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模式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模式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设施之上,这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对于网络信息时代音乐教学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文认为应该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音乐教师的角色应该重新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转变。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基础设施;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1.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式出现居多,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在于学生的直接参与较少,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教学效果的改善程度有限。音乐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它的应用,让学生直接的、主动的参与音乐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这种方兴未艾的教学形式有效刺激了音乐教学领域中教学方式的改革,它对于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看来,比较理想的应用形式是针对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开发出适用于音乐教学的、交互性较强,而且教师和学生都容易使用的教学平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这个软件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计算机应用形式更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构建主义的现代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2.教学平台的建立――软件开发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它是一种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教学媒体。

音乐教学领域要适应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就必须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软件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软件的开发要注重音乐教育学科的特殊性。

3.音乐教与学资源的网络构建。

音乐教与学资源的网络构建要特别注重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它为我们提供了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交流、音乐创作等全面的、高效的、立体化的音乐学习环境和资源。

网络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瞬间使得教学信息传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使得学习的环境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教室。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只要可以上网,处处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学习极为便利。另一方面,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极为丰富,在有限的学习环境中真实的去接触这些音乐文化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资源得到了共享,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可以尽收眼底,并且具有很强的可选择性。

4.虚拟音乐学校的建立

虚拟音乐学校的建立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进行的网上远程教学。音乐网络远程教学是近些年兴起的新事物,由名校优秀的教学名师和专家组成教学团队,负责课程规划与课件设计,再由编程专家负责制作成高质量的网上音乐教学课件,然后实施网上教学或网络视频即时教学,进而实现某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远程教学。

5.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校内外建立或连接音乐教学资料库、音乐网站等,让各地区学校不同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库中的音乐软件应满足音乐学科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以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音乐软件来源可由音乐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制作,各学校也可在社会市场上购买或网上连接,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音乐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的设计应注重问题引导、学习方法引导,而非答案展示。在某些校园网上还可建立CD服务器,采用光盘存储与教学有关的视听音乐材料及重要的音乐图书资料,为教师、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如音乐MP3、RM、WAV文件、音乐视频文件、音乐软件、音乐论坛、音乐图片、音乐知识资料等。对于浩如烟海的音乐网站,教师须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音乐网址,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也可共建一些音乐学习网站。

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网路信息时代音乐教学实际的必然需求。在互联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能不能转变是关系到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资源再好,只是条件,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人的理念和实际操作。因此,如果教师角色得不到充分的转变,那么网络教学就是一句空谈,更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网络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动力和学习过程都是由学习主体自由操控,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面对这种虚拟化的学习主体的存在势必产生不适应感。然而这正是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并且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面对网络上的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还要指导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途径,这就需要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甚至受到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网络教学中的位置尤为重要。那么,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和以往的课堂教学有什么不同呢?

1.教师作用的转变,即是由教学向导学的转变

如果说传统教学的知识视野大多局限在书本知识领域的话,那么信息时代可供人们参阅的学习资料,一个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获得。人们从互联网中所获得的信息不仅在数量上更多,而且更方便,更精准。在这种形式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利用网络环境,先进行问题设置,明确学习任务,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体现在“导”上。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网络环境中有着大量的信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

这种利用网络开展的音乐教学实践,不仅可以突破有限的教材的束缚,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料和音响材料更为丰富多彩。并且,学生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爱的多种版本,进行比较,增强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另外,由于学习过程自主性,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对自身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塑造也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教师角色一定要从以往的教学向导学转变。这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2.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是网络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师角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是灌输式的关系。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更多的公平性和开放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变得畅通无阻,尊重和信任成为完成教学的必要保障。在这样相对开放的教学中,学生本身所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有可能被激发,在音乐艺术上的创新性有可能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3.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方面

如果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面对固定的教学对象的话,那么,网络教学则有可能是无法统计的成千上万的教学对象。这就为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每一门课程的规划上都不能随意设定某些教学对象,更不能在教学内容上任意取舍。因为,学习对象在年龄、层次、接受能力等方面有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难易结合、深浅相宜,要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点。

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注重可操作性特点,还兼顾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发。可操作性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很好地参与到音乐艺术的实践中来,知识传授也要能和音乐操作相衔接。否则就难以体现音乐艺术的独特规律。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发也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事求是地说,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纯粹的理论讲解,有时他们会感到十分的厌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授某些课程时要尽量让学生能真正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歌曲作法》这门课程的时候,完全可把一些与具体作品的相关的视频资料应用进来,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与创作与此作品相近的原创音乐,来提高教学效果。简单的说,教师应该全方位的、多层次地来安排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三、协作性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这么说,在网络环境中的教与学,师生关系比较淡化。学高为范、艺高为范,学习成为了一种既依赖于教师引导,又离不开学习者之间协作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十分快捷和方便,而且途径也十分的多,随时随地可以自由沟通与联络。对于教师而言,这样就有利于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对于学习经验的沟通,学习材料的共享等方面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及艺术个性的形成。

个别化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个人的旨趣所在,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造就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当然,这种个别化的学习并不是盲目的、自由的选择。教师在做课程规划的时候可以规定一些课程是必修的,而那一些可以成就自身艺术个性的课程则可以是自选的。这样就做到了个别与统一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既打好基础,又成就了个性。个性化学习是网络教学环境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而言,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为在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就可以得到培养和提升,并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燕.浅论多媒体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创

作,2006,(5):107-109.

[2]金蕾.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J].中国音乐教育

2005,(4):14-15.

[3]庄元.音乐传播与传媒技术[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1.

[4]李健民、曹桂林.电化教育基础[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5]陈凤兰.信息技术应用技术教程[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

2006.

[6]王西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张思镜.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6,

(5):111.

作者简介:

罗鸿敏,研究领域:音乐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