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突破“我”字“城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突破“我”字“城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独占玩具、食物的行为十分普遍,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家里来了小客人,或到别人家里做客,以及在幼儿园里生活,都不够合群。在这样的孩子心中,俨然有一个“我”字城堡。

阿婕有个3岁半的儿子,节假日,她经常带儿子到她的同学家和幼儿园小朋友家去做客,有时请对方到自己家来玩。但是,到每一家做客的境遇都是不一样的。

“好吃的”引来哭闹

阿婕的同学敏,宝宝刚刚3岁、还没上幼儿园。看见阿婕的儿子很高兴、哥哥、哥哥地叫个不停跟着哥哥跑着玩儿。但是,一看见“好吃的”就不一样了,他认为在自己家,好吃的是给自己一个人准静的,一把抓过来,放在自己嘴里、不给哥哥吃敢当然是说:“分给哥哥一些,两人一起吃”结果是,小的坚决不干,大哭地喊着:“我的,我的……”而大的呢,则不知所措,虽然最后也把好东西吃到了嘴里,但却心情不佳。大人们看见孩子的表现,都觉得很尴尬。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好吃的自己吃,有好玩的自己独享,时间久了,孩子就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意识,敏的宝宝就是这种状况。如果上了幼儿园,接触到很多小朋友之后,不会和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这样的表现往往会造成不合群敏越想越苦恼。

跟好朋友也说谎

到玲的家又是另一番景象。玲的儿子也是3岁多,和阿婕的宝宝同在一所幼儿园、又是同班,两个小伙伴儿很要好,按说应该没问题了吧?可最近也出了状况,玲的儿子经常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藏起来,妈妈提醒他:把新买的玩具拿出采,两人一起玩儿,他就说:“不见了,找不到了。”可是、当阿婕带着儿子走了以后,玩具却又莫名其妙地找到了,玲感到奇怪,两个要好的小朋友之间也会这样吗?为什么呢?是的、有时幼儿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或者把好的东起来,留给自己,不让别人分享

另一番景象

这天,阿婕又带着宝宝来到敏家。敏的宝宝早就忘掉了上次的不愉快,又热烈欢迎哥哥的到来。阿婕说:“哥哥带好吃的来跟你一起吃,好不好?”当小哥儿俩吃得开心时,阿婕笑着表扬:“我家宝宝真大方。”宝宝听着也很开心。这时,敏不失时机地对自己的宝宝说:“哥哥给你带好吃的了,你有什么给哥哥吃呀?好像冰箱里还有你喜欢的冰激凌吧?”于是,敏的宝宝立刻向冰箱跑去,给哥哥拿冰激凌……两个妈妈相视一笑,这是上次不愉快过后,两个妈妈讨论的计策。敏一边笑一边及时夸奖自己的宝宝:“我家宝宝也很大方,把喜欢的好吃的分给哥哥吃。真是可爱的宝宝!”

玲家屋里很热闹,玲正在热情地招待阿婕母子和其他几对母子。大人们约好,每人带一个菜,一起聚餐,孩子们则每人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和书,大家一起玩儿。妈妈们在一起开心地聊天,孩子们也很高兴,一起玩玩具,一起看书。玲切开水果,对儿子说:“跟小朋友一起吃。”儿子这次很诚恳地把水果端到其他小朋友面前,并且只是拿了一块自己跟前的水果,没有故意挑一块大的给自己。玲看在眼里,笑着夸儿子:“宝宝真懂事!”其实,在此之前,玲跟儿子讲过,小朋友们来家里玩,希望儿子作为小主人照顾好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玩具和书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宝宝们没有学会分享的表现。什么是分享,“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有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要想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先让幼儿学会合作,才会懂得分享。

专家点评

分享是一种好的行为,也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的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家长应该先让孩子体会属于分享的一份快乐。在分享活动中,孩子一起来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等,总会得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这样孩子会慢慢懂得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与此同时,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主动表现出分享的行为时,应该及时鼓励和表扬,说一些有感染力的话,比如:“你懂得了好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就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这样孩子就渐渐理解了“与人同乐”的道理,养成谦让和分享的好品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成人之间的彼此关心、互相友爱的关系,也能够让幼儿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他人,适应集体。

学习分享小游戏

家长们可以联合举行各类分享小活动。

比如,像敏一样,集合大家把玩具或食品拿来分享,让幼儿自己将喜爱的玩具、食物――送给别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别人的一份。可以先让每个孩子带一种水果,家长将这些水果切开,让孩子平均分配给每个孩子,包括孩子自己。以后每人可以带一种最喜爱的食物与同伴交换、分食。经过由小到大的分享食物活动,让幼儿对分享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是分享玩具。先安排一定的时间把自己家中的一般玩具带来,自由玩耍;其后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也带来,供大家一起玩耍。

开始的时候,还会有些争抢和不愉快。过一段时间,我们会看到,争抢渐渐少了,孩子们也能让给别人,甚至会主动想到其他小朋友。

还可以进行读书分享活动:

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书和拿手的歌曲、诗歌、甚至一个动作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可以给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让他们尽展才华。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功于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分享带来的乐趣。

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学会分享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是与他人达成交流、理解、合作的行为基础。分享意识的培养是幼儿交往行为的一大发展。在幼儿阶段,教孩子知识或智力上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情商的教育。在以后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要想更好地生存,社交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而社交能力的培养是要从小奠定基础的。由于幼儿“自我中心”的年龄特征,再加上独生子女,在家中地位优越,因而突破他们的“我”字城堡,对孩子们的亲社会交往行为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