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困生转化中教师应具备的“四颗心”和“四个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困生转化中教师应具备的“四颗心”和“四个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从思想政治工作走,帮助他们取得进步,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而要有效地培养、教育后进生,就必须具有“四颗心”,同时更要做到“四个勤”。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教师 具备 “四颗心” “四个勤”

Studies liv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the teacher should sleepily to have “four hearts” and “four attendance”

Zhang Miao

【Abstract】If wants to complete underachiever’s transformed work, walks from the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helps them to make the progress, is our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is. But must train, the education underachiever effectively, must have “four hearts”, simultaneously must achieve “four attendance”.

【Keywords】Study lives the transformedTeacherTo have“Four hearts” sleepily“Four attendance”

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从思想政治工作走,帮助他们取得进步,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而要有效地培养、教育后进生,就必须具有“四颗心”(爱心、细心、耐心和信心)。同时更要做到“四个勤”(眼勤、嘴勤、腿勤和手勤)。

1.“四颗心”

1.1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是不会取得最大成功的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是一种爱岗敬业的表现,也是热爱祖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核心。教师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是体现爱心的最佳途径。教师要用爱心去打动后进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使后进生克服学习困难、健康大发展,对学生要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爱护他们,让后进生感到爱的温暖和幸福,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取得进步。

1.2细心。教师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心细后进生。平时要多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情况、个性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药。在批评教育时,必须做到有依有据、切中要害,让学生心服口服。要让后进生体会到:我们教师了解他们、关心他们、重视他们。久而久之,水滴石穿,后进生会自然而然的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和信赖教师,非常愿意亲近教师,从而就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最大的进步。

1.3耐心。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改变后进生的习惯和行为,不是一日之功,得花大功夫。孔子说:“诲人不倦”,就是有这个道理吧!

1.4信心。信心是能给人力量,是前进的最大动力。教育后进生的时候,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信心。如果是教师信心不足或者是没有信心,那么后进生就不会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信心更没有。格外,教师的表扬、鼓励、肯定、尊重、理解也能鼓舞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2.“四个勤”

2.1眼勤。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上,随时随地都要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教师在平时应勤于监督、勤于检查,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对症下药。只有勤于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变后进生,更要如此了。

2.2嘴勤。教师见到学生有不良现象的时候,教师要马上制止,马上说服,马上教育。教育工作决非一劳永逸。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地去处理,做到警钟长鸣。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也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同时还要做好表率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不到的,教师必须先不去做,注重身教的作用。

2.3腿勤。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是思维不成熟,自我调空能力很弱,平时还喜欢打打闹闹,搞恶作剧。教师要做到勤跑、勤走、勤查,发现矛盾,及时解决,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教师还要勤于家访,到学生家里走访,给形式带去关心、带去温暖,同时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与配合,共商教育培养学生策略与方法,使后进生的教育更为有力。

2.4手勤。教育工作情况作认真记载,建立学生学习与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便于观察学生思想波动状况和了解学生行为表现,更好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另外,教师要勤动手,可将自己教育学生的体会、方法以及经验及时的总结,上升成理论,用于指导自己工作的同时,并将其发扬于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