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德育工作在大学生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从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历史背景入手,从不同方面阐述德育工作创新举措,强调大学生德育创新工作不容忽视。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德育工作;结合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就是要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就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对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呢?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德育概念的内涵。德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这些内容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但又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工作的统一体。德育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德育创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围绕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进行了探讨。

1 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背景

(1)德育工作环境的新变化。

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环境发生了新变化,一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市场的对外开放和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日益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们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来说其挑战主要表现在: 随着我国教育开放的日益扩大, 更多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的教育领域, 这些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冲突与激荡, 深刻影响我们的大学生, 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二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将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将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同时促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环境、对象到手段、方法都发生重大变化;三是随着学校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必将使学校内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竞争的加剧等都将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任务。

(2)德育工作内容的新变化。

德育工作内容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党的教育政策密切联系。在党的教育政策以及学校育人目标发生变化的同时, 德育工作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当前,学校德育要以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为主要内容,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但是德育工作的内容也还应有时代性,才能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我们认为,在当前创新德育的内容,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培养,随着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独立自主、个性解放会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以西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模型的独立人格;二是现代意义上的共生(共在)型的独立人格,这种共生型的人格必备的内涵是:我们生活中正在出现并扩大着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以及正在形成的共同规则、共同伦理;当代人类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化、全球化、一体化;当今世界和社会存在多极主体、不同利益主体,在这种多极格局下,每个个体都要承认“自我”,和“他者”共在一个生态圈中。其次,要关注网络德育,目前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并且网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对此,学校德育要增加相应的内容,加强人们的道德和规范,并借助法律等外界强制性措施,减少或消除网络中的隐患。

(3)德育工作对象的新变化。

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的急剧变革, 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过去相比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是在价值标准上,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从重政治转向重实际, 从单一标准转向多重标准;二是在思维方式上, 从唯书思维转向唯实思维, 从大众思维转向个性化思维;三是在道德观念上, 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从利他型转向利己型; 四是在教育心理上, 从接受型转向选择型,从听从型转向参与型。

(4)德育工作手段的新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德育工作手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比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日益得到普及, 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因此, 加强网络建设, 提高德育手段现代化水平, 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2 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举措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我们所理解的德育创新是指在德育的观念、制度、内容、方式等方面,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为此,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结合必须突出重点,具体有以下举措:

(1)在德育工作观念上, 突出新思维实现新突破。

一是由“小德育观”向“大德育观”的转变。有些人认为, 德育工作只是“两课”理论教师、政工干部、党团组织的事, 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关系,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要做好当前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大德育观”的工作模式,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 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以求取得德育的综合效果;二是由单纯的灌输教育向引导性教育转变;三是由模式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四是由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要充分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建立新型教育覆盖机制, 形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在德育教育对象上, 突出针对性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把大学生放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分析,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个人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惑点, 充分认识和把握他们的思想情绪, 对症下药;二是要研究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注重事关德育工作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研究教育方法,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在德育教育内容上,突出主旋律教育实现新突破。

高校德育教育内容要突出主旋律,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大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思想、新思维的教育。因此,在德育的内容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德育内容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在德育教育方法上, 突出有效性实现新突破。

个性化的教育时代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注重教育对象主体意识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要创新教育方法, 使广大学生对于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认同——赞赏——践行——追求”的自觉过程。为此, 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做到: 一是要协调好大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二是学校德育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三是要把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结合起来。

(5)在德育教育载体上, 突出科学性实现新突破。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 校园网络的逐步建立, 高校德育教育载体也要加以创新, 实现教育载体的多样化、现代化, 开辟新型教育空间, 使学生充分实现思想碰撞, 提高认知水平和辨析能力。

(6)在德育教育渠道上, 突出互动性实现新突破。

德育过程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 不同的互动形式构成不同的教育渠道。德育教育渠道的创新在于单一型与交互型相结合, 集体型与个体型相结合, 封闭型与开放型相结合,形成多层面的教育格局,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渠道受到教育。要改变过去以单一型为主的“你听我说”式的教育, 积极拓展交互型的教育渠道, 经常与大学生开展思想交流和问题讨论, 切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要改变过去以集体型教育为主的德育模式, 加强对学生个体性的教育, 使德育工作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要改变过去以要求学生“不做什么”为主的封闭型教育, 增强在多样的环境中要求学生“要做什么”的开放型教育, 使德育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3 结语

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实施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未来大学生的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既要有创造能力,还必须具有事业心;既要有竞争开拓能力、交际适应能力,又必须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德育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核心,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