大片的发行权,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吸引用户使用旗下产品,而用户数量的积累可以为互联网公司带来更多的增值收入,并提高公司估值,这也变向地降低了互联网公司介入保底发行的风险――所求更多,当然就不会被一城一池的失利拖垮。”

更聪明的玩法

曾成功保底过《心花路放》,今年又保底三部电影的北京文化,似乎对于风险的控制有更好的办法。不妨,从目前看起来均是保底实战经验里战绩最好、见识最广的公司取经。

8月,北京文化宣布8亿保底吴京新作《战狼2》,12月,北京文化发公告称投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获得税前收益约2000万元,12月3日表示将为电影《一代妖精》5亿元票房进行保底。

在今年保底案例不少都失败的背景下,北京文化“激进”的保底作风是否真能为其带来预期的收益?

至少,在北京文化今年的两份保底发行合同里,能够看出其对利用合同安排谨慎设置保底条件的“机智”。在《战狼2》的8亿票房保底合同里,北京文化采用了分期支付保底金额的方式。据公告,为了降低北京文化的风险,保底金额一共通过5期打款:第一期在协议生效 15 个工作日支付4000 万元;第二期在影片关机前 7 个工作日内,支付3000 万元;第三期在首次看片后 15 个工作日内支付3000 万元;第四期在提供放映许可证 7 个工作日内支付4000 万元;第五期是保底票房收入即7759万元,在影片上映后 3 个月内支付。其中前四次保底金额均由北京文化支付,最后一次为影片的另一个保底方聚合影联支出,并且聚合影业还会支出6000万的宣发费用。

同样的保底安排,还出现在了北京文化关于《一代妖精》的保底公告中。据了解,北京文化将按照总票房5亿的收入,购买影片《一代妖精》主要出品方工夫影业的部分票房收益权,并支付给对方大约7473万的票房净收益,这7473万元将通过四期支付,同时公司还将为该片支出3000万的宣发费用。

由此看来,北京文化是在分担自己的资金风险,而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对赌”的资本,一旦票房下滑比较惨烈,后期的支出,则有可能通过协商而回避支出。所以说,这样的做法是聪明的,至少保证了钱不会白白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